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
摘要:信息技術本身的工具性比較強,其給人類社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信息技術老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應該重視學生興趣的提高,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情境,提高教學的效率,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一、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學習的基礎往往是興趣,只有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提高,在學習的時候才會更加認真仔細,這便要求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想要成功,便必須做好教學設計,而教學設計也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方式。這便要求老師在教學設計的時候必須將學生放在中心的位置,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需要進行。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必須根據(jù)學生本身的心理情況和年齡特點,在教學的時候,應該重視趣味性的提高和教學形式的多樣性,這樣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更加的放松,對信息技術的興趣也會有一定提高。
二、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情境教學指的便是在進行教學的時候,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的目的而創(chuàng)設的和教學內容有一定關系的情境。在教學情境中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更加出色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教學內容。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能夠很好的將聲音、畫面以及實物結合在一起,進行場景或者氛圍的展現(xiàn),這樣學生很容易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和其他學科相比,信息技術本身的抽象性更加的突出。若是老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一味的采取灌輸和填鴨的辦法,那樣學生很容易產生挫敗或者疲憊的感覺,這便要求老師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在一起,見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這樣學生更加容易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此外,老師還可以根據(jù)教學的相關內容來進行游戲情境的創(chuàng)設。進行信息技術教學除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還能夠讓學生更加的放松,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所以,老師在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的時候,可以將游戲使用進去,這樣學生學習的時候會更加的輕松和愉悅,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真正的提高。
三、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積極性
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應該是雙向的,不但包含了老師講授效率的提高,還應該包含學生反饋,信息技術課程更是如此,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學生的反饋更加重要,學生課堂通過自己的操作來對學習到的信息技術知識進行鞏固,知識的掌握也能夠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信心,特別是老師給學生正面的反饋之后。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作品的展示,在學生展示的時候,老師應該給予恰當?shù)脑u價,在評價的時候,應該給學生一定的鼓勵,這樣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積極性才會提高。老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必須在下課之前將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交上來,這樣能夠減緩學生的作業(yè)壓力。在下一節(jié)課開始的時候,先點評學生的作業(yè),表揚做的比較出色的學生。
四、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與針對性的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概率
學生和學生是存在差異的,這個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老師必須正視這種差異,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老師必須認識到學生的差異,并且采取措施滿足層次不同的學生的需要,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概率。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有一些內容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比如說怎樣創(chuàng)建文件夾、怎樣使用窗口以及怎樣打開和保存文件等等。還有一些內容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掌握的。比如說在進行指法練習的時候,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正確率應該達到百分之九十五,并且速度應該在六十以上,成績一般的學生,正確率應該達到百分之九十,并且速度應該在四十之上,而那些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正確率應該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并且速度應該達到二十。所以,老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應該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學習目標的制定,這樣能夠保證每一個學生的任務都是和自己的實際情況相符合的,這樣學生更容易獲得成就感,不但學習效率會提高,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會有明顯的提高。此外,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老師還可以將小組合作學習運用進去,每一個小組的成員學習程度都應該不同,在學習的過程中那些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能夠更好的幫助那些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不但差生能夠得到成長,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也會更容易獲得成就感。
參考文獻:
[1]王賀沖,劉紅娜,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之我見,課程教育研究,2016
[2]吳天錫,小學計算機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新課程,2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