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斯航
(四川工商學院,四川成都 611745)
高校商學院管理類課程雙語教學的問題與建議對策
冉斯航
(四川工商學院,四川成都 611745)
雙語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既是響應教育部號召,也是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形式的需要。本文首先對我國高校商學院雙語教學的模式與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和討論,然后結(jié)合實踐針對商學院管理類課程雙語教學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雙語教學;商學院;管理學;教學改革
當今社會,掌握英語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技能,把英語同自己本專業(yè)結(jié)合起來更是時代的需要。教育部早在2001年頒布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若干意見》的文件中,明確指出“本科教育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yè)課教學”。在2007年,教育部又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zhì)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中再次要求高校要鼓勵和推動雙語教學工作的開展,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專業(yè)英語水平。高校商學院中的工商管理、金融等專業(yè)作為受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影響最大的專業(yè)科學領域,自然把雙語教學的實踐和改革放在重要的位置。遺憾的是,雖然各個學校的雙語教學開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本文以四川工商學院的金融學院開展管理類雙語教學課程為例,對高校商學院雙語教學的實踐展開討論并提出建議對策。
雙語教學,即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也指通過采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幫助學生在學習該專業(yè)課程的同時提升英語的使用技巧以及在專業(yè)中的運用(在本文中,外語特指英語,雙語指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
在我國高校,通常有三種雙語教學模式的類型:(1)“浸入型”,或稱全英型,即所授課程采用英文版原版教材,教師全部使用英文進行授課,學生需要用英文進行互動和考試;(2)“過渡型”,該模式的特點是先進行漢語教學,逐漸過渡到只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3)“混合型”,或維持式,特點是半英半中的模式,通常教材是全英教材,教師教授和課件為漢語或雙語交叉進行。一般來說,我國普通高校主要采用后兩種模式,特別是第三種類型應用較為廣泛。
四川工商學院的金融學院根據(jù)教育部的要求采用專業(yè)英語雙語教學實踐。盡管大部分的學校領導和師生對雙語教學的效果持肯定態(tài)度,但是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卻仍存在諸多問題:學生們普遍反映全英文教材難以看懂,教師講授知識點時用英文口語難聽懂,有些西方管理知識完全不符合中國的國情,等等。因此,雖然大多數(shù)學生均對雙語教學有期待,但實際教學效果與期望有相當差距。
如何選擇合適的雙語教材是雙語教學需要面臨的一個問題。雙語教學需要依靠英文教材,目前有兩種:一種是外文原版教材或國內(nèi)的影印版,原汁原味的學科知識有助于師生了解最新的學科動態(tài);另一種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根據(jù)外文原版教材進行刪減甚至改編的英文教材或雙語教材,可能更適合我國學生的閱讀思考習慣,但可能有違與國際接軌的初衷。在教學實踐中,目前選擇教材的普遍做法是用國外知名商學院的優(yōu)秀原版經(jīng)典教材,這些原版教材固然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點,比如信息量豐富且能提供比較前沿的知識,然而缺點也是明顯的:首先全英教材對學生的英文水平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學生普遍覺得引進英文原版材料比較難懂,生詞量大,內(nèi)容無法完全消化;其次很多內(nèi)容在一定程度上并不適用于中國的國情,有些內(nèi)容也是非國際化的,帶有濃重的“地方色彩”和“地方口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花費大量努力用在克服中西文化差異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教學目標;最后由于作者的表達習慣不符合中國學生的閱讀和思考習慣,會使學生對某些知識點理解不夠,進而影響到學生對課程整體知識體系形成。另一方面,一些管理學專業(yè)英語教材,采用西方經(jīng)典英文教材的摘編,其內(nèi)容更像是傳統(tǒng)英文教學中的閱讀理解或是寫作訓練等類似于四六級的內(nèi)容,缺乏專業(yè)導向,流于形式。所以選擇不合適的教材會影響到雙語教學效果。
師資力量對雙語教學效果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雙語教學要求教師不但具有廣博精深的專業(yè)知識,還要具備熟練使用英語講授的水平,同時還需結(jié)合恰當?shù)恼n堂表現(xiàn)形式和教學的方法。這些條件對開展雙語教學的商學院和教師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目前,我國一般高校中有能力從事英文教學的多為專職的英語教師而非研究商科的教師,其管理學的專業(yè)基礎知識較為薄弱,而有較高學歷和職稱,同時專業(yè)基礎知識和英文水平不錯的教師,能熟練運用英語并結(jié)合恰當?shù)慕虒W方法授課的又很少,不能形成良好的教學團隊,這就制約了雙語教學的展開和發(fā)展。
