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輝
焦點育德是指以社會焦點事件為案例素材,以主題教育課、主題班會活動及主題社會實踐活動為途徑,對學生進行育德的方法。
由于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zhuǎn)型期,對外開放及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導致多元文化的激烈碰撞,產(chǎn)生的大量新問題、新矛盾。智能終端及大數(shù)據(jù)等信息科技的發(fā)展擴大這些問題的影響力,導致一些人價值觀扭曲,行為失范,學校德育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首先,在功利主義大潮沖擊下,學校德育地位被忽視;其次,德育載體疏離生活,導致德育效果蒼白;再次,說教、灌輸式的傳統(tǒng)育德方法,導致德育實效低下。
德育的根本目標是塑造完整的道德人格,對一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至關重要,班主任承載著對學生育德的重任,采取有效的育德方法,走出學校德育的困境,提高德育實效性,最終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時代公民。
我在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采用了“焦點育德”的育德方法,化解德育困境,很受學生歡迎,煥發(fā)德育應有的魅力,收到了顯著成效。下面我從三個方面闡述“焦點育德”,與大家共勉。
一、時政焦點,時效性強,育德成效顯著
時政焦點來自現(xiàn)實,真實可信,具有較強的震撼力、吸引力,可瞬間引爆廣大人們的關注熱情,在主題教育課中,引進時政焦點做為素材,以此為載體,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展開育德行動。由于時政焦點的時效性強,大大激發(fā)同學們的參與意識,積極思考,認真討論,在老師的引導下,提煉總結(jié),獲得道德感悟,提高道德素養(yǎng),達成教育目標。
2011年,在中國共產(chǎn)黨90華誕之際,為隆重紀念這一歷史時刻,彰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先進性,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愛黨、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開展了中小學千校萬班主題班隊會評比活動,在這次活動中,老師們都精心構(gòu)思、傾情投入,弘揚紅色文化,緬懷革命先烈,展現(xiàn)了愛黨、愛國的精神風貌。而我在這次班會活動中,并沒有選用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中的經(jīng)典案例作為主題班會的素材,而是選用了剛剛發(fā)生的時政焦點——“利比亞撤僑”行動為切入口和主線,展開銘記黨恩的主題班會活動——《祖國接我回家》,由于在選題上獨具匠心,抓住了時政焦點的時效性,同學們心隨情動,如臨其境,圍繞這一焦點,對事件的解讀層層鋪開,用最濃縮的方式集中講述了撤僑行動中黨中央的當機立斷,決策英明,以及到危難時刻體現(xiàn)出來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個體的先鋒模范作用,讓同學們很自然地從事件認知中感悟到對黨的情感,整個焦點事件承載了黨和政府以人為本的執(zhí)政理念,彰顯出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國富民強的深意,本次主題班會活動實現(xiàn)了知黨、懂黨、信黨、跟黨的認知行動,在 “上海市中小學千校萬班主題班隊會評比” 活動中, 《祖國接我回家》獲得了一等獎。
二、生活焦點,感染力大,育德成效顯著
生活是德育的起點,同時也是德育的歸宿。生活焦點來源于人們的生活,蘊含著豐富的生活體驗和道德情感,有較強的感染力,由于人們感同身受,關注度高、興趣濃,很快就能達成共鳴,成為街頭巷尾的熱議,是有效的德育源泉。
由于現(xiàn)實生活中強調(diào)物質(zhì)利益最大化,人們重視對個人自身利益和局部利益的保護,同時會滋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傾向,針對這一現(xiàn)象,在主題教育活動中,以生活焦點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生動鮮活的生活事件分析和解讀,使學生獲得道德體驗,懂得贊美什么,憎惡什么,支持什么,反對什么,弘揚什么,打擊什么,最終達到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提高道德境界。
三、校園焦點,認同感好,育德成效顯著
校園是學生日常生活的場所,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是學生交往的小社會,發(fā)生在校園里的事對學生影響是極其深遠的,有的校園事件讓人一生難以忘記,同學之間由于年齡相仿,心理和生理特點相似,在思考問題時,相互認同感較強,校園焦點是學生可以感知探究的具體對象,能表達真情實感,用校園焦點作為育德素材,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自身覺悟能力,激發(fā)學生自我教育動機和愿望,培養(yǎng)其進行自我教育的信心和興趣,下面我通過一個案例說明校園焦點在育德過程中的顯著效果。
為培養(yǎng)學生包容相處,建設溫馨班級,我設計了一堂《包容他人,贏得尊重》的主題教育課,在這堂主題教育課上,我利用“照相風波”這一校園熱點,對當事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在拍攝班級集體照片時,由于特殊情況,老師臨時調(diào)整了拍攝順序,讓已排好隊伍準備拍照的學生解散等待,于是學生產(chǎn)生了誤會,認為自己受到了歧視,有8名學生在拍照時離開了照相現(xiàn)場,拒絕拍照,讓學校領導及老師坐在位子上,足足等了20多分鐘,救場如救火,我急忙找到學生并勸說他們把照片拍好,這就是發(fā)生在校園里的“照相風波”。
在《包容他人,贏得尊重》的主題教育課上,我邀請來當時和同學們一起拍照的老師和領導們,并拿出了經(jīng)歷那場風波后拍下的照片與同學們一起觀看,并引導同學們觀察老師們的燦爛笑容和同學們的滿臉陰霾的巨大反差,說明老師們是尊重包容同學們的表現(xiàn),接著我巧用心理學中的“角色變換”技術,通過對王校長的現(xiàn)場采訪,得知王校長和老師們參加我們班級拍照的時候,已經(jīng)在烈日下與其他班級拍攝了兩個多小時,于是我話鋒一轉(zhuǎn)說,王校長和老師們在烈日下已拍攝了兩個多小時,早已疲憊不堪了,但依然滿面笑容的等待同學們回來一起拍照,充分說明了老師對學生的包容與尊重,而且讓我們只等了二十分鐘,就一言不合把老師們丟在現(xiàn)場揚長而去,拒絕拍照,現(xiàn)在我們換位想一下,如果你是老師在這種情景下會有什么感受?同學們通過角色變換的體驗,感受到自己傲慢、急躁的行為錯了,學生們紛紛主動向老師道歉,并真誠的講道:“我們雖不是您最出色的學生,而你們卻是我們最尊敬的老師”。
焦點育德要貼近現(xiàn)實、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使育德目標與學生的需要相聯(lián)系,并轉(zhuǎn)化為學生內(nèi)在的信仰、信念、價值觀,在正確科學的價值觀指導下,為社會發(fā)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