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明坤
摘要:中學生學習英語時會存在一定的心里認知,認真分析學生心里認知的表征及特點,對課堂教學及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幫助,本文討論了中學生英語學習中的自我認知,并根據(jù)其表征和特點提出了相應的英語教學策略。
關鍵詞:中學生;英語學習;自我認知;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0-0118-01
自我認知是學生心里發(fā)展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中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自我認知是他們關于自己在英語學習能力及信心方面的理解,積極的自我認知會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努力的去學習,而消極的自我認知則恰好相反,因此,自我認知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采取科學正確的教育策略,激發(fā)學生積極的自我認知。
1.中學生自我認知的偏差及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1.1自我認知偏差的表征。中學生自我認知和評價的水平還處于不成熟的階段,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不能全面的看問題,對認知存在一些偏差,尤其是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常常表現(xiàn)為自卑、缺乏自信心,不能正確對待自己優(yōu)點及缺點,在學習上缺乏動力,覺得自己比別人差,從心里上否定自己。不積極主動學習,把學習上遇到的挫折無限放大,容易情緒化,并且不會調(diào)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些都是中學生自我認知偏差的表現(xiàn)。
1.2自我認知偏差對中學英語學習的影響
1.2.1影響中學生英語學習的學業(yè)。中學生自我認知是對自我能力的一種判斷,如果他們對自我學業(yè)能力缺乏應有的自信,那么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表現(xiàn)出怯懦,不相信自己有解決的能力,尤其是對于在英語學習方面屢遭失敗的學生,一次次的打擊使自己對自我能力產(chǎn)生懷疑,認為自己不論怎么努力都學不好英語,于是自覺的給自己的能力定位,把自己定位到一個差生的位置上,直接影響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既使教師講的內(nèi)容很簡單,很容易理解,學生也會選擇自動放棄,因此這種不成熟的自我認知很可怕,不僅錯誤的定位自己的能力,還會嚴重影響自己的學業(yè)。
1.2.2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投入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任務卷入,就是通過完成某一任務使自己得到發(fā)展,成敗往往不會與自身尊嚴聯(lián)系在一起。另一種是自我卷入,也就是目前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他們會把自己與別人進行無意義的對比,并通過事情的成敗來肯定或否定自己的能力,這種做法非常影響學習效果,還會打擊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學生常常會把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及看法作為衡量自身能力的準則,考試失利也歸因于自己的能力較差,不如別人。鑒于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拈_導和鼓勵,否則長此以往下去學生會因此而逃避學習。
1.2.3影響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使用。要想學好英語,有效的學習策略是必不可少的,對于自我認知有偏差的學生而言,自己考試失敗、遇到困難解決不了都是因為自己的能力太差,自身太笨,即使努力也不會有效果,那些學習好的學生是因為天生聰明,能力強,就算不怎么學成績也很好,這種認知是大錯特錯的,聰明的學生確實學的快,但是不能認為不聰明就學不會知識,他們只是學的慢而已,只要智力沒有問題,采取恰當?shù)牟呗酝耆梢越鉀Q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提高學習效率。然而認知偏差的學生對自己是一種放棄的態(tài)度,根本不會積極的采取有效的學習策略。
2.中學生自我認知偏差的教學對策
2.1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成就動機。學生的自我認知與具體的科目是直接相關的,如果學生在一個科目中經(jīng)常失利,無論平時學習多努力,考試的時候成績依然不理想,學生就會認為自己學不好這一科,認為自己的能力不夠,因此缺乏學習的動機,甚至會直接放棄,而如果這一科學生十分擅長,只要稍微學一點,考試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績,這會讓學生很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就是學生學習的動機。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成就感的培養(yǎng),比如上課的時候可以臨時根據(jù)所學的知識做一些簡單的小測試,讓學生在測試中獲得滿足感,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
2.2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學生對自我的否定主要是因為他們對學業(yè)成敗的錯誤歸因,認為學習成績不好就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教師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歸因,讓學生明白自己成績不好的原因不是因為能力不足。要把他們暴露于應試教育的模式中,讓他們掙扎著克服困難并獲得成功,只要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到成績不佳的真正原因與自己的能力無關,學生就能重燃對學習的信心,并積極努力尋找有效的策略來幫助自己更好的學習,因此正確的自我認知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決定這學生能否重新獲取對學習的自信,對此,教師要多加引導。
2.3設立目標培養(yǎng)中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成就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為此,教師應該為學生制定恰當可行的目標,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師制定的目標不能過難,也不能過簡單,要正好在學生的能力范圍內(nèi)且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目標,讓學生明白只要努力他們也是可以獲得成功的,不能輕易的否定自己。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制定更高一級的目標,讓學生不斷克服困難,不斷進步。另外,教師要把學生當前所獲得的成績跟學生之前成績相比較,切忌與其他人相比,因為學生的基礎不在一條線上,沒有可比性,這樣做只會降低學生的信心,所以教師要避免這種比較,讓學生看到自己進步的地方,從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
教師要引導學生改變錯誤的認知,避免這種認知對學習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最關鍵的是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成績的好壞與自己的能力沒有關系,并且制定恰當?shù)膶W習目標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激發(fā)其學習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