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近年來由于國家政策的鼓勵,漆藝研究、教學以及實踐發(fā)展很快。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各種主題、層級、規(guī)模的漆藝展覽與討論更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值得高興的是,縱然漆藝擁有七年多年的豐厚歷史,現(xiàn)今從事漆藝學科研究的年輕人卻沒有迷失其中,仍然在扎實的探索材料創(chuàng)作的新途和理論研究的深度。
王曉軍以漆畫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角度談漆畫的創(chuàng)作,并得出漆畫創(chuàng)作應注重外在形式與內在情感的結合;吳永強則以金屬箔為線索展開研究,既有全面梳理的必要,又展開了多種試新探索,對于學科的學術積累是十分寶貴的資料;武真旗從創(chuàng)作手段上展開探討,研究成果全部來自作者的創(chuàng)作實踐,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對在當代繪畫創(chuàng)作中介入了漆材Han Nae Kim的采訪,為學科內的研究者用來對照自己,反思學科研究中的桎梏和盲點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四篇文章,涵蓋了古今工藝,又有中外視野,相信可以為漆藝的普及以及學科的研討提供一份有價值的存檔材料。
孟祥勇
上海師范大學
[摘要] 本文將漆畫藝術形式分為漆畫的外在形式語言和內在精神情感。通過對外在形式語言如色彩、材料、技法以及肌理的梳理,結合自身的漆畫創(chuàng)作《轉經的藏女》對內在精神情感如題材、內涵以及自身生活感悟的探討,筆者著重論述在漆畫創(chuàng)作中對藝術形式美的理解以及應用。
[關鍵詞]漆畫創(chuàng)作;藝術形式美;藝術語言;技藝;生活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formal b-eauty of lacquer art is divided into external formal language and internal spiritual emotion. The writer focuses on the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 of artistic beauty in the creation of lacquer painting, through the combing of the external forms of language such as color, materials, techniques and texture, combined with exploring own lacquer painting Prayer of the Tibetan Girl on the inner spiritual emotion such as subject matter, connot-ation and their own life sentiment.
[Key words] Lacquer creation; Formal beauty of lacquer art; Art language; Technique; Life
一、漆畫藝術形式語言的重要性