具體而言,問題表現(xiàn)在:(1)教師的備課難度較大:管理學雙語教學要求老師將相應的學科知識和英語能力培養(yǎng)相結(jié)合,教師備課不僅要廣泛研讀專業(yè)書籍和學術文獻,密切關注最新的前沿動態(tài),深入收集真實案例,還要對課堂教學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使學生在雙語環(huán)境下切實提高專業(yè)知識和英文應用的能力。但現(xiàn)實是受制于有限的教學資源,雙語教師處于“單打獨斗”的狀態(tài)下進行備課,往往無法達到預期效果。(2)專業(yè)知識和英文技能的傳授很難做到平衡:在雙語教學中,難點在于短短的一堂課里同時要將管理學科里綜合性、應用型很強的學科專業(yè)知識傳授給學生,并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英文水平。一學期要在有限的總課時內(nèi)兼顧平衡中英雙語,更是對授課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功底和英文應用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
學生是雙語教學的對象,也是參與教學的主體。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如果外語水平低下,再好的內(nèi)容也無法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國中小學教育普遍是單語教學,盡管學習多年,但是學生聽說能力比較欠缺,加上教育在各個地區(qū)的差異性造就了學生英文水平的參差不齊,接受英文教學的能力和效果差別很大。對語言基礎稍弱的學生而言,雙語教學方式不僅不能對其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反而會造成其心理上的焦慮和無所適從??赡苓@些學生一開始對這門課信心滿滿,但面對全英文的教材和教師講英文時卻有心無力,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授課教師在面臨英語水平差異較大的學生時進退兩難,無法控制整體方法和進度,從而達不到教學目標。
以管理學經(jīng)典教材《管理學原理》(羅賓斯著)為例,學生普遍表示課程知識體系全面,但需要進行“本土化”以便更適合學生消化吸收。同時由于學期總課時有限,原版教材的信息量龐大,需要進行必要的刪減和濃縮。因此建議高校組織團隊選擇合適的管理類課程經(jīng)典原著進行本土化修訂,保證學生在吸收完整知識點的基礎上提升英語的專業(yè)應用能力。
引進和培養(yǎng)雙語教師是改善雙語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建議大力引進有國外留學經(jīng)歷的“海歸”教師或者有英語、管理類雙專業(yè)背景的教師擴充教師隊伍。受過專業(yè)英語培訓或者有在英語國家生活和工作經(jīng)歷的經(jīng)歷的教師,有熟練運用語言的能力和前沿的專業(yè)知識,能更勝任雙語教學和改革。同時可以對在職教師進行培訓,定期舉辦雙語教學比賽,促進優(yōu)秀的雙語教師帶動在職教師學習交流。這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建議學校層面制定切實可行的福利政策、師資培養(yǎng)計劃、培養(yǎng)方案來吸引并留住人才,提高整體師資水平。
在雙語教學計劃中,建立適合實際情況的“分層”教學模式,針對學生實際水平和個體差異進行授課,以筆者所在四川工商學院的金融學院為例,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分層,并打亂原有教學班而采用小班式教學,每個教學班控制在20至30人之間,這種分層次雙語教學既避免了因“分班”可能造成學生的心理落差,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共同成長。
[1]高晶.高校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建議——以“管理學”雙語課程為例[J].管理工程師, 2012(5):57-59.
[2]莊道元.《管理學》課程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 (20):101-102.
[3]沈莉.高校管理學課程雙語教學模式研究——以上海理工大學雙語教學為例[J].教育學術月刊,2011(11):25-26.
[4]曹陽.論高校雙語教學的現(xiàn)實選擇[J].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4(8):154-156.
[5]唐時俊.創(chuàng)新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yè)雙語教學——以管理學專業(yè)英語為例[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14,26(7):131-133.
[6]李國.管理學雙語教學模式初探——以上海師范大學管理學雙語教學為例[J].改革與開放,2013(20):54-54.
Abstract:
bilingual educati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is not only the call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but also the need to adapt to the form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and discusses the bilingual teaching mod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business schools in China,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f bilingual teaching of business management courses in business schools.Key words:
bilingual teaching;business school;management;teaching reform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n Bilingual Teachingof Management Courses in Business Schools
Ran Sihang
(Sichuan business college, Chengdu Sichuan 611745)
G633
A
1003-2177(2017)06-0037-03
冉斯航(19 88—),男,四川成都人,碩士,助教,畢業(yè)于馬來西亞思特雅大學,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