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俊禮
當班主任這么多年,最頭疼的莫過于班級發(fā)生欺凌事件。剛參加工作時,我?guī)У氖巧轿靼啵嗌蠈W生經(jīng)常遭到本地學生的欺凌。我就像救火隊員一樣,周旋于家長和學生之間,疲于奔命。后來我擔任了學生科副科長、團委書記,多次參與處理學生之間的欺凌與暴力事件,深知這類事件對學生的傷害與對班主任自身形象的影響。所以,我特別重視校園欺凌與暴力問題,有意識地從觀念塑造、底線引領(lǐng)、團體輔導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觀念塑造:存善念,知榮辱
存善念、知榮辱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學生之間發(fā)生欺凌與暴力事件,與學生不會做人做事、不會處理矛盾沖突有關(guān)。生活中,由于學生的個性不同,成長經(jīng)歷不同,遇事解決問題的方式也不同,出現(xiàn)負面情緒很正常。負面情緒出現(xiàn)之后,由于找不到正確的出口,發(fā)生欺凌事件在所難免。
實踐證明,學生一入班就營造出友善的集體氛圍、防患于未然,對學生進行觀念塑造,遠比學生出了事再教育要好得多。為此,我在開學第一次班會課上,就注意對學生進行引導。
“同學們,能夠來到12班就是緣分。我希望所有的同學遇到問題,都能心存善念,把人往好處想。假如其他同學不小心做了冒犯你或者讓你不爽的事,不要總想著別人就是故意針對自己的。為什么不能是別人不小心呢?”
“水房中,有同學不小心把水灑到你身上,要學會原諒。哪怕是開水燙傷了自己,只要對方是無心之過,也要得饒人處且饒人。為此而破口大罵,缺乏教養(yǎng);大打出手,更是有損形象?!?/p>
“看到其他同學小聲說話,不要想著人家就是在議論自己。哪怕他們真的是在議論你,你也要先反思自己言行有無不妥之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確信自己沒錯,也不要讓別人影響自己,更不要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p>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我真的把他往好處想了,他就是針對我。即便如此,那你也要用最委婉、最不傷害人的做法來表達你的不滿?!?/p>
當然,觀念的塑造不是通過一次兩次班會就能解決的事,需要班主任持續(xù)引導和學生持續(xù)踐行。我深知,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身體力行。所以,從入學的第一天起,我不但自己遇事把學生往好處想,而且注意時時處處引導學生。凡是能夠遇事把人往好處想、正確處理同學關(guān)系的,我就及時表揚和肯定;凡是遇事把人往壞處想,制造矛盾和不團結(jié)的,我也及時批評和引導。由于持續(xù)講、天天講,學生正確的榮辱觀也就慢慢形成了,這就為破解校園欺凌與暴力問題提供了精神動力和道德支撐。
二、底線引領(lǐng):曉規(guī)矩,算明賬
底線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基礎(chǔ),也是制止校園欺凌與暴力的關(guān)鍵。因此,除了教育學生心存善念,把人往好處想以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底線意識,幫助學生曉規(guī)矩、算明賬。
欺凌發(fā)生的時候,欺凌者往往覺得是開玩笑,協(xié)助者、附和者也覺得不是什么大事。比如,給同學起外號,參與者剛開始可能就是覺得好玩,至于會給對方造成什么傷害,卻很少有人去想。
小時候,村里放了一部電影,名字叫《人到中年》。片中姥姥有一句臺詞,“佳佳佳佳快長大,長大當個科學家”。由于我學習比較好,這場電影結(jié)束以后,有同學就給我起外號?,F(xiàn)在回頭想想,他們也沒有什么惡意。但當時這個外號卻給我?guī)砹撕艽蟮膫ΑU怯辛诉@種切身體驗,擔任班主任以后,我就特別注意利用班會時間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培養(yǎng)底線意識。
“同學們,從滿足我們每個人的安全和幸福的角度分析,我們要堅守的‘底線主要有‘道德底線‘法律底線‘信仰底線三種?!赖碌拙€是在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大家都共同遵守的底線,它是我們獲得安全感及幸福感的第一道底線。在人人擁有道德底線的社會,大家彼此信任,舉止優(yōu)雅,互相尊重,人性之美得到充分的發(fā)揮,社會良性循環(huán)。作為學生,我們?nèi)魏螘r候都要考慮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道德要求。違反道德的事,不管有沒有人知道,有沒有人看見,都不能做?!?/p>