黑格爾曾對形式美進行分類,將其分為抽象形式的外在美和感性材料的抽象統(tǒng)一的外在美,前者指整齊一律、平衡對稱、符合規(guī)律、和諧,后者指材料在形狀、顏色、聲音等方面的審美屬性。外在形式對于藝術作品形式美感有重要作用,本文談漆畫的藝術形式美是將其分為漆畫表面的外在形式語言和內在內容精神情感兩部分,重點在外在形式美的研究上。外在形式美的意義,李澤厚在《美學三書》中“形式層與原始積淀”這一章節(jié)中將外在形式美意義的作用歸納為:“作品自身的構圖、線條、色彩、韻律、比例、虛實(中國字畫中的空白,中國古文中的虛字如《醉翁亭記》著名的“也”字)等,能直接影響人的心理,甚至比來自內容的東西更具有力量,它不需要具體的理解、想象和具體情感的中介,而直接喚起、調動人的感受、情感和力量。”1本文在漆畫的外在形式上重點分析漆畫的色彩、材料、技法和肌理等視覺觀感要素對漆畫形式美語言的重要表現(xiàn)意義,在內在形式上則根據優(yōu)秀漆畫作品的內容表達來源和精神層面來理解其內涵意義。漆畫的藝術形式美將把藝術表達需要的形式與內容結合來談,為漆畫藝術現(xiàn)有的形式和創(chuàng)造進行歸納和探索。
分析漆畫的外在形式美和內在形式美對漆畫創(chuàng)作有重要意義。結構主義遵循的一種基本原則:“一件藝術作品是一種創(chuàng)作的模式,由各種不同的因素組合而成。這些因素在作品的形式上產生藝術的效果,并在每一技法語言相互銜接上,根據主題將源于生活不同層面的內容,組合成具有一定藝術審美價值的作品?!?漆畫藝術是將漆畫的形式和內容結合起來,用漆畫獨特的藝術語言(色彩、技法、材料、肌理)構成一種形式美特征的藝術形象,使用各種技法表現(xiàn)各種畫面要素(如點、線、面),利用材料與工藝的融合表現(xiàn)獨特的審美價值,更好的體現(xiàn)漆藝家的藝術修養(yǎng)和對漆材料獨特的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文章中結合了自己的漆畫藝術創(chuàng)作《轉經的藏女》,從作品內容的想法到實施概括總結作者對作品中藝術形式美追求的理解和表現(xiàn)?,F(xiàn)代漆畫中的好多優(yōu)秀作品表現(xiàn)了很好的形式語言關系,我會在下面的章節(jié)中具體闡述和舉例說明(圖1)。
二、構成漆畫藝術形式美的要素
“一件藝術品是運用某種媒介通過人類技巧構成的某種觀念的審美表現(xiàn)。媒介是藝術創(chuàng)作使用的材料?!?色彩、肌質、空間等都是藝術形式的直接表達媒介。漆畫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材料表現(xiàn)形式和審美意義越來越受關注,認識其藝術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對漆畫藝術形式美有重要意義。
(一)漆畫的色彩
從繪畫語言上考慮,漆材料更像是國畫和油畫材料的結合體,既有中國水墨中墨的柔軟性、流動性的特點,也有油畫材料的凝固性及色彩豐富的特點。漆的優(yōu)點在于干燥后表面會有亮度和光澤,打磨褪光后的色彩更加柔和含蓄。漆畫的色彩不像油畫顏料那樣鮮亮飽滿,而是偏深沉穩(wěn)重。漆畫的顏色不會像油畫那樣會因時間經久而變暗變黃,它的顏色更為持久,且顏色會慢慢開化出來。
色漆中的黑漆和紅漆特別美,一是黑色和紅色本身具有民族性,二是漆材料本身的溫潤和色澤使這兩種顏色極美麗、高雅。古代漆器就有“不言色者皆黑”“白玉不雕,丹漆不紋”的說法。從中國發(fā)現(xiàn)最早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朱漆木碗,到現(xiàn)代很多漆器設計,依舊是黑漆素髹或是朱漆素髹的手法。黑漆和朱漆歷經幾千年,仍受人們的喜愛。鄭力為的漆畫《拉網》(圖2),就利用黑色和紅色把畫面左右分割成兩塊,黑色和紅色的對比既鮮明又和諧,黑水中的紅魚,紅色岸堤魚簍和惠安女裙子的黑色塊相呼應。評論家夸贊這幅畫“黑漆表現(xiàn)大海之深闊,朱漆表現(xiàn)海岸之明媚燦爛,真乃精警洗練,立意不凡?!眅ndprint
