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張家隆,王永紅,蘇海華
·藥物與臨床·
格列美脲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有效性分析
張婷,張家隆,王永紅,蘇海華
目的:探討格列美脲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有效性,并評價其安全性。方法:將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觀察組給予格列美脲治療,對照組給予格列吡嗪,觀察時間為3個月,對治療前后2組的臨床指標進行比較。結果:治療3個月后,總有效率觀察組為90.9%,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2組的FBG,2hPBG,HbA1c,BMI均明顯降低,但2組之間治療前后的各參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對于2hPINS,2hPCP的升高作用低于對照組,但對于FINS,F(xiàn)CP水平2組相似;2組患者的血壓,血尿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均無異常變化,觀察組低血糖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結論:格列美脲治療2 型糖尿病臨床效果好,安全,是值得臨床首選的磺脲類降糖藥物之一。
糖尿病,2型; 格列美脲;治療結果
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趨勢,以2型糖尿病(T2DM)占的比例居多,可達90%以上,治療2型糖尿病的藥物主要有5類,即磺酰脲類,非磺酰脲類,噻唑烷二酮類,雙胍類,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格列美脲為新一代磺酰脲類長效抗糖尿病藥物,具備不良反應少,高效等優(yōu)勢,本資料對格列美脲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有效性進行評價,旨在為臨床治療及用藥提供參考。
1.1 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共110例,男62例,女48例,平均年齡(42.6±4.9)歲,平均病程(3.8±2.6)年,平均體重指數(shù)(BMI)(22.3±10.4)kg/m2,所有入選對象均符合2009年WHO制定的有關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未進行過任何糖尿病的治療,排除妊娠,心腦血管疾病,中重度感染,嚴重肝腎功能疾病,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1]。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2組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開始后2組的運動干預和飲食控制均相同,不使用其他對血糖有影響的藥,觀察組的治療給予格列美脲(北京安萬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餐前30 min口服,2 mg/次,1次/d,對照組治療給予格列吡嗪(海南贊邦制藥有限公司)餐前30 min口服,5 mg/次,1次/d,2組均根據(jù)血糖的水平調(diào)整服用劑量,療程均為3個月。
1.3 觀察指標 治療3個月后,比較2組的臨床療效,低血糖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觀察治療前后2組患者FBG,2hPBG,HbA1c,BMI,空腹血清胰島素(FINS),空腹血清C肽(FCP),餐后2 h血清胰島素(2hPINS)以及餐后2 h血清C肽(2hPCP)的變化,通過測定血壓,血尿常規(guī),肝功(ALT,AST)和腎功(Cr,BUN)改變評價藥物治療的安全性;血糖檢測為葡萄糖氧化酶法;HbA1c為膠乳免疫凝集法(Bayer公司的DCA2000);胰島素和C-肽檢測為放射免疫法(DPC試劑盒);生化項目測定為日立7180全自動生化儀。
1.4 療效標準 參照《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標準,顯效:FBG≤7.2 mmol/L或降低30.0%以上;2h PBG≤8.3 mmol/L或降低30.0%以上。有效:FBG≤8.3 mmol/L 或降低10.0%~29.0%;2hPBG≤10.0 mmol/L或降低10.0%~29.0%。無效:FBG及2hPBG無變化或降低<10.0%[2]。
2.1 2組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顯效19例,有效31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0.9%(50/55)。對照組顯效10例,有效33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78.24%(43/55),經(jīng)χ2分析,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和BMI比較 進行3 個月治療后,2組的FBG,2hPBG,HbA1c,BMI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而且觀察組下降的要更加明顯,但2組間治療前與治療后分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及BMI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胰島素和C肽水平中位數(shù)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觀察組治療后的FINS,F(xiàn)CP,2hPINS,2hPCP水平均無明顯升高;對照組治療后的FINS, FCP水平較治療前無明顯升高,但2hPINS和2hPCP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0.05)。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胰島素和C肽水平比較(mmol/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2.4 安全性指標 治療過程中監(jiān)測血尿常規(guī),血壓及肝腎功能,2組均未發(fā)現(xiàn)與研究中所用藥物有關的不良影響。對照組出現(xiàn)1例不良事件,1例57歲女性在服用格列吡嗪第42天時于背部及手部出現(xiàn)淺紅色皮疹,伴瘙癢,給予氯雷他定口服后緩解,至格列吡嗪治療第60天時,皮疹消失,氯雷他定停用。觀察組低血糖發(fā)生率為16.4(9/55),對照組為29.1(16/55),患者表現(xiàn)為出汗,心慌,頭暈,乏力等低血糖癥狀;經(jīng)χ2檢驗,觀察組低血糖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對2型糖尿病,目前主要通過服用降糖藥物及注射胰島素類藥物進行治療;格列美脲為新一代磺酰脲類降血糖藥物,作用機制為藥物在胰島β細胞膜上與特異性受體結合后,可促進細胞鈣離子內(nèi)流,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使細胞cAMP水平升高,從而刺激胰島素的釋放;增加胰島β細胞對刺激物的敏感性,并能使肝糖元合成增多、分解減少,通過對靶細胞受體或受體后的作用,使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強,對葡萄糖攝取增多[3-4]。
大量文獻表明格列美脲比傳統(tǒng)的降糖藥物結合更快,解離也更快,口服2~3 h即可使血藥濃度達到峰值, 其降糖活性能夠持續(xù)18 h以上,從而有效減少血糖波動,顯示出長效、安全降糖的特性,但其促胰島素和C-肽的分泌作用比較小[5-8]。本資料結果同樣證實,與格列吡嗪相比,格列美脲對血清胰島素水平的影響小,格列吡嗪治療后2hPINS和2hPCP水平較治療前升高,而格列美脲治療前后的胰島素和C肽水平無明顯變化。對FINS和FCP的影響格列美脲與格列吡嗪間無差異。經(jīng)研究表明格列美脲每天1次口服與格列吡嗪每天2~3次口服同樣可降低FBG和2hPBG,治療3個月后,HbA1c也明顯降低,可見,2種藥物都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而格列美脲1天1次口服顯得更加省事方便。通過用藥安全性指標觀察,發(fā)現(xiàn)2種藥物均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應用格列美脲的患者低血糖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應用格列吡嗪者。
綜上所述,格列美脲是臨床治療2型糖尿病有效、安全的降糖藥物,是值得推廣的一種治療模式。
[1] 葛均波,徐永健.內(nèi)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787.
[2] 范泉,蔡連玲,李秀娟,等.格列美脲聯(lián)合諾和銳30治療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3,48(2):135-137.
[3] 王偉,王紅,胡一敏,等.老年糖尿病患者應用格列美脲聯(lián)合胰島素治療的療效研究[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6,27(1):16-17.
[4] 于湛,田力.甘精胰島素與西格列汀聯(lián)用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臨床觀察[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3,16(2):159-160.
[5] 陳玉玲.格列美脲治療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1,32(33):7063.
[6] 童為有.格列美脲聯(lián)合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60例的臨床評價[J].中國藥業(yè),2013,22(12):73-74.
[7] 劉軍平.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應用格列美脲治療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30):106-107.
[8] 王國民,李偉民,唐國華.辛伐他汀和羅格列酮對糖尿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J].現(xiàn)代儀器與醫(yī)療,2013,19(2):41-44.
R 587.1
A
1008-7044(2017)05-0591-02
2016-12-27)
海洋石油總醫(yī)院 內(nèi)分泌腎科,天津 300452
張婷(1975-),女,副主任醫(yī)師,大學。
10.14126/j.cnki.1008-7044.2017.05.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