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香
【摘要】將課文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平時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和訓練,積累寫作素材、進行句段訓練,學以致用,才能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關鍵詞】寫作方法 教學資源 積累寫作素材 句段訓練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小學高年級學生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課文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兩大內容,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都是將兩者分開來進行教學,認為它們聯(lián)系并不密切,而只有在作文指導課上,把寫作方法、技巧告訴學生,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其實不然,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好文章,語言規(guī)范,貼近兒童生活,不管是句式、段式還是篇式都能成為學生寫作的范例??梢哉f,學生學到的大部分寫作知識都來自于課文。因此,筆者認為,只有將課文教學和作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平時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和訓練,并引導學生將所學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學以致用,就能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一、利用課文。積累寫作素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要指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學生要有“豐富的積累”。學生寫作文時,常常因為沒有內容可寫而煩惱,這主要是語言積累少造成的??梢姺e累對于習作教學十分重要,它不僅包括詞、句、寫作手法的積累,還包括對經驗、情感和審美等方面的積累。教師如何利用課文智慧地引導學生進行積累呢?
眾所周知,一篇文章如果適當?shù)剡\用一些優(yōu)美的詞語,特別是成語、精彩的句子,會給文章增色許多。《孔子游春》一文,用了一系列成語,無不恰到好處。例如,“桃紅柳綠”寫出了春色的美,“溫文爾雅”“深思熟慮”體現(xiàn)了顏回的沉穩(wěn)性格……《三亞落日》中運用大量的比喻、擬人句將落日描繪得活靈活現(xiàn);《安塞腰鼓》中運用大量的排比、反復的句式把安塞腰鼓的獨特魅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重視優(yōu)美詞句的積累,認識到優(yōu)美詞句的運用就如給作文“錦上添花”,使文章更加精彩生動,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多運用。我讓學生每人常備摘抄本,養(yǎng)成摘抄的好習慣。除了摘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練習中的“熟記成語”,還可根據(jù)課文內容適當拓展和練筆。例如,學習了《盧溝橋烽火》后,讓學生收集貶義詞、褒義詞和有關戰(zhàn)斗場面的詞語,并用上這些詞,描寫自己在電視中看到的戰(zhàn)斗場面;學習了《螳螂捕蟬》后,積累三字成語、六字成語、八字成語等;學習了《天游峰的掃路人》,收集摘抄描寫人物外貌、表情等方面的好詞句,并進行描寫片段練習。除此,我適時推薦優(yōu)秀書刊,經常組織讀書交流會,指導學生們做讀書筆記,在班級中形成熱愛閱讀的好風氣。例如,學習《三打白骨精》《小草和大樹》《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后,推薦學生閱讀《西游記》《簡·愛》《魯濱孫漂流記》等中外名著……課外閱讀涉及面廣,可積累知識、情感、思想、語言、寫作技巧。實踐證明,利用課文教學向學生有意識地提供作文材料、閱讀材料,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學生寫作時就再也不會做“無米之炊”了。
二、立足課文,進行句段訓練
句段是構成篇章的基本單位,教師應在課堂上結合課文教學實際,用心揣摩,善于發(fā)掘,好好利用課文中的精彩句段,在課堂上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練說、練寫的機會,進行句段訓練。例如,仿寫、改寫、擴寫、補寫、寫讀后感等多種單項訓練和綜合訓練,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學完一個典型的句段后,讓學生動筆模仿寫,省時又高效?!犊鬃佑未骸返牡?自然段運用疊詞、比喻、排比,寫出了大自然的景色之美。最后的省略號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回味和豐富的想象空間。我引導學生用同樣的句式、發(fā)揮想象來描寫大自然母親?!氨简v的江河是她流淌的血液”“綿綿的春雨是她傷心的淚水”“漫天的紅霞是她緋紅的臉頰”……優(yōu)美的句子層出不窮。
在學生作文里,隨處可見課文精彩句子的影子。學了《明天,我們畢業(yè)》,在習作7“給老師的一封信”里,我欣喜地批改到“在我們心目中,您是春蠶,您是蠟燭,您是園丁”“是您,在我生病的時候,關切地問我要不要緊;是您,在我考試考砸的時候,安慰我不要氣餒;是您,在我粗心的時候提醒我要細心答題”;學習了練習3中的《紅樓夢》有關眾人笑的片段后,我欣慰地在學生的作文“老師不在的時候”中讀到了聽了李濤的話,全班同學無不哈哈大笑。“文靜的鐘婉瑩捂著嘴巴偷偷地笑;大大咧咧的周夢仰天大笑;尹樂天笑得直捶桌子;董一文笑得在地上打滾……”
句段訓練的形式應不拘一格,豐富多樣。例如,《學會合作》的第2自然段,《廣玉蘭》第3自然段,都采用總分總的構段方式,我讓學生以“媽媽總是無微不至地關懷我”為開頭,寫一段總分總結構的話。《船長》中的對話描寫很有特色,我引導學生描寫同學爭吵、父母談心、辯論等談話場景……對課文進行改寫、利用文章的空白處進行補寫、發(fā)揮想象續(xù)寫等都是較好的訓練形式。
教師適時的點撥指導,加上精心設計的句段訓練,學生將書本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成為自己的儲備和財富,那么又何愁學生的文章不生動呢?
三、依托課文。指導寫作方法
教材中的每篇課文都是習作的范文,教學前,我細細地琢磨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或立意,或取材,或結構,或修辭等方面。當然,每篇課文都有所側重,教師要精心選擇具有明顯特征、適合學生練習的“點”進行指導訓練。哪怕是一課一得也行,日積月累,學生自然受益匪淺。例如,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我引導學生在掌握課文內容,感受了雙龍洞的神奇美麗的基礎上,總結出作者的游覽順序是“路上—洞口—外洞—空隙—內洞—出洞”,另外提示學生注意溪流的路線,本文是以游覽順序和泉水流經的路線為線索的,文章的線索也就是寫作的綱要。這便是一種寫作方法,我把它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并布置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按照游覽順序寫一篇游記。這樣的指導過程,使學生有規(guī)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有位學生在寫“游茅山”時,按照“喜客泉→仙人洞→老子神像→英雄紀念碑”這樣的游覽順序敘述自己游覽茅山的見聞。這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張志公先生曾說:模仿是學習寫作的必經之路。雖然仿寫與例文相像,但很可貴,因為正是在這一步步模仿中,學生學會了寫作。
每篇課文都有其寫作方法和特色,例如,《鄭成功》一文中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在全文中是個“總結段”,起到了“總結全文、突出中心”的作用;《盧溝橋烽火》是按照時間順序講述“盧溝橋事變”經過的;《理想的風箏》一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很精彩;《夾竹桃》第3自然段通過其他花和夾竹桃作對比,突出了夾竹桃花期長的可貴品質,我抓住這個點進行寫作訓練,讓學生掌握“對比”的寫作方法;教學《錢學森》可讓學生運用“倒敘”練習寫作;教學《三亞落日》引導學生作文可以首尾呼應……學生們可以把這些學習到的好的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有意識地記憶并自覺加以運用,這樣可以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實踐證明,教學中把課文教學與作文指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課文的寫作方法,領悟妙處,再指導練筆,不但使學生加快、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借鑒課文的寫作技巧,做到以讀促寫,讀寫結合,學生們一定會妙筆生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