為了補足漆中缺少的白顏色,漆藝家將蛋殼引入漆畫材料。蛋殼的白顏色會因本身質料和粘貼底漆的不同而偏不同的冷暖色。白小華在故宮系列創(chuàng)作中將雞蛋殼與鴨蛋殼同時運用,并依靠底漆顏色的調制將蛋殼呈現(xiàn)的冷暖色加以區(qū)別,蛋殼自然龜裂的肌理還豐富了雪景的表現(xiàn)。他在作品《午門瑞雪》(圖3)中運用大漆的紅色和蛋殼的白色作為整個畫面的基調,兩種色彩相互襯托,將故宮的紅墻和下雪的場景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地面的雪利用蛋殼冷暖色的差異使得其豐富不顯單調,零零星星的雪花散落,可以說畫面的點線面通過蛋殼的大小和疏密粘貼構成了具有美感的平衡關系。
創(chuàng)作者經常利用不同的基底罩染不同色漆,通過對其打磨,營造出“斑斑駁駁”“漆彩斑斕”的效果。漆的顏色是豐富多變的,同時金、銀、鋁等金屬材料入漆,也豐富了漆的顏色。漆色的選擇在于漆藝家想要表達的內容,喬十光老師的作品喜歡用鋁粉研成的銀泥來作天空和水,如他的作品《青藏高原》(圖4)中,用調制的藍色銀泥拍打出天空和云朵,通透明亮,用生漆表現(xiàn)牦牛身上的黑,蛋殼表現(xiàn)牦牛身上的斑點,人物服飾中大片螺鈿表現(xiàn)亮顏色的首飾,漆畫顏色的特性在整幅畫中得到了充分運用。
(二)漆畫的材料
“材料媒介是藝術信息的物質載體,是規(guī)定各類藝術審美特質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材料媒介會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藝術風格。這里所談的漆畫材料是與油畫顏料對比來談。
第一,漆畫的光澤感強,但它不擅長如實反映大自然光與色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它更加需要概括和統(tǒng)一畫面。漆畫的想象空間很大,“黑天黑水”“銀天銀水”都是漆畫語言的概括提煉,它不用繁復地涂抹各種色彩卻能表現(xiàn)出悠遠深沉的意境。而油畫表現(xiàn)光影關系的能力是特別強的,它的色彩豐富、明亮,能夠調配的顏色范圍特別大,可以調出各種微妙變化的顏色,所以如果色彩少了或是簡練,容易使畫面顯得簡單。材料的限制是缺點也是優(yōu)點,要看藝術家怎樣適度的把握。
第二,大漆具有可粘性和濃厚度,它可以干后打磨覆蓋,可以加入瓦灰、陶土等材料做肌理并加強其牢固性,可以引入金銀鋁等金屬材料做裝飾或是作為基底鋪地繼續(xù)罩漆產生金碧輝煌或是清澈透明的效果,還可以拿玉石、貝殼、螺鈿等名貴材料來鑲嵌,以此來看,漆材料的包容性是很強的。漆可以利用樹葉、豆粒等做完肌理后罩透明漆,其效果能在保留肌理狀態(tài)的前提下將畫面打磨平整光亮。油畫顏料也可以摻入沙子、小米等以形成特殊效果,但其表面要做平做亮也是難度很大的。
第三,大漆具有流動性和可稀釋性,它可以在明亮基底上逐層罩染,過渡緩和,能夠達到工筆罩染的效果,這是漆與漆之間能夠融合的優(yōu)勢。油畫顏料因粘稠不易流動,顏料只能留在筆觸所到之處。從美學總體基調上看,漆畫材料精于表現(xiàn)和抒情,使畫面偏向寧靜雅致,油畫顏料長于再現(xiàn)和描繪,使畫面濃烈輝煌。
(三)漆畫的技法
現(xiàn)代的漆畫技法多是沿襲古代《髹飾錄》里的工藝技法,大致有髹涂、描繪、鑲嵌、刻填、磨繪、變涂、堆塑、雕漆等,漆畫創(chuàng)作中一般會將這些技法結合運用,以表現(xiàn)不同的肌理效果。
喬十光老師在《談漆論畫》中將漆畫技法進行了概況分類:
繪:或金或銀或彩,或線或面,或暈或染,或貼或灑。富麗單純,富有裝飾性,類似工筆國畫。
刻:或陰或陽,或線或面,或戧金戧銀戧彩,或填平或凹陷,樸素大方,類似版畫。
嵌:或石或木或骨,或螺鈿或蛋殼或金屬,或平或凹,豐富多彩,富有材料美感。
磨:在金、銀等材料上罩透明漆,再經打磨,或隱或現(xiàn),或明或暗,變換迷離,富有趣味,類似重彩畫的罩染和油畫的透明畫法。
堆:或厚或薄,或線或面,或單色或復色,類似瀝粉或浮雕。
變涂:利用大漆的漂流性能產生類似陶瓷窯變的效果,以及利用谷粒等引起自然紋理的“變涂”技法,更是出神入化,妙趣橫生。類似國畫中的“寫意”,卻又超出了寫意技法的范圍。 5
