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英
通過對趣味教學模式理論的介紹,著重強調趣味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逐一剖析,旨在提高趣味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性,進而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小學英語教學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并得以保持,打牢學習的基礎,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一、生動故事
故事相對于其他素材而言,最吸引人的往往是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這也正是許多學生喜歡閱讀故事的原因。小學英語教學可以適當引入故事,這樣會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機械、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課堂氣氛也不再沉悶,英語教學充滿了生機,課堂的學習氛圍也變得十分融洽,小學生對于學習英語會變得更加主動和自覺,也能從學習中找到樂趣。如方位介詞on、in、behind、under等,如果只是單純地講解,很難激起學生參與的激情,而且很難將這些知識點講清講透,學生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為此,筆者設計了一個貓捉老鼠的趣味故事。
二、動聽歌曲
用歌曲來進行教學是具有科學合理性的。把生動有趣的歌曲同英語教學結合起來,讓課堂教學氣氛活躍起來,把一個個單一的單詞變成跳動的音符,學生在輕松而有趣的氛圍下更有學習的興趣,學生的詞匯量也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積累,學生對英語節(jié)奏、語氣、語調等的敏感度也在逐漸地培養(yǎng),語言感知能力大幅度提升,所以學生很快就能夠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如在學習“How Are You?”這首歌曲時,在教學生學唱時,我們可以發(fā)動學生一起來創(chuàng)編動作?!癏ello!How are you?”f握手表示慰問)“Im fine.
”f點頭)“Thank you,thank you very much”.(拱手致謝)同時,我們要讓先進的多媒體和網(wǎng)絡信息技術幫助我們,應當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收集更多適合兒童演唱的經(jīng)典歌曲、影視劇插曲。因此,學生可以直接獲取更大量的教學資源,拓寬學生的眼界,增加了學生的英語知識積累,增添了學生的個人英語文化素養(yǎng),對于英語文化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三、趣味游戲
小學生活潑好動,對于各種游戲十分喜愛。在枯燥乏味的課堂上,應當適當加入生動有趣的英語游戲,把枯燥機械的英語學習與生動有趣的游戲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在有趣的學習中無意地學習,在各種各樣的游戲中深入體會學習的樂趣,改變學生對于以往學習枯燥乏味的看法,這正是實現(xiàn)趣味教學的重要手段。舉個例子,語法的學習往往是比較乏味的,如果只是以往那樣單純而機械的學習,那么學生恐怕很難對學習提起興趣來。但是,只要把一些有趣的游戲稍稍加入英語學習之中,就可以改變以往枯燥無味的教學,讓學習變得具有吸引力,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讓學生對于學習充滿激情,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
四、角色扮演
小學生相對于其他年齡的學生而言更具有表演天賦,這一點非常契合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的特征。所以,在實踐中,我們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這樣不僅與學生本來的天性相匹配,更是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動力,除此之外,還能讓學生將語言與真實的情景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好地去應用英語。
表演課文。如今的小學英語教材圖文并茂,因此其中載入的短文具有很多的對話性,所以在英語學習當中,不應該只是讓學生機械而重復地進行短文的背誦與朗讀,更應該讓學生融入短文的場景中,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進行角色扮演,分角色進行朗讀。相對于以前單一的朗讀形式,顯然角色扮演具有更大的趣味性,對于學生也更具有吸引性,讓學生對于英語學習有更大的興趣,學生有更強的學習自主性。
創(chuàng)編劇本。小學生比成年人甚至其他年齡的學生擁有更強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當嘗試把一部分劇本的創(chuàng)編與表演交給學生來完成,這樣學生就能夠擁有更廣闊的發(fā)揮自我能力的空間。正所謂“活學活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正是要運用到生活中才有它存在的意義。而且,學生真正將課堂所學與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可以讓知識更加鞏固,幫助知識的深入理解,提升個人的英語水平;還能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有更多的學習動力和興趣,讓學生對英語劇本的創(chuàng)作與表演表現(xiàn)了極大的關注與飽滿的熱情。舉個例子,角色扮演可以是我們生活中的人物,比如說父親母親之類的,把平時自己與父母相處的細節(jié)展示出來。諸如此類的角色扮演貼近學生們的生活,更受學生的歡迎,同時也能夠挖掘學生創(chuàng)作的潛力與激情,提升學習英語的興趣。
當前小學英語教學的首要目的就是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興趣,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更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