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從君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眾多新觀點、新方法推陳出新的今天,學生是否得到發(fā)展是教學的最終目標,已成為我們的普遍的共識。因此我們要努力做到: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的空間,讓學生做到“我要學,而不是要我學”,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
關鍵詞:有效;探究;思維;課堂;拓展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有一個問題一直困繞著我:現在的語文學習的時間在減少。卻沒有改變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量,甚至要掌握的知識更多了,也更難了。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們應該為之去創(chuàng)造,去耕耘,使課堂教學逐漸活起來。于是,“有效教學”的理念破冰而出,成為大家共同的追求。下面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談自己膚淺的認識。
一、積極創(chuàng)設課堂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全面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情景是實現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們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來激發(fā)學生的探求欲望。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并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fā)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的過程,它可以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思考與探索中得到促進和發(fā)展。如:我在教學《小露珠》這一課時,我以猜謎語的形式多媒體出示“閃亮透明小圓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樹葉做搖籃,搖來搖去真自在,太陽出來去無蹤?!边@是什么?我話音剛落,學生就爭先恐后的搶答,看著學生積極的氣氛,我又趁勢提出這樣幾個問題:小露珠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又是什么時候消失的?幾個幾分鐘的閱讀,他們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說:是在夜幕降臨時出現的,在太陽出來時消失的。有的說:夜深人靜,萬物都入睡時小露珠出現,在早上七點到八點才消失。此時我點撥到:小露珠的出現,為什么動物們和植物們都喜歡呢?小露珠要走時他們又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呢?小露珠要做時又是怎樣和他們告別的呢?同學們都很積極的帶著問題去閱讀,然后搶著回答:就像萬物都喜歡小露珠一樣的心情。通過這樣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們探索的欲望。如此同時,我還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再現課文生活中的真實情景,,使學生獲得學校成功的快樂體驗,增強求知欲和自信心,進而促進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利用現代教學手段,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新的課標標準要求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靈活處理教材,甚至對現在使用的教材內容加以適度的補充或重新組合,激活教學內容,縮短學生生活與教材內容的差距,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首先是教材資源的利用。因此教學中我們要合理整合各種教學手段,“因材選媒”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突出多媒體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引入,對課堂效率的提高無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教師在設計或選用課件時,首先應明確目的,如何才能把問題用多媒體特有的優(yōu)勢表達清楚;其次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語文教育重在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如:我在教學《小露珠》時,為了訓練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設計了“動物們夸獎小露珠的動畫”課件,通過同學們對課文的了解,有感情的為動畫配音,試著自己喜愛的動物當一回配音員,結果大部分同學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悟。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勤思多問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而教師的作用是引導,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缎抡n標》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的環(huán)境,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必須構建一種以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為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目標的師生和諧、積極探索、平等民主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教師在提供了一些豐富的素材后,要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自主探索。
牛頓說:“如果說我對世界有些微貢獻的話,那不是由于別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如自己獨立學習,也可以與他人合作,與老師交流。如:我在教學《小露珠》這一課中小露珠如何“美化植物”時,有一個同學就貿然提出問題:小露珠滋潤植物,美化植物,裝點植物,可他自己哪?這時讓你的課堂掀起一個小小的高潮,那是再自然不過了。
四、課外延伸,拓展思維
著名教育家于漪說:“語文沒有唯一的答案,中國語言文字的模糊性決定了文學作品的豐富性和多義性?!遍喿x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想法設法引導學生進行學法的遷移,通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我經常利用多媒體,展示動作畫面,讓學生根據畫面發(fā)揮想象,每到這時,他們總是興趣盎然,一個個睜大眼睛,認真思索,時而皺眉,時而微笑。從他們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都在思維,創(chuàng)作,答案各不相同,而且融入了個性化的特點,使你不得不佩服他們的想象能力。如教學《荷花》一課,在“拓展延伸”部分,教教師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閱讀材料,讓學生閱讀更多描寫荷花姿態(tài)美、品質美的詩歌短文,使學生對荷花的認識、對描寫手法和語言的感悟提高了一個層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看到的美景進行創(chuàng)新表達,當堂練筆、交流,增加了表達的機會和空間,使語言文字的學習與訓練緊密結合。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效率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五、把時間留給學生
我覺得語文課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克服那種浮光掠影,泛泛讀上兩三遍的做法。在語文教學中,盡可能地營造濃烈的朗讀氛圍,促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發(fā)展。并在這樣的氛圍中吸引學生融入情景,設身處地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深長,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在不斷的練習中熏陶情感,發(fā)展智力,增強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促進智慧的生長。如教學《小露珠》我會為動物配音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我先給時間讓學生自由練習,然后起來配音。我驚奇的發(fā)現,以前從來沒舉過手的同學,也紛紛舉起他們的小手。這說明,把時間留給學生,大部分學生是完全可以自己獲取知識的。
(作者單位:四川雷波縣箐口鄉(xiāng)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