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嘉燕
人的思維可分為三類:抽象(邏輯)思維、形象(直接)思維、靈感(頓悟)思維。形象思維是人的頭腦中運用形象進行的思維。數學形象思維能力是數學思維能力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古到今,形象思維給數學猜想、數學方法的提出以及數學創(chuàng)造都帶來了活力。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也越來越被更多的教師,特別是低中年級教師所重視。因為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成分,他們的邏輯思維往往也要具體形象思維作支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能力是兒童思維特征的要求。離開了形象思維的教學,就無法完成數學教學任務。那么,在數學教學中應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呢?
一、通過實踐操作,培養(yǎng)形象思維能力
新課標要求:應讓學生動手學數學,而不是用耳朵聽數學。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戰(zhàn)場,加強數學學具操作,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一個有力措施。教學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多動手、多思考、多實踐。為了使學生形象地感知知識,除了教師的教具演示外,還應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讓他們通過操作形成表象,強化感知,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解所學的知識。
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教師先讓學生猜想“推導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方法”,然后鼓勵學生利用教具小組合作嘗試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學生通過教具的操作直觀感知和相互交流,建立起梯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聯系,轉化后很容易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底是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的和,平行四邊形的高是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積就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一半。
學生借助教具親自動手操作,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動手操作實踐過程由感性認識到抽象理性認識,獲得梯形面積的計算推導公式,學生在推導過程中很直觀地掌握了重、難點。這樣理解更深刻,記憶更牢固,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質的飛躍。
二、利用生活情境豐富表象,培養(yǎng)形象思維能力
數學概念是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方面的本質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多彩的生活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認識數學的感性材料和經驗,教師在概念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一點引導兒童在看、想、聽、記中豐富數學表象。借助情境和實物操作建立起事物的表象,再借助形象經過抽象初步形成概念。
例如,教學除法的意義時,我先創(chuàng)設“小狗分骨頭”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再讓學生動手分一分課前準備的小棒,16個骨頭平均分給4個小狗,每只小狗分得幾個?操作完畢,我在讓學生丟開實物,用語言表達操作過程,說說是怎樣分骨頭的,從而形成表象,我再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下面題是怎樣分?(1)有12個蘋果,平均分給6個小朋友,每人得幾個?(2)有15條小魚,每只小貓分得3條,有幾只小貓?使學生在頭腦中進一步深化表象;最后借助這種表象讓學生觀察算式,通過分析、比較,使學生知道被除數就是要分的總數,除數和商分別是要分的份數和每一份的數。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分的過程,建立正確、清晰、深刻的表象,并借助形象、進行抽象,加深了對除法的理解,發(fā)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
三、數與形相結合,培養(yǎng)形象思維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注重數形結合,既可以使學生從數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進行抽象思維,又從形的方面去進行整體思考,把抽象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結合起來,把握事物的本質,找到解決的方法,在學習中發(fā)揮出創(chuàng)造性。
應用題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由于應用題的數量關系一般都有抽象性與隱蔽性的特點,所以很多學生都感到學習起來有困難,克服這種困難的有效方法是實行數與形的結合,有計劃地發(fā)展形象思維。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認識時,先出示具體實物,從具體實物中分別抽象出長方形和正方形,讓學生從不同圖形中初步感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形成相應的表象,然后讓學生動手折一折、擺一擺、剪一剪,在操作活動中充分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最后讓學生練習時出示一些標準圖形的變位圖,讓學生做出判斷,幫助學生更全面更準確地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本質特征,再現其表象,促進形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與提高。
教學中,還可以進行一些根據線段圖列算式,根據算式畫線段圖,根據線段圖編應用題,根據應用題畫線段圖等訓練,提高學生的數形轉化能力,實現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互助互補,相輔相成。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探索能夠培養(yǎng)和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途徑和方法,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展開教學活動,為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提供良好的發(fā)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