漆畫的技法突出了漆材料的優(yōu)勢,使得漆可以產生千變萬化的樣式。在形式語言中,點、線、面是畫面呈現(xiàn)給觀者的最直接方式,漆畫的技法為這些點、線、面的表現(xiàn)作服務。線條是繪畫的重要因素,這里我主要將漆畫中線性表現(xiàn)方法與國畫的線性藝術舉例作比較,由漆畫中線的表現(xiàn)技法的多樣延伸到各種漆畫技法對于漆畫表現(xiàn)的意義。漆畫中線條的表現(xiàn)形式更加廣闊,除了常見的畫、堆、刻、劃,還可以利用材料的鑲嵌疏密、大小、顏色以及肌理的對比來表現(xiàn)。程向君《雪山前的白房子》(圖5)就是利用了蛋殼粘貼的疏密關系來表現(xiàn)出建筑物和遠山的立體感,將畫面的組織分割關系線條式地表現(xiàn)出來,很好地呈現(xiàn)出山體堅硬渾厚的體積感和立體感。畫面還利用漆的罩染在原有的形體上繼續(xù)分割,使得畫面層次更加豐富。在畫面中,天空與山體的分割線,通過蛋殼和銀泥兩種肌質對比而明確。喬十光《水鄉(xiāng)周莊》中線的表現(xiàn)主要依靠蛋殼鑲嵌之間的留線,房屋錯落有致的直線分割,地面上石塊與石塊的疏密留縫,使整幅作品既賦有漆畫的特色又有生動的素描感。
(四)漆畫的肌理
“肌質如果得到富有表現(xiàn)力的作用,就會給我們的感覺經驗填補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6肌理在形式語言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漆畫可以制作的肌理效果很多,可以入漆表現(xiàn)的材料很多,肌理表現(xiàn)是漆畫的一大特點。很多優(yōu)秀的漆畫作品中肌理都表現(xiàn)的恰到好處。下面將漆畫的肌理大致歸納為兩類并舉例說明肌理對漆畫面形式表現(xiàn)的作用。
一類是利用做漆工具就能出現(xiàn)的肌理。如刷絲、刮痕肌理的出現(xiàn)是利用漆刷、刮鍬等做漆工具來創(chuàng)造;潑漆、潑墨的效果是靠加入稀釋劑達到的;漆皺的肌理會在漆干燥環(huán)境特別好的條件下出現(xiàn);漆灰龜裂的效果是在漆灰的調制中加入一點點水。
另一類是借助其它材料表現(xiàn)肌理。
較為常見有木粉、干漆粉、金銀鋁粉、螺鈿粉、蛋殼粉等粉類材料,它們的顆粒大小可以控制,使畫面產生一種“粗糙”肌理,與平滑細膩的部分形成對比。具體而言,鋁粉類材料與透明漆結合可以產生工筆渲染效果;金銀粉、干漆粉多用于蒔繪技法,日本高橋節(jié)郎的屏風作品《日岡月岡》利用戧金的工藝技法,金粉施于畫面,在黑漆之上顯得金碧輝煌,畫面的形式在金粉黑漆的表現(xiàn)下格外突出,增加了畫面神秘感,給人以美的享受;吳川的代表作《霧》,用蛋殼表現(xiàn)晨霧朦朧的景象,畫面只用蛋殼粉這一肌理語言,用黑色漆底襯托,人物也含在黑色漆底中,手法簡練概括,卻恰到好處。endprint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質也可做肌理,像樹葉、谷粒、絲瓜絡等等。在學習初期,學員制作的一批漆藝技法樣板有很多都是拿樹葉、荷葉直接做肌理,這些肌理通常作用于畫面的內容填充,有很強的表現(xiàn)性。
漆的肌理語言特別多,它不僅豐富了漆的表現(xiàn)形式語言,它們本身的美感又服務于整個畫面,成為畫面的組成元素。漆畫的肌理效果大多是漆藝家依據作畫經驗逐層計劃安排后達到,但也會出現(xiàn)一些偶然因素和意外情況,可就因這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增加了漆的趣味性和生命力。
