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艷
摘要: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斷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積極提升閱讀課的教學質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其日后的工作和學習打好基礎。本文對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措施
中國分類號:G633.3
知識在于不斷地積累,閱讀需要不斷地堅持。因此,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一定要實施靈活、科學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制定一個合理的目標,再加之教師民主的教學觀念,就可以實現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實現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
一、有效的預習
學生在進行學習之前要進行預習,有利于在學習中能夠很快掌握所要學習的要點。但是有些學生卻不重視預習。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歸根究底在于預習的本身。預習是一個很空泛的內容,沒有要點問題進行思考,也沒有實質性的內容,而且一些教師在布置預習作業(yè)時,沒有提出要求,在進行預習檢查時,也要求不嚴格,這就使得預習并沒有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學生們對于課文預習的不到位,使得學生在教師講課時,有時無法跟上教師的思路,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也就開始下降,教學的效果自然就不理想。由此可以看出,有效的預習是教學的前提。所以,教師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yè)的形式來進行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比如說可以布置學生完成讀后感,加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另外教師也可以在布置預習任務的時候,加入一些思考問題,然后在課堂中進行提問,這樣既做到了檢查,也能夠激發(fā)學生預習的動力。但是要注意的是,提出的問題要具有開放性,這樣能夠有效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有利于教師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字利用能力,對于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掌握閱讀技巧
在傳統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閱讀技巧的傳授是必不可少的。同樣,在新的閱讀教學過程中也不否定其重大意義。為此,通過閱讀內容的精心準備、認真剖析閱讀材料,分析閱讀技巧,把握文章思路是有必要的。其主要做法是通過已選閱讀材料拓展閱讀內容,包括有章節(jié)作品向整部作品的拓展,比如讀一些典型的名著,如《三國》、《西游記》等的有關章節(jié),來把握整部作品的主題和思路。還如采取謀篇作品向這個作家的其他作品拓展,通過這部作品來窺探作者的歷史背景,寫作原因,進而分析在統一歷史條件的其他的作品,如《孔乙己》來發(fā)掘魯迅先生的作品特征。
三、引導學生掌握文學作品的種類和基本規(guī)律
“文學作品如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都有其內在的獨特性質及規(guī)律性。文學作品學得多了,這些知識及規(guī)律掌握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自覺不自覺地將所讀作品的文體特征和規(guī)律運用到對文本的解讀中去。因此,我們在課堂閱讀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加強對文學知識與文學規(guī)律的把握。教師需要傳授學生一定的閱讀基礎知識,讓他們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對詩歌、小說、散文等各類文體的基本范式能有一定的了解,從而為他們進行有效閱讀提供幫助。”
四、從整體中把握閱讀內容
從整體中把握閱讀材料,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變過去的閱讀教學中的“重分析、輕感悟”轉變?yōu)橐龑С踔猩晕铱偨Y和分析。幫助學生把握閱讀材料的文章基調,讓學生從整體的感知高度去領悟文章,在整體思想基礎的統領下,把整體與局部進行有機串聯,達到把握文章精髓的目的。其次,改變傳統閱讀教學中的“字、句、段”的分析思路,突出強調文章的整體性。引導學生閱讀一篇文章,不一定每個字、詞、句都要弄懂,而是在全文的思想指導下,去把握這些字詞句的含義,既能節(jié)省時間,也能取得較好的閱讀效果。引導學生從關鍵詞句入手,形成文章的大概脈絡。在此,從整體上把握文章面貌,總結文章主題。文章的行文和文章的思想(或主題)如同骨骼與血肉的關系,對文章的理解、把握,更應該側重文章的主題而非外在的東西,因此,初中語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分析和把握文章主題的基本方法和習慣,為更準確和深刻領會文章精神創(chuàng)造條件。最后,幫助初中學生明確結構線索,找到文章的“上下文關系”,這是整體把握文章的重要思路,理清內容和語句的關系,就能更好的深入文章的思想中心,梳理文章的脈搏,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五、在學生學習時對其進行適當的點撥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能夠更深入的了解文章、體會作者的內心,還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閱讀的樂趣,并且提高對文章的鑒賞能力。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多多提問為什么、讓他們推敲使用優(yōu)美句子的用意等方式進行點撥。通過這些方式,學生們不僅能夠提高對句子及文章的賞析能力,還可以通過文章中的字里行間對作者的思想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并根據教師的提問進一步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例如在《故鄉(xiāng)》里,對于中年閏土這個人物的外貌和神態(tài)描寫時所體察到的變化,讓學生去揣摩其中的含義。
六、注重課外閱讀
1、結合課文推薦課外讀物
教師應當根據學生課文的學習情況,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課外讀物。比如在學習《背影》一文前,我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來進行資料查詢,或者是結合朱自清的一些文章來進行梳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信息,能夠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又如學習了《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后,我就給學生推薦了相關的課外閱讀《羊脂球》《項鏈》等,不斷地充實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
2、推薦學生比較感興趣,又不是很難理解的課外讀物
一些讀物如《讀者》《意林》《青年文摘》等,都十分接近生活,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課外讀物,有效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這些讀物都具有時代精神,反映了時代風貌,為學生的課外閱讀之路打開了方便之門,學生慢慢就會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水平就會大幅度地提高。
七、在閱讀教學中,養(yǎng)成“讀、說、寫相結合”的好習慣
有效的閱讀能夠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當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趁此機會指導學生將閱讀中遇到的一些優(yōu)美的句子摘抄下來,比如一些生活中的小常識、詩詞等,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豐富他們的寫作素材,增長他們的知識,還能陶冶他們的情操。
總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索還在摸索中,只有不斷的嘗試和改進,才能讓初中生更好的學習閱讀內容,喜歡語文課,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基礎條件。
參考文獻:
[1] 于愛水. 農村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新模式淺談[J]. 中國教育學刊. 2014(06)
[2] 周芳. 談“敞開式教學法”在自主閱讀中的策略與應用[J]. 華夏教師. 2014(12)
[3] 李艷榮. 培養(yǎng)農村學生的閱讀興趣[J]. 科技視界.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