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娟,楊海妮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表淺性膀胱癌術后患者用表柔比星膀胱灌注的護理方法
林 娟,楊海妮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目的 研究并分析表淺性膀胱癌患者術后接受表柔比星膀胱灌注的有效護理措施。方法 選取2014年5月~2016年2月我院表淺性膀胱癌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完全隨機化分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并在術后進行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療,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聯(lián)合整體性護理,將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行觀察和對比。結果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P<0.05)。結論 在表淺性膀胱癌患者術后接受表柔比星膀胱灌注的護理過程中,整體性護理能夠顯著降低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使膀胱灌注治療更加安全,值得推廣應用。
表淺性膀胱癌;手術治療;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整體性護理;護理效果
膀胱癌屬于泌尿系統(tǒng)的惡性腫瘤,患者的首發(fā)癥狀通常為間歇性的血尿,且大約8成患者為表淺性膀胱癌。目前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是該疾病的主要干預方式,雖然能夠顯著緩解患者痛苦,但是有近75%的患者會復發(fā)[1]。膀胱灌注化療治療是預防術后復發(fā)的有效方式,但伴隨的不良反應會增加患者的痛苦[2]。在本次研究中,對接受表柔比星膀胱灌注的表淺性膀胱癌術后患者采用了整體性護理,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6年2月我院表淺性膀胱癌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完全隨機化分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其中,對照組男28例,女13例;年齡46~80歲,平均年齡(63.4±5.5)歲;34例接受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4例接受膀胱部分切除術。觀察組男27例,女11例;年齡45~79歲,平均年齡(63.3±5.5)歲;35例接受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3例接受膀胱部分切除術。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患者在術后進行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療:術后7日開始治療,表柔比星的劑量為50 mg,與50 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充分混合。導尿管嚴格消毒,并置入患者膀胱當中,之前排盡尿液,并將以上混合藥液緩慢注入。在治療過程中每隔15 min指導患者變換體位,使藥物能夠在其膀胱內至少保持1 h,之后經尿液排出。1次/周,連續(xù)治療9次為1個療程??偗煶?年。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聯(lián)合整體性護理:
1.2.1 灌注前。與患者積極溝通,使其明確灌注療法的必要性,提高患者的認同感和依從性。讓患者了解在灌注治療過程中由于藥物刺激可能造成的不適感,但均能夠緩解,從而消除患者的顧慮,使其能夠更加配合。
1.2.2 灌注中。將灌注治療安排在安靜、舒適、隱蔽的室內,保障患者的隱私權。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暴露部位進行遮蓋,避免受涼,同時也能夠使患者感受到愛護與尊重。在治療前應囑咐患者禁飲4 h,避免灌注治療后過早排尿對療效產生影響。在治療時指導患者深呼吸,將全身放松,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置入尿管時做到動作輕柔,減少對患者尿道黏膜的損傷。在尿管到達膀胱后,應繼續(xù)進入1.5 cm左右確保膀胱中殘留尿液的排空。推注藥液的速度不能過快,并定時詢問患者是否存在不適感。
1.2.3 灌注后?;颊咴谥委熀笸ǔ]^為虛弱,因此要為其安排安靜整潔的休息場所以供其臥床休息。指導患者定時更換體位,確保藥液與其膀胱組織黏膜能夠充分接觸。在藥液排出后,囑咐患者多喝水,通過生理性方式對其膀胱進行沖洗,減少殘留藥液的刺激性,并對致癌物質進行稀釋。
1.3 評價指標
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作為本次研究的評價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n(%)]
表淺性膀胱癌主要是通過手術進行治療和干預,但是術后3年內患者的復發(fā)率將近70%,成為了臨床關注的重點問題[3]。而膀胱灌注治療的目的就是降低患者術后復發(fā)率,改善患者預后。表柔比星能夠通過膀胱灌注進入癌細胞當中,并加速其凋亡,因此在臨床干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抗腫瘤藥物通過膀胱灌注會對患者造成較大刺激,副反應較多,所以必須加強護理配合,以減低患者痛苦。
在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38例表淺性膀胱癌術后接受表柔比星膀胱灌注的患者采用了整體性護理,經對比可知,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相關的研究認為,膀胱灌注治療引發(fā)的不良反應與灌注頻率、藥物劑量以及護理方式有著密切關系[4]。而在整體性護理當中,通過健康宣教提高了患者對治療的重視程度,從而消除其恐懼感和陌生感;在操作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能夠減少患者的不適感,提高治療的安全性;治療完畢后的護理重點在于患者體位的變換以及體征的觀察,同時還應對其飲食結構進行調整,從而有效改善膀胱灌注患者的預后。
綜上所述,在表淺性膀胱癌患者術后接受表柔比星膀胱灌注的護理過程中,整體性護理能夠顯著降低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使膀胱灌注治療更加安全,值得推廣應用。
[1] 楊文杰.膀胱癌術后應用吡柔比星灌注78例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10):2481-2482.
[2] 朱玉婷.膀胱內鹽酸表柔比星灌注化療的護理[J].中國臨床護理,2011,03(04):286-287.
[3] 陶海娃,韓子華.吡柔比星與表柔比星膀胱灌注預防淺表膀胱癌術后復發(fā)的療效比較及護理體會[J].海峽藥學,2012,24(04):211-212.
[4] 趙 婷,張 姝.表柔比星膀胱灌注表淺性膀胱癌術后患者40例護理觀察[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36(19):3003-3004.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23.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