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蘭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7-0056-02
創(chuàng)新,是社會主義新人的個性和能力特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是時代的迫切需要。知識的創(chuàng)新和應用是當今為重要特征的知識經(jīng)濟時代,而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已是信息化社會的需求,只有以創(chuàng)新為目標,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帶動學生學好知識、學活知識,全面發(fā)展各方面綜合能力。下面,結合小學語文教學,談談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鼓勵質疑
創(chuàng)造的起點是從問題開始的,擁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必然要有質疑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對學生質疑精神的培養(yǎng)。如在教學《春曉》一課,在自學的基礎上,要求設問質疑,把不理解的字詞或疑問提出來,這時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經(jīng)過歸納,學生提出兩個很有價值的問題:(1)“春眠不覺曉”,說明睡得很香,那么究竟是早上睡得香,還是晚上睡得香呢? (2)“花落知多少”,知,是知道的意思,那么作者到底是知道呢,還是不知道呢?老師讓大家都談談自己的看法,并且要從課文中找出充分的理由,有效提高了質疑精神和思維的深刻性。教師在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同時,還要適當?shù)卦O置難度,讓學生“跳一跳,摘得到?!边@樣就激發(fā)了學生尋求問題的興趣。比如:在教學《豐碑》一課時,首先在繪聲繪色描述故事情節(jié)一部分之后,留下懸念,我向同學提問:“你最想了解這個故事老師沒講出來的哪些內容嗎?好奇心促使了學生去閱讀課文,驅使他們精細地去思考分析。他們提出了諸如以下問題:1.為什么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2.軍需處長怎么沒有棉衣穿?3.將軍為什么什么話都沒有說,就大步走進漫天的風雪中?……這樣的質疑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創(chuàng)新精神的基礎,也是主動學習的最初源泉。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疑,激疑的方法很多,如:導言激疑,懸念激疑,比較激疑等等。激疑的過程也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過程,它可以引導學生去創(chuàng)新。
二、鼓勵爭論
古人云:學貴有疑,學則須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爭論的起點,有了“疑”而又能獨立思考,敢于堅持自己的意見,才有了“敢于爭論”的思想基礎。在教學《落花生》一課時,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問:現(xiàn)代社會上哪些人像蘋果、石榴似的,又有哪些人像落花生似的?你想做哪種人?經(jīng)過一陣激烈地爭論后,學生們發(fā)表了不同意見。有的說,我想做落花生式默默無聞的人,像雷鋒叔叔一樣生前從不炫耀自己,但無時無刻都為別人著想;有的說,我想像蘋果、石榴那樣把自己展示出去,讓世人知道我是一個人才,我將來要當科學家;還有的說要成為有名的工程師、教師等等。通過爭論,大家對落花生的現(xiàn)實意義有了更深一步地了解,不拘泥于課本所說的只做默默無聞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信心。又如教學《麻雀》一課作小結時說:“讀了這篇課文,從老麻雀奮不顧身搶救小麻雀的記敘中,我們感到了母愛的偉大?!痹捯魟偮?,一位男同學舉手說:“老師,我不同意說母愛,因為課文從頭到尾都沒有寫老麻雀是公還是母的!”老師聽后笑著說:“你讀得很認真,看來老師概括不太準確,那么,怎樣說才確切呢?”學生的思維又一次激活了經(jīng)過爭論,總結出:這篇課文表現(xiàn)了一種親子之情。這樣保護了學生的獨特見解,也鼓勵了學生敢于爭論的精神。
多次課堂教學實驗證明,課堂爭論有很多好處。從語文角度說,爭論有利于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有效地爭論可以使課堂教學更真切、更生動,可以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教學思想轉變,形成“學生講,學生聽,學生問,學生答”的生動教學局面。
三、誘導想象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痹谡Z文教學中,我們應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因素,著重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如在教學《坐井觀天》一課時,當學生領會了課文的寓意后,從一個新的角度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展開想象:“青蛙聽了小鳥的話,真的跳出了井口,它會看到什么呢?”頓時,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他們紛紛舉手,有的說:“青蛙跳出了井口,看到外面的世界真的很大,很大,知道自己是錯了,小鳥說的是對的?!庇械恼f:“青蛙看到秋天的景色真美,高高的藍天上飄著朵朵白云?!薄覀円獙⒆觽冐S富的想象力給予贊揚,并建議他們把剛才想的寫成一段話念給大家聽,他們的積極性就更高了。
四、引導摸索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善于教導學生,同時也必須學會如何放手讓孩子們自主學習,放飛他們自己的想象。我們應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探索知識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時做適當?shù)囊龑?,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靈活,讓學生在探索中實現(xiàn)質疑的飛躍,以求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如在教《將相和》時,我是這樣破題導入的:“‘將相和三字中,‘將是‘將領的意思,‘相是‘宰相的意思?!褪恰秃玫囊馑肌N闹小畬?、‘相各指誰?既然‘和好了,那他們原來有什么矛盾?他們間的矛盾又是怎樣解決的?請大家讀課文,找答案,看誰找得又快又準?!边@樣一問,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他們帶著問題去讀書,互相討論,互相補充,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成長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教育才能的重要一個階段,教育者要抓住一切教育契機,對他們進行創(chuàng)造性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營造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懈地探索、追求創(chuàng)新教育新路,真正挖掘所有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進而達到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