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蘋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教育背景下,語文閱讀教學也迎來了全新的生機,閱讀教學模式也逐漸多樣化。但就現(xiàn)實情況來看,受多種因素影響,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成效卻往往不盡如人意,嚴重制約了語文閱讀教學的發(fā)展。為此,筆者在參考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針對現(xiàn)今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癥結(jié),提出了幾點具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以期能為教育界同仁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給予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癥結(jié);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中學語文必須根據(jù)教育事業(yè)與社會的發(fā)展需求,結(jié)合學生的個體化差異與多元化需求,開展具有時代性特征與基礎性特征的語文教學活動。為此,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依托于校內(nèi)優(yōu)勢資源與學生個體的實際情況,以學生需求為著手點,切實落實閱讀教學工作。但就現(xiàn)實情況來看,語文閱讀教學成效仍然不夠理想,其中的癥結(jié)是值得語文教育者反思的。
一、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癥結(jié)
(一)閱讀課程主體不夠明確
目前,中學閱讀教學存在最為嚴重的問題就是閱讀課程主體不夠明確,大部分教育者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往往將自身當作課堂的主體,忽略了學生作為受教育主體的重要地位,并未對自身教育引導者的身份進行精準定位,嚴重制約了中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興趣與欲望。其具體體現(xiàn)主要有三大方面:
其一,在閱讀文章時僅僅是自身閱讀或是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閱讀任務,不注重學生的實際感官。其二,在對閱讀教材進行分析過程中,為迎合新課程改革的需求,盲目以問題進行導入,所設置問題不具備邏輯性關聯(lián),難以讓學生的思維形成系統(tǒng),使學生找不到重心。其三,在閱讀教材講解過程中,為提高教學效率,盲目壓縮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直接將課文講透徹,雖然看似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容量,但對其閱讀能力的提升卻是并無益處的。
(二)閱讀習慣存在嚴重問題
語文閱讀教學不光需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良好習慣。但就現(xiàn)實情況來看,中學生由于面臨考試的壓力,大多并未在閱讀上花較多功夫,尤其在課外閱讀上所花的時間就更少了。大部分中學生在閱讀相應材料過程中,也只是在默看之后直接得出相應的答案,不注重文章內(nèi)容間的邏輯性關聯(lián)與情感的遷移,仿佛成了只會機械式答題的機器。以本次高考中“魚眼中詭異的光”為例,在回答這一問題時,部分考生甚至沒有弄清楚魚到底吃上了還是沒吃上,這就足以說明學生在閱讀習慣上所存在的問題。
二、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對策
(一)革新閱讀教育理念
在新課程改革教育背景下,雖然素質(zhì)教育理念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全面普及,但部分教育者由于畏難情緒、自身惰性以及固有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時,仍舊沿襲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這也是導致語文閱讀教學出現(xiàn)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此,教育者必須積極轉(zhuǎn)變自身教育理念,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充分了解學生個體閱讀的興趣點,開展具有較強針對性的閱讀教學工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相對較為寬松的閱讀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閱讀探究其中的語境、情感以及用意,加強對學生發(fā)現(xiàn)與探究閱讀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的思維能夠融入文本內(nèi)容中。教育者還需要為學生提供課堂交流討論的平臺,確保學生能夠在交流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的閱讀思維體系,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以此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
(二)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
為確保學生在脫離老師指導的情況下,仍然能夠進行深層次的自主閱讀,必須加強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首先,教育者應該結(jié)合學生的個體化差異與多元化需求制訂出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學生閱讀習慣培養(yǎng)計劃,要讓學生對自身閱讀思維的優(yōu)勢與不足有一個充分認知,確保學生能夠根據(jù)自身需求,不斷優(yōu)化自身的閱讀習慣。其次,教育者還需改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動手的習慣,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勾畫重點及深難詞句,繼而使其在二次閱讀過程中通過查閱資料、詢問同學來自主解決自身所存在的困難。此外,教育者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為節(jié)約課外閱讀的時間,教育者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其找尋一些短小精悍且立意深遠的閱讀材料,確保選擇的閱讀材料能夠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以此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好課余時間進行自主閱讀訓練,進而促進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加強閱讀實踐教學
語文閱讀教學除了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之外,還需要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礎。對此,教育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閱讀實踐教學,讓學生處理好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繼而促進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全面提升。教育者應該督促學生在閱讀完成后做好相應的讀書筆記,并針對部分閱讀材料講解其寫作思路與技巧,促使學生能夠?qū)㈤喿x所學進行內(nèi)化。例如可以采用仿寫的方式,一方面讓學生根據(jù)素材描寫對象進行寫作,另一方面讓學生結(jié)合素材的寫作方法完成相應的寫作練習,進而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使其通過寫作實踐理解閱讀素材中的深層次含義,以此實現(xiàn)對閱讀教學成效的進一步鞏固。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結(jié)合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癥結(jié)以及新課程改革對語文閱讀教學所提出的要求,教育者必須從轉(zhuǎn)變自身教育理念入手,切實落實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并加強閱讀實踐教學工作,讓學生能夠?qū)⑺鶎W知識進行高效內(nèi)化,使其能夠在自主探究閱讀材料的同時,將其高效應用于實踐過程之中,進而促進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成效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龐建英.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5(1).
[2]沈曉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困境與對策[J].文學教育(上),2012(6).
[3]左洪敏.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癥結(jié)與對策[J].中國教育技術(shù)裝備,2011(16).
(編輯:郭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