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詩昕
【摘 要】《黑處有什么》是一部充滿了符號元素的影片,本文試圖從符號學原理來剖析影片中的時代符號、人物符號和多種具象符號,深入了解一個少女“灰暗”的青春成長歲月以及那個充滿壓抑的時代人們的生活。
【關鍵詞】符號學;人物符號;時代符號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7-0123-01
《黑處有什么》是新銳女導演王一淳自編自導的處女作,電影充滿了濃濃的懷舊感,雖然布局有些散碎,但這部作品的成績已經比市面上其他充滿了“劈腿、墮胎、出車禍”的青春類型片要優(yōu)秀得多。
一、電影符號學
電影符號學發(fā)展至今已經不再是一門陌生的學科,隨著電影的發(fā)展,它已經逐漸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同時它的作用也是越來越突出。作為符號學的產物,它已經成為承載人類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載體。電影,是一直具有表意性符號的特殊語言。[1]電影符號學的誕生讓電影摒棄了傳統(tǒng)的研究方法,電影不再是主觀的意識而更多的是站在客觀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電影,讓人們更清楚地看到創(chuàng)作者的真正意圖。在電影中每一件事物作為一種符碼都傳遞著一定的信息,寓意深刻。
二、電影《黑處有什么》中的符號意義
《黑處有什么》的故事是發(fā)生在1991年的春夏之交,影片以一樁奸殺案件為源頭,從而帶我們走進了少女曲靖的世界,在這里不僅能看到曲靖的生活日常且能更深入地了解和窺視她生活的90年代。其中還穿插著曲志誠作為警察偵破案件的過程以及展現(xiàn)處在青春期的曲靖和父親曲志誠的關系。下文主要從三個方面剖析《黑處有什么》這部電影的符號元素。
(一)時代符號。影片還有一個明顯時代的符號——河南小縣城。故事發(fā)生在一個小縣城,整個縣城籠罩在一股蕭條頹敗的氛圍中,讓人有一種壓抑的感覺,而發(fā)生在縣城的奸殺案是那個壓抑時代的隱喻也是曲靖的性啟蒙的催化劑。
《黑處有什么》中導演試圖對90年代作一個全景式的回顧,從影片中老式的錄像廳、28自行車、歌曲、服飾、冰棍等物件到90年代的記憶事件如學賴寧活動、教室突然停電、燙頭發(fā)等事件。這一個個具有年代感的老物件以及老事件足以讓我們想起在那個物質并不富裕、充滿了青春的躁動和壓抑的點滴回憶的年代。
(二)人物符號。細數下來,影片中主要有三個人物具有明顯的符號特征:曲靖、曲志誠、張雪。
曲靖,本片中的女主角,整部影片也是以她的視角去拍攝的。曲靖是一名初二的學生,她酷愛唱歌但是生性膽小且不愛說話,學習成績一般,并不引人關注。她生長在一個父權主義的家庭中,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心,聽父母的話卻也有著自己的小叛逆,想要掙脫管制卻又被各種規(guī)矩所限。她這種性格亦如90年代的大多數人,有著一顆想要自由的心卻被當時的環(huán)境以及自己所設置的牢籠所束縛住。但慶幸的是在經歷了一些事情曲靖最終有所成長。
曲志誠,公安局的一名法醫(yī),為人正直勤儉古道熱腸但略有執(zhí)拗,他認真且努力但卻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90年代大部分人包括警察都是一種散漫不作為的狀態(tài)。他有一顆努力的心但卻無力改變這一窘境,最終也是隨大流地服從上級的安排。作為父親,可以說他就是90時代父親的縮影,對曲靖疼愛有加卻設置了很多規(guī)矩,印象最深的莫過于對曲靖坐自行車的姿勢,看似小事情卻也能深刻地看出他對曲靖的絕對權力和影響。
張雪,是影片中唯一個想要逃脫這座“圍城”,是片中最特立獨行的人。她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有主見愛自由重情重義,追求時尚,是眾人眼中的不良少女,卻對曲靖關愛有加。因班主任的惡語相向獨自一人離家出走,去她向往已久的海口生活。她是90年代中那些敢于反叛敢于斗爭的一類人,最終因為無力抗爭選擇了逃離“圍城”,從而開啟了自己的理想生活。
(三)具象符號?!逗谔幱惺裁础愤@部影片之所以能夠將觀眾牢牢困在其敘事體系之中,不是因為它的連環(huán)殺人案,而是因為很好地運用了符號這些特點。事物與時空的緊密聯(lián)系使事物的表征成為了確定的時間空間的符碼。[2]影片的一些特定的事物便有一些年代的指涉。例如片中學賴寧活動中所出現(xiàn)的大頭娃娃面具,昭示著在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中,人們都極力隱藏自己。片中出現(xiàn)的歌曲以及電影,反映的也是當時人民大眾的精神世界。性、愛情、自由、追求遠方,這些都是港臺流行文化所演變而來,同時也成為20世紀90年代青春期性啟蒙的助燃劑。
三、結論
王一淳的這部影片是站在懸疑片的角度拍攝的青春片,她的鏡頭對準的是90年代的中國的巨變,她關注在這場巨變中,人們內心深處的改變。在現(xiàn)代化的建設中,國家的真實面貌和個體生命的顛沛流離?!逗谔幱惺裁础肥窍胍砸粋€少女的視角為出發(fā)點,隱喻在一個巨變的時代中社會與人性的陰暗,并以此來構筑更深刻的內在縱深。這些符號不僅是對現(xiàn)實的隱喻也是對當時社會發(fā)展的一種擔憂,更是對未來的一種希冀。黑處沒有什么,有的是夢想、愛情和希望。
參考文獻:
[1]克里斯丁·麥茨.電影:語言還是言語[A].外國電影理論文選[C].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
[2]牟燕.論賈樟柯電影的時空構建[J].才智,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