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旺姆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進和變化,新時期教育環(huán)境下對班主任的各方面要求也更高。而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第一階段和關鍵時期,所以,小學班主任的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提升小學班主任的工作質量,對其進行分析總結,并提出可行的對策對小學班主任工作十分有利。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質量;加強措施
1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癥結所在
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難以順利進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小學生大多處于6~12歲之間,認知能力和自制力都相對較低,并且也缺乏集體意識,再加上班主任在進行班級工作管理時并沒有站在小學生的角度開展管理工作,這樣就造成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不暢,影響班級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長此以往,不利于現(xiàn)代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目前,我國大多數(shù)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癥結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1小學生意識薄弱和班集體建設之間的矛盾
班集體建設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而從學生進入小學的第一天起,班級成立后就成為一個完整的集體。而為了保證班集體的良好發(fā)展,第一步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增強學生對班級的歸屬感。所以,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內容之一是必須加強班集體建設,而與之相對的是小學生的集體意識比較薄弱,對班集體的認識十分不足,并且新時代的學生在入學前接受的事物和觀念相對更多,家長對學生的溺愛行為,造成學生過于追求個性,以自我為中心的自我意識相對較強。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就增加了小學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的難度,是小學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癥結之一。
1.2學生個性特征和班級共性之間的矛盾
俗話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就連同一個人的雙手、雙腳也存在差異,更何況班主任面對的是存在各種差異的人。小學生在入學前的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都不相同,這就使小學生的個性特征十分突出。但是要想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必須制定統(tǒng)一的班級管理制度和體系,這就要求班級必須存在共性。學生的個性特征和班級共性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因為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夠按照班主任制定的班級管理規(guī)范進行學習活動的,這是造成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困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所以,這就要求班主任必須求同存異,在制定班級管理規(guī)范時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在此基礎上制定學生能夠基本接受的班級管理體系,提高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質量。
1.3傳統(tǒng)教育觀念和新課改觀念之間的矛盾
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是以學生為主,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知識的能力,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指標。而在新課改背景下的教育觀念是以學生為主,注重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進行全面培養(yǎng)。但是很多小學班主任和教師仍舊過分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對成績較好的學生傾注心血,而對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并不關注。就連班干部任職等班級管理職位也是班主任的一言堂,直接將考試成績作為任命班干部的指標,造成學生之間不團結,這種管理方式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十分不利,使,同學之間的團結互助意識相對薄弱,不能形成良好的班集體意識。
2提升班主任管理工作質量的方法
2.1加強班集體建設
因為小學生大多處于6歲到12歲之間,是兒童成長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所以這一時期的班主任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小學班主任的工作不僅僅是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更重要的是要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全面關注了解和培養(yǎng)。為了提高使小學生更好的接受積極健康的品德教育,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質量,班主任就要重視班集體建設,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具體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①可以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引導學生進行一些集體性較強的游戲活動,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愛玩的天性,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班集體活動中。并且在進行集體游戲的過程中,同學之間也可以加強互動和交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鍛煉學生的交流能力和與他人相處的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互助意識。同學們在游戲中建立感情,培養(yǎng)互幫互助的意識。②除了開展一些班集體活動外,還要注意制定合理的班干部選拔機制,最好讓學生自己進行民主選舉,這樣能夠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工作的積極性。也可以實行班干部輪流制度,可以鍛煉每一位學生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參與班集體活動的積極性和熱情。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提高學生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2.2尊重學生個性特征
提高班主任信服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征,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因為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包括班主任都只關注考試成績較突出的學生,會下意識忽略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這種對待學生的方式并不利于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班主任在進行班級工作管理時必須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自身個性和特長,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共同發(fā)展的教學空間。在關注成績突出學生的同時,要更加關注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幫助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找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科學提高自身學習水平。
2.3建立系統(tǒng)管理制度
完善可靠的管理制度是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質量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小學生精力比較旺盛,必須制定系統(tǒng)性較強的管理制度對小學生的某些不良行為進行約束和控制,這樣有利于班集體的良好發(fā)展。除此之外,班主任還要對班集體進行全面的科學管理,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具有特色的課外活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根據(jù)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成長需求建設滿足小學生好奇心學習樂趣的班級文化,對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十分有利。
3結束語
班主任是學校教育中的關鍵角色之一,是保證教學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和進行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為了提高小學教學質量和管理質量,小學班主任必須根據(jù)社會發(fā)展變化對自身能力進行提高,加強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質量,這樣才有利于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我國教育事業(yè)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高國道.試論小學班主任提高工作質量的主要途徑[J].經營管理者,2011(21):366.
[2]吳瑋.論小學班主任提高工作質量的主要途徑[J].學苑教育,2017(6):81.
[3]喬影.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質量[J].科研,2016(7):003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