“‘法律底線是通過立法程序明文規(guī)定下來的,它是人們獲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最剛性的一道底線。同學們要想人生幸福,法律底線必須遵守。有的時候,你覺得自己做的無比正確的事,可能是違法的。生活中,有的同學懷疑個別人偷東西,就把被懷疑對象的照片發(fā)到自己QQ空間和朋友圈。你發(fā)的時候可能覺得沒什么,然而一旦這條信息被點擊、瀏覽次數(shù)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轉(zhuǎn)發(fā)達到500次以上,或者給對方及其親屬造成了嚴重后果,你就要承擔刑事責任?!?/p>
“‘信仰底線是心理健康最原始的防線,也是最后一道防線。遇到困難和不公平之事,切不可悲觀失望,采取極端措施。要相信學校、相信老師會永遠和你們站在一起。”
這三道底線,我總是在班上時不時強調(diào)。尤其是法律底線,更是放在了重中之重給學生講。培養(yǎng)法律底線,我是從講校規(guī)、講班規(guī)開始的。當然,這個講,也不是拿著條文讀讀就完事了,而是要用鮮活的案例來震撼學生的心靈。在結(jié)合案例的講解中,我不但把法醫(yī)鑒定的標準告訴他們,同時還把量刑標準、民事賠償標準一并告訴他們。
“禁止是一種誘惑”,我們當班主任的,不要只對學生說你不能有校園欺凌和暴力行為,而要問問學生是否能承擔得起后果。幫助學生算算賬,永遠比單一的說教更有效。
底線引領(lǐng)中,班主任要身體力行,處罰學生不能任性。面對犯錯誤的學生,班主任要注意使用符合法律法規(guī)要求的方法、符合道德要求的方法來處罰學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要求學生做到的,班主任要率先做到。很難想象,一個經(jīng)常粗暴對待學生的班主任,會培養(yǎng)出一個謙謙君子。
三、團體輔導:會辨別,能處理
團體輔導是預防校園欺凌與暴力的重要途徑。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于什么是校園欺凌與暴力缺乏必要的認知。有的學生說:“我連一個手指頭都沒有碰他,怎么是欺負他了!”由此可見,進行團體輔導,幫助學生厘清欺凌與玩笑等的區(qū)別,十分必要。
團體輔導的時機選擇十分重要。有的班主任是自己準備好了就開主題班會,這種預設的主題班會一般效果并不理想,充其量只是讓學生懂得一些有關(guān)欺凌和暴力的知識而已,并不能觸動心靈。只有用學生身邊的事來教育學生,才能真正起到效果。
這就要求班主任要時刻注意,有沒有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成為社會熱點,或者成為學校熱點、班級熱點。如果有,就可以召開主題班會或者小組會,就校園欺凌與暴力問題進行團體輔導了。
剛開學不久,我就發(fā)現(xiàn)班里有個學生被孤立了,同學們都不跟她玩。校園欺凌有言語欺凌、社交欺凌、網(wǎng)絡欺凌、暴力欺凌、物品欺凌等。其中,社交孤立就屬于社交欺凌,也是一種校園欺凌現(xiàn)象。
于是,我對她的情況進行了側(cè)面了解,發(fā)現(xiàn)大家不喜歡她的原因是,吃別人的零食多,自己親自買的少。是不是這個孩子經(jīng)濟上有困難?于是我請學校膳食科老師幫我打印了這個學生的充卡、消費記錄,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這名女生開學以來每天的平均消費連10元都不到。我找到這名女生了解情況,原來她家里給錢不多且不及時。父親也不讓她申請困難補助,她就自己利用課余時間打工掙錢。
同時我發(fā)現(xiàn)班里還有“小圈子”,存在學生之間相互排擠的現(xiàn)象,引起了我的警覺。于是,我給這個學生介紹兼職、借錢給她,甚至看她衣裳單薄以她父親的名義給她買衣服。我在班級開展團體輔導,講解校園欺凌的表現(xiàn)與特征,讓大家學會辨別欺凌與正常交往的界限,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當然,為了保護被欺凌學生的自尊心,輔導時我只說事而不針對具體人。
研究表明,具有“性格內(nèi)向、害羞、怕事”,“不會交往,只有很少朋友,在學校中十分孤單”,“不會說話,缺乏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學不滿和反感”,“性格或行為上有異于他人”等特征的學生,更容易受到欺凌。對于這些潛在的被欺凌者,班主任也要進行輔導,鼓勵他們學會交往,讓自己變得開朗和自信。當自己被欺凌時,學會理性處理。
破解校園欺凌與暴力問題重在預防,通過觀念塑造、底線引領(lǐng)、團體輔導,我?guī)У陌喽急容^團結(jié)。由于我時刻關(guān)注學生的心靈成長,把立德樹人放在第一位,我的學生也都學會了用建設性的方式與人交往,而不是用破壞性的方式與人交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