漆畫中色彩、材料、技法、肌理這些因素構成漆畫的形式語言,漆畫創(chuàng)作是在熟悉掌握漆的技法與規(guī)律前提下,發(fā)揮漆材料的特長而進行的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工藝既是一種獨立表現(xiàn)又是為畫面表達內容服務的,作為藝術形式表現(xiàn)的內容,漆畫獨特的技藝語言是闡述漆畫形式的直接方式,它包含著漆藝家對材料的認識和想象力,體現(xiàn)著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時是有選擇的選用材料和工具,而且與作品的立意表達緊密聯(lián)系。
二、結合漆畫《轉經的藏女》的創(chuàng)作探討藝術形式美
(一)《轉經的藏女》素材來源和創(chuàng)作想法
2010年暑假,程向君老師帶我們到甘南藏區(qū)(郎木寺、拉卜楞寺)考察寫生。藏區(qū)是一個讓人向往的地方,郎木寺鎮(zhèn)給人以純樸、自然的感覺,在這里能夠真正地接觸到樸素虔誠的藏民。印象最深的是轉經的藏民,即便是遇到太陽暴曬、刮風下雨的天氣,也會沿著寺廟外圍的轉經長廊去轉經祈禱。作畫的時候,一些經過的藏民就會過來看,看到畫中的寺廟和建筑會特別的高興,一個轉經的藏族女孩經過我們,善意地幫我們把擦過油的紙放到了不易發(fā)現(xiàn)的垃圾桶中,她的美麗善良給我留下了特別美好的印象,我想把這一美好的記憶留下來。
漆畫《轉經的藏女》(圖6)主要表達自己對藏民生活的感受,運用對畫面形式的追求和理解及對漆藝技法和材料的掌握進行創(chuàng)作。
(二)《轉經的藏女》畫面形式表現(xiàn)及內涵
在畫面色彩構圖上,主要以紅和黑兩種大的色塊構成。
藏族受宗教信仰和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白、紅兩色很受重視。據說藏族建筑“在涂料的使用上,紅色只能用在護法神殿和靈塔殿的外墻上,這是古時候殺生,用熱血潑‘贊卡爾的做法演變而來的。生活、居住性的建筑外墻,只能用白色,以體現(xiàn)它的吉祥、溫和、善良的本性?!保▓D7)紅與黑是漆畫最具特色的顏色,在此所使用的材料在選擇上與表達內容不謀而合。兩大色塊在畫面中的主要分布:藏女的服飾、寺廟的大門和柱子以及兩側的墻面都是用了紅色,紅色大門的兩側及紅墻之間的窗簾是黑色,這樣,紅與黑分割并協(xié)調了畫面。
畫面中轉經藏女的位置打破了窗簾橫平豎直的圖案感,樸素大方的黑色窗簾遠看似黑色,但其為深棕褐色,豐富了畫面的內容。藏族寺廟的窗簾本身就極具裝飾感,黑色背景的窗簾更增加了畫面給人傳達的宗教神秘感和內涵。藏女的服飾有很強的裝飾味道,她們喜歡穿羊皮袍,袍上經常會縫紅、藍、綠三色絨條作為裝飾,“平時腰間掛滿奶桶鉤、針線盒和牧鞭之類的物件,遇到節(jié)日喜慶的時候,還掛起串串項鏈和金銀飾品,頭發(fā)梳理成多股小辮,戴上綴滿綠松石、貝殼、銀幣等的呢絨或氆氌長披。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之下,整套服飾色彩鮮艷動人,極富民族特色。”7畫面中的藏女在服飾上我選擇瑪瑙首飾作為裝飾顯其尊貴,首飾部分使用干漆粉做肌理,整個人物以鋁粉鋪底,使用較小的鋁粉顆粒(有利于對人物深入刻畫、皮膚更加細膩),這樣人物首飾就與衣服、皮膚的質感和亮度分開,且首飾顏色更加鮮亮一些。
紅墻、大門、窗簾以木粉鋪底,同樣選擇顆粒較小的木粉,人物與背景在材料選擇上既有區(qū)別又不會相差很大。紅門顏色更加明快,與前面的人物服飾中紅色拉開距離。除了大面積的粉類材料,還以蛋殼鑲嵌地面、窗簾符號、窗眉等,既分割畫面,又使畫面產生強烈的明度對比。黑棕色的窗簾、紅色的墻和門、白色的橫豎條,突出畫面的形式感。
創(chuàng)作方法主要采用罩漆研磨、刻漆彩繪。黑棕色的窗簾以木粉作為肌理,表現(xiàn)毛氈簾子的質感。研磨的時候,故意將墻的質感和簾子的質感分開,這樣給觀者的不只是視覺感受的不同,也會有觸覺感受的不同。過程中中間人物和兩邊紅墻使用刻刀刻線面,老師建議我在畫面中間的紅門和兩邊的紅墻處理上可以用刮刀刮紋理,隨意自由一些,與兩者間隔簾子的安靜沉重有動與靜的對比。畫面既要有構成和形式感,也要有繪畫自由感。
