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平
【摘 要】最近幾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展開與深入,有了不少有關高效課堂教學的理論,不同層次的學校,在不同層面,展開了有關新課改下高效課堂的教學實踐活動,通過學習有關理論,聽課評教,自己從其他教師那里也學到了不少有益做法,對初中語文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為此,我就新課改下如何上好初中語文課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高效語文
一、認真?zhèn)湔n,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因為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之基礎,根本之根本。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精心設計導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巧妙的導課是激活語文課堂的前提,巧妙的導語是教師與學生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橋梁,它像無形的磁鐵一下子能吸引住學生,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以最佳的心態(tài)進入角色,激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強烈愿望,產(chǎn)生先聲奪人、引人入勝的效果。
三、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練習,使知識轉(zhuǎn)化成技能
(一)精心設計靈活多樣的練習題
以上的游戲性練習方法,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興趣,使學生從大量的抄寫作業(yè)中解放出來。
(二)采用當堂練習,當堂反饋的教學方法
創(chuàng)造成功機會,激發(fā)學習興趣有賴于成功,這是心理學給我們的又一啟示。事實證明:不斷獲得成功,經(jīng)常得到表揚的學生,學習興趣也在不斷的鞏固和發(fā)展;而屢遭失敗,經(jīng)常受批評,斥責的學生,其學習興趣就會日漸衰減,直至完全喪失,由此可見,興趣和成功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激發(fā)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課堂提問中,較難的問題請水平較高的學生回答,較易的題目,則要請水平較低的學生回答,不可讓回答問題成為優(yōu)生的“專利”。當學生回答問題遇到困難時,教師應適時地,恰到好處地巧妙給予啟發(fā)指點,使學生能順利完成任務,這樣因人而異,難易有別的提問,使每個學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從而感受到成功的歡樂。國內(nèi)外也有大量事實證明: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充滿自信,而在批評、斥責中長大的孩子則充滿自卑。
四、保持課堂的新穎和變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新鮮感、直觀感
刺激的新穎和變化能引起學生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在語文課堂中經(jīng)常保持刺激的新穎和變化,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教師要努力成為語言大師,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語文教師的基本功是善于運用語言(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要成為學生語言學習的第一素材,教師的讀和說要讓學生聽得入耳入情入心,這是課堂教學迷住學生的第一要素。另外,語文教師的書法也應像樣。做為語言文字的傳授者,字寫得東倒西歪,身首易位,令學生目不忍睹,哪還有心思學習效仿。
1.語文課的魅力來自語文本身
我們民族的語言以其豐富的語匯,精妙的表達,豐富的文化底蘊而魅力無窮。語文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暢游于民族語言作品之中,盡情享用語文的魅力。李白杜甫白居易、唐宋八大家、魯郭茅巴老曹,語文教師如能把學生領進這些文學大師的語言殿堂,那他們怎能不熱愛自己民族的語言。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學生學語文必須充分感受語言材料,不斷揣摩、體味、分析、篩選、積累和運用語言,如果語文教師只善于把自己咀嚼的好的課文“喂”給學生,如同父母把咀嚼好的飯菜塞進孩子嘴里,孩子根本嘗不到飯菜的真味,誰喜歡失去真味的飯菜?因此語文教師應在教學中更多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感悟,得到更多更新鮮的東西。
2.語文課的魅力更來自于語文教師教學藝術的魅力
藝術魅力中最重要的是情感魅力。語文的生命是情感,“情”是語文的靈魂。要在短短40分鐘之內(nèi),讓學生感動著真善美,憎惡著假惡丑,體味著偉大與崇高,又唾棄著卑劣與渺小,需要教師字字句句彌散著濃郁的情感,使學生沉醉與中,煥發(fā)出其他學科無法具有的豐盈誘人的魅力。
比如,在詩詞教學中抓住了情感,任務便已大半完成。我在教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先感情投入地介紹杜甫的生平,然后小結導入課題:居無定所,顛沛流離,貧困潦倒,卻時時處處憂國憂民,寫出許多愛國詩篇。作為一名愛國詩人,最后的結局竟是貧病交加,死于長沙到岳陽的一條破船上,尸骨在四十年后才被其親人送回故鄉(xiāng)安葬。他凄慘地離開人世,而他的詩作和他的精神卻永存后人心中。今天,就讓我們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學習來作對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的悼念吧?。ú㈦S手板書課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我明顯感到自己在講述時視線變得模糊,學生也被老師的情緒感染,教室里靜寂無聲。接下來的朗讀非常整齊而沉郁,再加上感情朗讀的指導,學生已把握了此詩傳達的思想感情,名言佳句的領悟更是在學生發(fā)表感受時不點自明了。注重情感的先導省卻了眾多教師逐句譯析的煩瑣(且學生因煩瑣無所側(cè)重而無法領會以傳情達意為主的詩之主旨),課余與學生交談時,學生都說課堂上看到了老師眼中之淚,悟到了詩中之情。這節(jié)課心情挺沉重的,但對詩意的理解把握卻異常的輕松到位。
(二)要學會傾聽每一位學生上課的心聲
課堂教學中,學生可能不會很快領悟教材、教師的用意,回答問題時,常常東拉西扯甚至不著邊際。這時教師要有耐心,不要輕易地打斷學生,要盡量地點撥引導,而討論時,學生的想法可能與教師的想法不一致。此時,教師要敢于放棄,只要學生的說法能自圓其說就行。例如,對《我的叔叔于勒》做人物形象分析時,2012級學生彭楊楊突然問:“為什么于勒沒有認出買牡蠣的若瑟夫?”這是我備課時始料不及的,且這個問題于人物形象分析似無多大關聯(lián),但我并沒有因此搪塞引開,而是順勢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參與討論。有學生答,于勒離開時若瑟夫還未出生,并以于勒離家已十多年為依據(jù);有的說,于勒一直低頭手上的活路,沒來得及抬頭看,等等。我都一一點頭、微笑予以欣賞贊同。我想,學生已在掌握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充分調(diào)動了思維想象,且又合乎情理,至于是與非,對還是錯,已無關緊要了。再者,老師如此對待學生思維火花的態(tài)度,能培養(yǎng)學生善于動腦思考、敢于獨特(大膽)思維的習慣。這樣讓學生有話能說、有感可談,充分展現(xiàn)自我個性的語文課,誰不喜歡上呢?
五、多關注,多鼓勵后進生,真正做到全員參與
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調(diào)動起來了,那課堂的效率才算真正有了。他們由于學習基礎、學習自信心、學習態(tài)度、方法上的問題,導致學生學習不積極不主動,不敢發(fā)言,缺乏自信,方法不對,因此,教師要有偏愛之心,對他們多關注,多鼓勵,從語文學習上來說,只要這些同學態(tài)度端正了,積極肯學了,也是完全可以學好的。對這些學生要在動態(tài)的過程中評價,肯定他們,哪怕他這一次比上一次進步一名也是進步,發(fā)了一次言比不發(fā)言也是一種進步。
總之,一節(jié)課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鐘,新課改下要上好初中語文課,讓學生真正有所獲,就要把課堂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