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忠
摘 要:設置小學綜合實踐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情感認知以及獨立思想意識等。在實際教學中,一方面,教師不能單純注重理論教學,還需要重視實踐教學,讓學生們以課堂理論知識為指導,走近大自然,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得到成長;另一方面,教師還需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以小學生為主體,保證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滿足小學生需求。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教師應合理選擇研究課題,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與手段,與實踐相結合,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將針對小學綜合實踐課程選題進行討論,并從多個方面探討有效開展新課程的具體教學選題方式。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教學選題方法
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設置是為了改變單一枯燥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其課堂教學更突出直觀性、實踐性,培養(yǎng)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能力以及思維能力。
1 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主要特點
綜合實踐課程的特點是:注重學習方式的整合,課程開放程度高,內容整合性較強,注重過程和教學結果的統(tǒng)一。
首先,綜合實踐課程注重學習方式的整合。在課程進行中,學生可以通過具體實踐活動的展開判斷自身現(xiàn)有的學習方式是否適應教學要求,能否使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小學綜合實踐課具有整合學生學習方式的作用,能令學生根據教學任務及內容及時調整學習方式,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其次,綜合實踐課程有很強的開放性。從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內容來說,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的設置跟隨學生的生活而不斷調整、改變。課程教學場地來看,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場地不局限于傳統(tǒng)課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戶外展開教學,小學生不僅能夠在課堂上學到理論基礎,還能夠在戶外實踐中對理論知識進行具體操作,鞏固知識,提升技能。這些都表現(xiàn)出來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開放性。
再次,課程“整體性”突出。整體既包括學生主體,也含有自然世界以及社會生活。綜合實踐課程更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課程的實踐選題突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的整合。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一定要注意到實踐活動的整體性。
根據,綜合實踐課程的這些特點,我們在選題時注意如下新技巧:
2 綜合實踐課程選題的新技巧
2.1 選取生活化的綜合實踐課題
為了提高小學綜合實踐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水平,教師應選擇生活化的綜合實踐課題,使選題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培養(yǎng)小學生豐富的情感。綜合實踐課的內容應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主,讓學生在參加綜合實踐的過程中提升能力。為了實現(xiàn)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要求,教師應適時選擇生活化的選題,將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其生活相聯(lián)系,使課程內容不再偏離實際“假、大、空”。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比較喜歡看動畫片,就組織學生開展了《我看動畫片》研究課題,由于從學生學習的興趣出發(fā),這次的研究進展相當順利,從子課題的選擇到課后的調查研究,從小組分工到整理小結,研究活動開展得井然有序,孩子們忙得不亦樂乎,而我只需做好方法的指導,在他們遇到問題時給予必要的幫助。一個月過去了,學生的熱情非但未減,還呈上升勢頭,一有空孩子們就圍著我向我匯報活動進展,向我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孩子們如此高漲的探究熱情源于他們對這一課題的興趣與喜愛,而促使我發(fā)現(xiàn)這一情況也是源于我走近了學生,了解了他們的學習需求,打開了他們心靈的窗戶。
2.2 選取課堂和生活相結合的綜合實踐課題
許多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并沒有培養(yǎng)出一個發(fā)現(xiàn)與觀察的能力,此時就需要教師來對這項能力的掌握進行培訓,讓小學生可以將實踐課上的綜合活動帶入到實際生活中去。同時,家長雖然把學生送到了學校,但是學生不能到了學校就與實際生活脫離,應該讓學生在學習與生活的自由切換過程中,掌握知識上的學習能力。將綜合實踐課的教學內容延伸進實際生活中,才能讓教學的主陣地得到劃分處理,讓學生可以在各個部分的活動中,都可以獲得相應的知識以及經驗,只有這樣才能讓綜合實踐課的生活性與實踐性的揮發(fā)和處理。讓學生的綜合水平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這也有利于改正灌輸式的文化學習過程,讓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比如說節(jié)電小專家這個活動中,老師可以讓孩子觀察家里的家用電器有哪些,一一記錄下來,在班級上和老師,同學匯報一下,然后再讓她們思考,哪些用電情況是可以避免的,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和父母請教,然后在班級活動上分享自己的節(jié)電小技巧。比如說在家里貼上節(jié)電的便利貼,讓家人也注意這些生活細節(jié),小學生也可以從小培養(yǎng)生活技巧,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進行思考,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也讓學生的思維擴展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3 選取生活時空多元化的綜合實踐課題
小學綜合實踐課的本質是鼓勵學生融入生活、體驗生活在生活中獲得思考能力與溝通能力。我們不能將小學生的學習活動限制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因為他們各方面的認知能力都處在發(fā)展階段,對新知識的理解能力不足且又難以長時間地堅持研究。所以作為教師裁們應以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為線路,構建基于學校和社會深入融合的網絡體系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通過問題引導、故事啟發(fā)、社會活動組織、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讓學生用自己的心靈來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例如:在教授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斷更新的通信家族舊寸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從生活入手,注意觀察和留心周圍世界所發(fā)生的變化加家長平常的日?;顒觾热荨㈦娨暪?jié)目和網絡信息公布的區(qū)別、通信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便利等內容體會生活中各種技術的發(fā)展給自己及家人帶來的影響,通過這種簡單觀察、仔細聯(lián)想、用心感受的方式來感受生活、認知生活、融入生活。在教學中,我會在每學期都組織學生收集新課題,把自主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說出自己最想參加的實踐活動是什么?大家的發(fā)言非常踴躍,記得我在四年級的一個班上,一下子就記錄了幾十個課題,如:“人的性格”等,將課堂教學融入到生活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結束語
小學綜合實踐課是以實踐為主要培養(yǎng)目標的課程,不僅重視小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還注重學生與社會自然的探索,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團隊協(xié)作、培養(yǎng)溝通能力,突出學生個性。其開放的課程特點要求教師應選取合適的課題,同時,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對自然及社會的了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實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在早期教學中能夠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以及人生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1]聶德勇.如何體現(xiàn)綜合實踐課的實踐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v):65.
[2]馮艷秋.談綜合實踐課的開展[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l0(8):3l.
[3]盧云春.如何上好小學綜合實踐課[J].基礎教育參考,2011(23):52-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