整幅漆畫的胎形在制作時有些特別安排。受轉經筒形狀的啟發(fā),將立體制作的經驗融入到漆畫胎形的創(chuàng)作,畫面空間外型表現(xiàn)上由本身的二維變成三維,給畫面增加了想象的空間,且使得題材來源與畫面寓意相得益彰。
(三)生活對漆畫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
漆藝家會在生活中汲取創(chuàng)作靈感,通過特殊的語言形式將這一形象表現(xiàn)出來??v觀中國繪畫史,從古代原始社會的幾何裝飾圖案到現(xiàn)代藝術中的多形式、多題材繪畫藝術,都與大自然和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人們感受、熟悉、掌握那些自然秩序和形式規(guī)律,通過某種媒介表現(xiàn)出來,表達或表現(xiàn)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造。畫家李可染先生說:“離開生活、離開傳統(tǒng),你的想象力等于零,不能創(chuàng)造任何東西?!蓖瑯拥模崴嚰乙雱?chuàng)作感人的具有形式美感的漆畫作品,需要在學習傳統(tǒng)的基礎上,用心發(fā)現(xiàn)生活和自然中感人的素材,尋找適合漆語言表達的題材,為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進行“形式積累”。
李芝卿先生在吸收中國傳統(tǒng)漆藝、借鑒日本經驗的基礎上對漆藝髤飾技法和漆的色彩有創(chuàng)新和改造,對漆藝的發(fā)展作了重要貢獻。其好友和弟子在一篇文章中說,“他經常細致地留心周圍的事物,入微地觀察自然氣象的變化,例如他觀察晨云霧罩、夏夜星空,霜雪冰裂、流水波紋、潮花激浪、藍天皓鳥……甚至連屋漏水痕、爐火炭爍、樹皮結疤等也不放過。所有這些,他說‘皆可為師,皆可入飾。造化的神奇,點燃了他的藝術想象的火花,漆藝的風采,升華了他對自然的感情。在自然中,他悟出了巧奪天工的髤飾技巧;在漆藝里,他認識了樸素天成的美學價值。兩者的統(tǒng)一,便產生了李芝卿的髤飾藝術?!?正是源于對生活的熱愛,對周圍事物的細微觀察,給予他漆藝創(chuàng)造的素材和靈感,喬十光老師稱贊李芝卿先生的髤飾藝術是自然的升華,“它高于自然,卻源于自然”。endprint
喬十光的漆畫作品裝飾感和形式感都很強,他在談自己漆畫創(chuàng)作時更是強調了“向生活學習”的重要性,“生活和自然不僅給予我藝術的內容,還給予我藝術的形式”。他深入生活,親自去南方水鄉(xiāng)、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藏族地區(qū)考察寫生,感受自然,從大自然中提取靈感和元素,作品多給人親切、雅致的感覺。他的作品不光構成感和裝飾感很強,節(jié)奏、疏密及色彩也安排的比較好。
就像美學家李澤厚先生主張的那樣:“在生活中去做非功利的省視,在經驗中去進行情感的凈化,從而使經驗具有新鮮性、客觀性、開拓性,使生活本身變而為審美意味的領悟和創(chuàng)作,使感知、理解、想象、情欲處在不斷變換的組合中,于是藝術作品不再只是供觀賞的少數(shù)人物的產品,而日益成為每個個體存在的自我完成的天才意識。個體的潛力、才能、氣質將充分實現(xiàn),它迎接積淀、組建積淀卻又打破積淀?!?漆畫的藝術形式美不僅僅依靠畫面組成的材料和構成等表面視覺形式因素,也應具備畫面?zhèn)鬟_于人的內容和精神內涵。創(chuàng)作優(yōu)秀的漆畫作品,不能離了那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積淀,不能離了生活。
結語
