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妍彥
【摘要】根據(jù)小學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小學語文教學的客觀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激勵教育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談了小學生激勵教育的一些特點和相關(guān)的激勵方法。
【關(guān)鍵詞】小學英語 ; 激勵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7-0142-01
激勵教育,是指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基礎(chǔ)上,通過創(chuàng)造各種優(yōu)化的外部條件,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驅(qū)力,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展。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的本領(lǐng),而在于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教育的實質(zhì),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活力和潛力,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精神。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激勵教育非常必要。首先小學生也有自尊和榮譽感的需要。作為小學生,其生理和心理都慢慢地變得成熟起來,他們同樣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得到他人的尊重,獲得更多的贊許。其次小學生有學好語文、立志成才的渴望。當代小學生,由于受社會大環(huán)境、學校以及家庭等多種教育背景因素的影響,他們渴望能學好語文,這客觀上為教師實行激勵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小學生激勵教育有哪些特點呢?
直觀性。這種直觀性是由小學生的感覺能力、知覺能力、記憶能力及思維能力等所決定的。因而,在對他們進行激勵時,要充分發(fā)揮其手、眼、鼻、耳等不同器官及身體部位的感受能力,并多多使用直觀教具。此外,小學生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或進行學習時,對事物的表象具有很大的依靠性。所以,教師要多多使用可見、可觸、可感的東西用于教學。
多樣性。小學生感知覺的發(fā)展是依靠多種多樣的材料及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的。感知覺的材料越豐富、越多樣化,其認識就會越深刻。在富有變化的活動之中,教師要不斷更新內(nèi)容,提出新要求、新問題,使其找到新感覺,尋求新答案,以培育、發(fā)展他們多方面的興趣,使其各方面的感知能力都得到提高。此外,小學階段,無意注意對小孩來說仍然有比較大的影響,多變化的、五顏六色的東西,最容易引起他們的無意注意。因而,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選擇不同的實物,開展富有趣味性的多變化的活動,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加上繪聲繪色的、生動形象的講解或表演,使他們或玩得痛快,或聽得入迷,忘乎所以。
及時性。從激勵的實效性看,當小學生提出這樣或那樣一連串近乎稀奇古怪的問題時,教師要特別注意予以及時解答,并啟發(fā)、鼓勵他們?nèi)ゴ竽懴胂?。教師應該肯定、表揚他們的積極、主動、樂于思考、肯于思考的精神,耐心細致地予以及時解答、啟發(fā)誘導,以保護和培植孩子們的天真與童心。當然,當他們出現(xiàn)錯誤或有不良行為習慣時,教師也要及時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糾正,以防微杜漸。
了解了激勵方法的特點再來看激勵方法。一般說來,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對小學生進行激勵。
表揚和鼓勵。表揚既可以是言語的,也可以是動作的。在小孩表現(xiàn)比較令人滿意的時候,一聲“非常棒”可使其幼小的心靈心花怒放,充滿自豪和驕傲;一個大拇指所示意的“N0.1”可令他們心中充滿自信和歡樂。如果說表揚是側(cè)重外在形式的話,那么鼓勵就是試圖通過內(nèi)部力量去激發(fā)孩子的一種方法。一般在小孩感到乏味、試圖放棄或失敗的時候予以使用。鼓勵既可以是言語的,也可以是動作的,還可以是物質(zhì)的。必須注意的是,鼓勵一定要抓住時機,否則,由于時機的把握不同,同樣的激勵,收效也就不一樣。
獎勵法。對小學生來說,精神上的鼓勵是主要的,物質(zhì)上的獎勵是次要的,但并不是可有可無的。一朵小紅花、一個小本子、一支筆、一張獎狀等,這些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可讓他們感到欣慰和滿足,能使他們得到鼓舞和奮進。
示范法。無論是語言還是動作,小孩均有極強的模仿能力。有時候,當教師要學生說些什么或表演什么時,他們要么金口難開、要么縮手縮腳。倘若此時教師親歷親為、率先垂范的話,他們就會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在角色扮演活動中,教師尤其可以采用此法,以增強示范性。
比賽和評比。與大人一樣,小孩亦喜歡爭強好勝,不甘示弱。利用這一特點,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適當?shù)亟M織學生進行比賽活動,以培養(yǎng)其競爭意識和榮譽感,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并調(diào)動參與活動、進行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在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這一方法依然可以采用,但要注意方法,把握分寸,適可而止。不可濫用,但不可不用。
樹立榜樣法。從近處著手,無論在哪一所學校,哪一個班級,都會有一些優(yōu)秀學生。這些學生往往有自身獨特的學習方法或經(jīng)驗,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總結(jié)和推廣。這些優(yōu)秀學生的經(jīng)驗來自于學生自身的學習實踐,且他們生活在學生群體中,學習條件大致相同,總結(jié)推廣他們的學習經(jīng)驗,可使其他學生感到親切、可信、易學。
激將法。有時候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小孩有逆反的心理或表現(xiàn),這時候任憑你如何正面引導,似乎都無濟于事。反之,如在此時正話反說,故意說“我懷疑你能不能完成……”之類的話來刺激他,反而可以增強小孩的自信、自主、自強、好勝的心理。只要掌握分寸,有時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教育成敗的關(guān)鍵是正確處理教育環(huán)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首先是師生關(guān)系。教師要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尊師愛生、情感交融、通力合作的師生關(guān)系,要努力爭取讓自己成為學生喜歡的人,要理解學生,關(guān)心學生,愛護學生,研究學生,尊重學生,注意正面評價,要想方設(shè)法來培養(yǎng)自己對學生的親切感,加強師生雙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傳遞給學生可親、可信、可敬的情感信息。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聽老師的話,按老師的要求去完成學習任務,而老師也才會因此而感到心情舒暢,更加積極地、全身心地投身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之中。
方法源于實踐,在激勵教育小學生的過程中,只要處處留心,不斷探索,不斷總結(jié),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行之有效的好辦法。將各種好的方法綜合使用,才能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舒生.教學法大全.北京: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1990.
[2]戴汝潛.實用教學新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