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從近年來高考作文質量提升的現(xiàn)狀來看,高中生寫作教學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學生們作文的語言越來越精練,技法越來越純熟,寫法也愈發(fā)老到,優(yōu)秀作文屢屢被公眾傳播,然而雖成績斐然,但問題亦十分突出。如多為應試作文,少有心靈隨筆;多為大處著眼,少為小事入題;多是宿構雷同,少有別出心裁;多無病呻吟,少真情實感等等。這些說明了在寫作過程中,高中生“真我”缺席問題突出,復制、剪裁佳作仿佛成為了當前寫作的一股風潮,而且過于注重詞藻華美,脫離生活實際。之所以造成這種現(xiàn)象,原因在于一是學生本身生活體驗的缺失,寫作缺少鮮活、真實的生活素材;二是對于積累素材多采取苦記硬背,不會靈活運用;三是教育者片面化的“經典”引導使學生表達真我的情感被遏制。寫作本身就應該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唯有如此才能成就經典作品,所以高中語文老師在寫作教學中務必要放大高中生寫作的“真我”空間。
一、幫助學生找拾“真我”之心
生活體驗的缺失,加之教師有意或者無意的“典型”引導,就會讓高中生漸漸對何謂表達真我,如何表現(xiàn)真我失去判斷和方向。很多學生之所以下筆難,就是感覺自己的生活平常無奇,沒什么可以放在作文中作為亮點去打動人心。其實在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中,已經將寫作的重點表明清楚了,它要求寫作內容應有“真實感與親切感”,真實感不須多說,親切感則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即將生活的“原生態(tài)”反映出來,讓寫作的“鏡頭”關注親切自然的生活;二是文中情感充沛能夠讓讀者產生親切感。那么對于涉世不深且閱讀面不寬的高中生來說,怎樣展現(xiàn)真我?教師要引導學生鎖定生活中那些率真情境,每一個人物的對話、動作與情態(tài)都可以作為真實的但又藝術化的生活情境再現(xiàn)。如故事性不太強的記敘文,可以將自己生活圈中那些帶有市井禮俗、鄉(xiāng)野畫面,或者是平常心下的人情世故作為素材,用鮮活的人生與生命展現(xiàn)真我生態(tài)。而對于具有一定故事情節(jié)的文章,則可以在故事沖突、矛盾的基礎上,對最能夠將人物特質展現(xiàn)出來的某個細節(jié)進行典型刻畫。
如某學生在描寫“王伯種莊稼”的場景:“今年因為天氣干旱水稻欠收,不得已要種別的莊稼,固執(zhí)的王伯看著自家的兩畝水田,眉頭擰起了大疙瘩,火辣的日頭將他古銅色臉上如刀刻般的皺紋照的越發(fā)清晰,他叉起了腰,無奈卻又安靜的看著田中的水稻,如果沒有水的話,揚花的稻子注定了會成為秕稻......”這種以干旱作為故事背景,對“王伯”典型細節(jié)再進行鋪排渲染,濃濃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語言張力極為豐富。
二、引導學生關注挖掘生活本真
其實并非是高中生缺少生活體驗,只是更多時候他們忽略了對生活的觀察與體驗,如同人長期待在一個環(huán)境中對于環(huán)境的變化其反應就會變得遲鈍一樣。如果想成就優(yōu)秀作品,展現(xiàn)與眾不同或者是原生態(tài)的“真我”生活是基礎,更重要的是在此之上有著深刻的獨特視角,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們學會縱深挖掘生活本真,并用獨到的自我視角將寫作立意引向深處。一是引導學生將關注的重點放在“特殊”人群上,如睿智的霍金、求索的張海迪、守望的史鐵生等等,找一找他們的共性與個性,以“殘缺靈魂的站立”為題進行寫作,這樣的文章如何不能夠成為優(yōu)秀?另一方面,讓學生們把關注點放在一些“特殊”領域,將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小視野通過高深立意進行映射,文章就會同時具有生命張力與生活魅力。如用農民工的故事去演繹愛與憂的生活主旨;用一篇文章、一首歌引發(fā)出對現(xiàn)代物質文明的思考等等,從內心深處去放寬人生境界,探尋生命本真,經典作品就是如此產生的。
三、為學生拓展更寬的寫作空間
放大高中生語文寫作的“真我”空間,并不是要讓他們關注小我與自我,而是要讓他們跳出“文本”的局限,走出“以小見小”的誤區(qū),拓寬自己的視野,大膽地對作品進行創(chuàng)新,從“真我”發(fā)現(xiàn)“新我”,從“新我”樹立“大我”。要讓學生們學會如何從“小角度”生發(fā)出“大我”境界,讓自己的文章有高瞻遠囑的巍峨與挺拔。要引導他們關注新聞聯(lián)播、焦點訪談等欄目,時刻把握住時代脈搏與時代主旋律,用別致新穎的構思引發(fā)深思,引人注目。如針對當前中外共同關注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會議的勝利召開,學生們從中體會到的是什么?某生在文中寫道:“習近平總書記在英國進行演講時,用了一個很棒的方法讓英國更多的民眾產生了了解中國的愿望,他從英國人最為喜愛的莎士比亞談起,他提到了莎士比亞在創(chuàng)造了英國不朽文化的年代,中國同樣有一位叫湯顯祖的人,他創(chuàng)作的《牡丹亭》至今成為經典為人欣賞……這種用文化來消除西方對中方的抵觸情緒,無疑是睿智的。同樣,我們也看到了文化的力量……”。
寫作的核心永遠都應該是從自我出發(fā),圍繞“我”與自然、與社會、與他人、與自己這種“四維關系”進行體驗之后的文字與情感的呈現(xiàn),才能夠成就真正的精彩作品。生活或者是平凡的,觀點也許不能夠成為權威,但這并不妨礙學生們在文中大膽地表現(xiàn)自我、表達真我,語文寫作最需要的就是讓學生們能夠大聲地告訴別人和自己——“我很重要!”。
參考文獻:
[1]王德鳳. 以生為本、展示真我、創(chuàng)新出彩——淺談個性化作文教學[J]. 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 2010,(10).
[2]許春卉. 在“考場作文”和“真我作文”間找到一些平衡點——關于高三作文教學的幾點思考[J]. 學周刊, 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