在漆畫藝術形式美的探索中需要借鑒吸收其它畫種在形式和內容表達方面的優(yōu)點,找出適合于漆畫創(chuàng)作和表現(xiàn)的藝術方式,更好的用漆這種語言來釋放內心潛在的強烈藝術靈感。馬蒂斯說,“一位藝術家的目的不應該與其繪畫手段分離開來,而且藝術家的思想越深刻,這些繪畫手段就一定越完備(我不是指復雜)?!逼岙嫪毺氐募妓囌Z言是闡述漆畫形式的直接方式,它包含著漆藝家對材料的認識和想象力,體現(xiàn)著漆藝家在創(chuàng)作時的有意識選擇和應用,而且與作品的立意聯(lián)系密切。漆畫藝術的創(chuàng)作需要漆藝家對漆、材料、技法、工藝等漆藝術語言熟練的掌握和運用,也需要漆畫家對漆畫藝術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和藝術生活感悟。
注釋:
1李澤厚.美學三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516.
2馮東.美術創(chuàng)作中的藝術美學[M].陜西: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52.
3(美)杜安·普雷布爾,薩拉·普雷布爾.藝術形式[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1.4于培杰.論藝術形式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68.
5喬十光.談漆論畫[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5.
6(美)杜安·普雷布爾,薩拉·普雷布爾.藝術形式[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41-42.
7《經典中國》編輯部編.西藏[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5:243.
8喬十光.談漆論畫[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5.
9李澤厚.美學三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547-548.
參考文獻:
[1](美)杜安·普雷布爾,薩拉·普雷布爾.藝術形式[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2]喬十光.談漆論畫[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3]喬十光.中國藝術教育大系美術卷漆藝[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0.
[4]于培杰.論藝術形式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5]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
[6](美)魯?shù)婪颉ぐ⒍骱D?藝術與視知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7]馮東.美術創(chuàng)作中的藝術美學[M].陜西: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
[8]趙維華.繪畫媒介與造型式樣:中西傳統(tǒng)繪畫造型語言比較研究[M].廣西:廣西美術出版社,2008.
[9](英)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10]李澤厚.美學三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501-539.
[11]張連.形式美新論[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2.
[12](英)羅杰·弗萊.視覺與設計[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