鄭秀珍
語文本身是一門充滿藝術的課程,用好它就是一種享受,不會用便是折磨人的任務。文言文學習是初中語文的重要內容,很多文言文作品都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它們典雅、簡潔,內蘊豐富,起著“傳承文明”的功用。而中學教材所選文言詩文大多為古代文學作品之精華。但現(xiàn)在的文言文教學被異化了。現(xiàn)今社會時尚文化的功利特點助長了師生們的功利心態(tài),使得文言文教學只為考試而服務,原本精彩絕倫、饒有趣味的作品,在教學中只剩下了字、詞、句,文言文教學演變成了“軍事化”的操練,何等地枯燥,乏味。
如果上文言文課連自己都覺得很疲憊,那么寧愿讓學生自由活動也比我們帶著他們費力地學強多了。于是每堂課之前,或者每次給學生布置任務之前我都要自己鉆透這些內容,直到找到學習它的奧妙為止。每個內容,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采用多樣的手段去教學,并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求知欲望,根據(jù)現(xiàn)況不斷調整教學形式,讓一堂課活躍而有序,內容精致生動而有價值,靈而不亂。如何能做到這一點呢?
一、以別開生面的入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只有人們自愿做的事才做得好?!奔ぐl(fā)興趣的要義,全在于激發(fā)出學生“自愿做”的熱情。激發(fā)興趣應注意時機的選擇,我認為在上課開始時就應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
在學習《陳涉世家》時,我從學生們熟悉的大澤鄉(xiāng)起義講起,由于學生們在歷史課上已經學習過這一知識點,他們就開始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我再用課文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句來去激發(fā)他們去了解:陳涉是為什么發(fā)出這么強烈的反問;為此,陳涉有什么舉動,他的舉動會給歷史帶來什么影響。他們帶著疑問回頭再來翻譯理解課文,這樣帶著不滿的疑問來尋找答案是激發(fā)學生翻譯學習這篇古文的最佳方式,學生學起來也就會輕松而有趣得多。
二、提供線索,熱情鼓勵,引發(fā)學生激情學習
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對教師所提的某一個問題有不解時,教師應適時點撥、指引;當學生對某一個問題考慮成熟,苦于無法表達時,我們要幫助學生整理思路,設法鼓勵他們用語言表達出來,讓每個學生知道自己也是可以成功的,這樣來不斷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體驗到學習是件快樂而有成就感的事情。在學習《湖心亭看雪》時,學生對于白描手法寫景這一重難點難以理解。我靈機一動,讓班上美術較好的同學根據(jù)文章內容畫了一幅畫,寥寥數(shù)筆,沒有任何渲染。我再引導學生從美術課中的國畫入手去思考,讓他們直觀地明白了白描這一寫作手法。學生們興趣馬上就上來了。
三、開設自由論壇,培養(yǎng)高潔志趣
文以載道,在文言文教學中我們作為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理想內容,使學生們受到感染和教育,關鍵還要以靈活的方式代替空洞的說教。學習一篇文言文,我們可開設自由論壇,巧設論題,讓學生各抒己見。
如《岳陽樓記》中范仲淹的境遇不正與我們的失意相通嗎?我們不妨采用“以今度古”的方法,讓學生先說說自己生活中失意時的心情和想法,調動其情緒,再讓學生通過閱讀去領悟古人的生活哲學,而后讓他們用古人的話來闡明自己該如何對待生活中的種種失意。學習《愚公移山》時,可讓學生討論愚公究竟是“愚”還是“智”?我們在學生爭論到高潮處予以適當?shù)狞c撥,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讓學生受到高潔志趣的熏陶。
四、創(chuàng)設想象質疑的空間
文言文語言簡潔、凝練、典雅,這一獨特的語言特征給讀者帶來了很大的想像的空間。我們要善于挖掘那些留有想像空間的語言,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想像的空間。如學習《狼》時,讓學生變換角度,展示豐富的想像,從文中任選一段,用第一人稱“我”來描述屠夫當時的心理。經過一番醞釀之后,學生紛紛舉手要求“表演”,整個課堂頓時活躍了起來。
五、提高教師的文言素養(yǎng),以人格魅力提高學生興趣
教師要盡可時刻學習,豐富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為人處世之道,提升個人的人格魅力,與學生交流起來,讓學生仰慕、欽佩,從而吸引學生向老師學習的欲望。同時,教師的提問要盡量避免使學生感到“山窮水盡疑無路”,教師可超前性追問或再次遞進提問,讓學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同時,教師要提高朗讀的能力。良好的朗讀能力能讓學生在教師抑揚頓挫的語調中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
教師要給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品嘗成功的喜悅,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讓每個學生有話想說,有話能說,有話盡說。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激活學生學習欲望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手段和形式,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習信息的雙向交流。
“教無定法常常新”,文言文教學方法是靈活和因人而異的。我們可以靈活地運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激活課堂教學,既讓學生品味出文言文這道“大餐”的美味,又讓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提高,化“枯燥”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