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開慧
成功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幸福的,但“怎樣才能成功?”這一問題卻難倒了很多人。作為一名小學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心理還未成熟的孩子,我們應該針對他們自身的智力和性格特點,培養(yǎng)他們各方面的能力,發(fā)展他們的個性;而不是培養(yǎng)“書呆子”型的學生,不要過分強求他們有多么優(yōu)異的成績。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小時侯成績并不是很好,長大后卻成了成功人士;在世界名人當中,也有在學生時代不是學校的尖子生,長大后仍然對社會作出了偉大的貢獻的人。例如,生物學家達爾文,讀書時常常曠課,成績一般,同樣也能寫出《生物進化論》這部偉大的著作;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沒有完成大學學業(yè),同樣也能成為一位世界著名的政治家。為什么他們能從“丑小鴨”變成“白天鵝”?最重要的是他們善于在學習和生活中抓住有利時機去表現、去創(chuàng)新、去挑戰(zhàn)。那么作為老師,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把握一些有利的機會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給學生搭建展現自我的平臺
學校開展的一切活動,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還能夠為學生搭建展現自我的平臺。學生在這個平臺上參與競爭,錘煉自己的意志品質,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如果競爭失敗,要引導他們找到原因,不要灰心,爭取下一次努力取得成功;如果成功,也要教育學生不要驕傲,要找到成功的原因,再接再厲。這樣才能讓學生知道自己是如何把握機會取得成功的,從而逐步提高學生把握機會的能力?,F實中,有的老師為了給班集體爭榮譽,每次競賽活動都是派班上表現較好的同學參加,讓沒有機會拿獎的學生打遠觀、“靠邊站”,這樣就讓這些學生失去鍛煉的機會,因而不利于全體學生的潛能挖掘、健康成長。
二、樹立學生自信心,讓學生有把握機會的勇氣
要讓學生能把握好機會表現自我取得成功,其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老師應經常鼓勵學生,讓他們相信自己有實力戰(zhàn)勝困難、取得成功。例如,遇到一道難題時,有的學生讀題后簡單分析一遍,就覺得太難了,于是就想放棄。這道難題能成功解答嗎?作為老師,當發(fā)現學生面對難題不深入思考、選擇放棄時,你應該站在他(她)的身邊,鼓勵他(她)說:你完全有這個實力解答這道題,希望你再讀再讀、再思再思,答案就在你的耐心思考里。這樣,學生就會鼓足信心,通過自己獨立耐心的思考解答問題。當然,學生遇到實在難以解答的難題時,還需要教師相機啟發(fā),為學生解答難題打開思路。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學會激勵學生堅持不懈地努力挑戰(zhàn)困難,多給愿意展現自己的學生表現的機會。我班有一位學生,讀五年級了個子才1.38米,在學校舉辦的田徑運動會中,他自告奮勇地對我說:“老師,我可以去參加1500米比賽!”當時我還懷疑他的能力,但還是不想讓他失去這個鍛煉自己的機會,于是就鼓勵他:“行,你去吧!老師相信你有這個實力。”果然,賽場上,他雖然個子小,但是腳步移動快、耐力好,跑到1000米左右的距離時就把對手甩在了后面,最后竟然獲得1500米比賽的冠軍,讓師生刮目相看。所以,作為教師,不光要讓學生把握住機會,還應該處處給學生樹立戰(zhàn)勝困難,爭取成功的自信心。
三、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和膽識,讓學生有把握機會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一個人如果沒有扎實的科學文化素質,即便有很好的機會出現,也沒有能力去展示自己,從而喪失許多發(fā)展自身的機會。當然,文化素質是一個人必備的重要素質,但不是唯一的素質。我們不光要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而且還要培養(yǎng)他們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自我表現的膽識,這樣才能使他們在學習上有所成就,今后踏入社會時才能把握住機會,并在各種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F在,還有很多家長認為子女在學習上要“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其實這種觀念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了,因為他們沒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別人又怎能知道你的人生價值所在?你又怎能有機會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呢?當今社會,人才濟濟,很少再有“明主”“三顧茅廬”了。作為老師,不僅要關注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還要注意那些平時表現調皮的學生,只要我們善于發(fā)現,多給他們機會表現自己,努力提升他們的文化素質和膽識,這樣,他們長大后一定不比埋頭苦讀的尖子生差。
總之,作為教師,若能正確引導學生把握展示自己的機會,樹立學生挑戰(zhàn)困難的自信心,切實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超強的膽識,那么我們將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為實現美麗富強的中國夢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