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微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它對推進教育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引發(fā)了人們對于微課發(fā)展的廣泛思考。文章從短期炒作還是現實需要、傳統(tǒng)模式還是創(chuàng)新改革、孤立零碎還是聯通融合、簡單創(chuàng)作還是精心設計、取代傳統(tǒng)還是融合互補等五個方面對微課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微課;發(fā)展;分析
中圖分類號:G434
微課,于2008年由美國圣胡安學院David Penrose最早提出并運用于教學[1],其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課學習效果,2010年,佛山市教育局胡鐵生首次提出微課的概念,標志著微課已進入中國[2]。隨后,微課在我國迅速發(fā)展,人們對微課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微課(Microlecture),是以視頻為載體,講授某一課程的某個單一的知識點,時間較短,內容具體,主題突出,針對性強。它即可以作為教師課堂上授課的素材單元,也可以作為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學習資料。微課建設在國外相對完善,已大量地應用在實踐教學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3]。在國內,微課才剛剛起步,還處于前期探索階段,發(fā)展還不成熟,還有人還對其發(fā)展存在種種疑慮和質疑。
一、短期炒作還是現實需要
面對微課熱潮,有些人認為微課是短期炒作,聽起來很有吸引力,但并不實用,對現代教育改革促進作用不大,不值得全面推廣應用。為什么有些人會對微課產生這樣的理解?這主要是受以往教育信息化泡沫心理的影響,對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發(fā)展不接受,對微課的實質沒有理解,對微課的發(fā)展定位不準確。由此,有必要對微課進行正確全面的認識。首先,微課的發(fā)展有著強烈的時代背景和現實需要。當前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傳統(tǒng)學習方式已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微課發(fā)展空間非常大;其次,已有許多成功的微課教學先例出現。微課在課前可幫助學生預習、課中可幫助學生理解、課后可幫助學生復習,同時對推進區(qū)域教育資源均等化發(fā)展等方面都可起到重要作用;最后,微課的發(fā)展需要長期的積累過程。短期的微課熱終會降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微課,“微課熱是暫時的,微課是長期的”、“當微課與翻轉課堂結合之后,會發(fā)揮更發(fā)的作用”[4]。
二、傳統(tǒng)模式還是創(chuàng)新改革
有些人對微課沒有深入了解,只是根據見到的有限微課作品,便主觀的認為微課就是由傳統(tǒng)的教學視頻按小的知識點分割而成,只是時間更短、內容更少、名稱不一樣了而已,本質上是一回事。實際上,微課與教學視頻雖然都是利用視頻進行教學,但卻有著根本的區(qū)別。教學視頻是以視頻的形式完整地反映整個教學過程,視頻中有老師和學生的畫面,是對現實教學進行完整地反映,學習者可以獲得教師講授過程、學生學習狀態(tài)、師生互動情況等多元信息,有用信息與無用信息交織存在。而微課是以短小精致的微視頻為載體,針對單一教學任務和具體環(huán)節(jié)而設計的集趣味性、可視性、實用性為一體的教學短片。此外,微課除了短小的視頻片段外,還設計有練習測試、教師點評等輔助性的教學資源,對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點的作用很大。因此,微課決不是傳統(tǒng)課堂的視頻實錄。
三、孤立零碎還是聯通融合
有人認為,微課的特點是短小精致,這既是它的優(yōu)點,也是他的缺點,容易造成信息的孤立化、碎片化,知識點被割裂,學生通過微課學到的知識會不成體系。這與我們經常強調的系統(tǒng)化、體系化的聯通融合的學習模式相矛盾。其實,在實際操作中微課的這個缺點很容易得到有效地克服,從一個微課的單體來看,的確容易形成碎片化的信息孤島,知識點無法聯通整合,形成體系。但是我們如果按照教學任務要求,將一門課程按照知識點的先后順序進行排列,將每個核心知識點創(chuàng)作成一個專題微課。這種按順序匯集起來的微課群就構成了系統(tǒng)化的微課程。這些圍繞著統(tǒng)一系列核心主題進行制作的微課,便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知識體系。學生按照這樣的微課程進行學習,自然會避免造成所學知識孤立零碎、難成體系的現象。從微課向微課程發(fā)展,建立微課程平臺,是微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四、簡單創(chuàng)作還是精心設計
當前微課的創(chuàng)作主要采取如PowerPoint2010、屏幕錄像專家、會聲會影等一些很常用的平民化軟件,這些軟件簡單易學很好操作,有些人就此認為微課創(chuàng)作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不重視微課制作環(huán)節(jié)的技巧和方法,簡單應付。其實,微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進行精心設計,要突出內容第一的本質,達到短時間內傳播大量信息的目的。微課制作中經常出現的問題主要有:等同于課堂實錄;選擇知識點龐雜;不重視深層次問題;過分追究吸引力強的表現方式等等。
五、取代傳統(tǒng)還是融合互補
有人認為,微課能夠滿足人們即時學習的需要,也符合當前人們通過互聯網學習的模式,隨著不斷的發(fā)展,微課將有可能全面代替?zhèn)鹘y(tǒng)的教學模式或教學視頻。自微課出現以來,它就在不斷地“侵占”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領地”,微課在給我們帶來新的具有很好效果的教學模式同時,也在促使我們反思傳統(tǒng)教學視頻或課堂實錄的缺點和不足。雖然微課的優(yōu)點突出,但它不可能全面代替?zhèn)鹘y(tǒng)的教學實錄或教學視頻。因為,微課雖然能夠講解好知識點,但不能對師生的行為進行反映;而課堂實錄雖然有用信息和無用信息混雜,但它能夠反映真實的教學生態(tài)環(huán)境。兩者之間的優(yōu)缺點都比較明顯,應該恰當科學地使用微課和課堂實錄,取長補短,融合互補,把握好規(guī)律和特點,在不同的場合運用不同的方式。
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產生一些質疑的聲音是正常的,我們需要對微課不斷地進行實踐、探討、分析,進而幫助我們充分認識它的本質內涵,把握它的優(yōu)勢劣勢、發(fā)展趨勢和應用前景。使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能夠在我國健康的發(fā)展起來。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中國電化教育,2011,(10):61-65.
[2]Shieh,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 [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55(26):A1,A13.
[3]David Shieh.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OL].[2013-04-28].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55(26):A13.http:/chronicle.com.
[4]王竹立.微課熱是暫時的,微課是長期的[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0-12.
姓名:余波 女
出生日期:1976年5月
學歷:碩士 畢業(yè)于陜西中醫(yī)藥大學
工作單位:西安醫(yī)學院 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