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艷
(貴州省黔西南州人民醫(yī)院,貴州 興義 562400)
手部燒傷患者應用康復護理干預模式的臨床效果
陳軍艷
(貴州省黔西南州人民醫(yī)院,貴州 興義 562400)
目的 分析康復護理干預模式用于手部燒傷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手部燒傷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實施康復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康復效果。結果 觀察組護理后手指關節(jié)總活動度優(yōu)良率為80.95%,對照組護理后手指關節(jié)總活動度優(yōu)良率為54.76%。結論 康復護理干預模式用于手部燒傷患者能夠更快促進患者康復,值得臨床推廣。
手部燒傷;康復護理;干預模式
手是人們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器官,由于解剖結構比較特殊,因此燒傷后可能出現(xiàn)瘢痕攣縮畸形,對手術活動功能形成嚴重影響[1]。因此針對手部燒傷患者,除了要積極給予治療,還應該做好康復護理,盡可能恢復患者手部功能,提升生活質量。本研究具體分析康復護理干預模式用于手部燒傷患者中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手部燒傷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和對照組,觀察組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齡(36.2±6.3)歲;對照組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齡(37.5±6.1)歲。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干預
對照組僅在治療后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進行生活注意事項指導、定期幫助患者換藥等。觀察組對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干預,內容如下。
1.2.1 浸浴康復
植皮后一周到10天將敷料去除,如果皮片已經成活,通過浸浴方法在各個水溫、靜壓、沖擊力下進行創(chuàng)面沖洗、幫助瘢痕軟化,對痙攣組織起到牽伸作用,提升皮膚彈性,加快水腫的吸收,緩解換藥疼痛程度。具體做法:把患者患手靜止放在水中保持10 min,等到肌肉松弛、瘢痕出現(xiàn)軟化之后,指導患者在水中練習屈伸手掌指關節(jié)、旋轉腕關節(jié),20 min/次,2次/d。
1.2.2 運動康復
(1)被動運動:每天進行2-3次掌指關節(jié)和指間關節(jié)的被動屈曲。如果關節(jié)出現(xiàn)屈曲攣縮,將手掌置于桌面或者分指板中,其上壓迫一個沙袋,或者分離牽引關節(jié)。(2)主動運動:指導患者最大程度分開手指頭;進行握拳練習;攤平整個手掌,練習手指和手指之間并攏以及分開,用拇指指尖接觸剩下四指指尖;練習手握握力器或者彈力圈。
1.3 評價指標
評價手指關節(jié)總活動度(TAM)優(yōu)良率,標準:優(yōu):患側TAM與健側沒有差異;良:患側TAM超過健側75%;可:患側TAM超過健側50%~75%;差:患側TAM超過健側不足50%。計算總結果優(yōu)良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后手指關節(jié)總活動度優(yōu)良率為80.95%,對照組護理后手指關節(jié)總活動度優(yōu)良率為54.76%,兩組結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手指關節(jié)總活動度情況比較[n(%)]
由于手部在人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手燒傷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比較嚴重的功能障礙,對于手燒傷患者除了要做好盡快的植皮手術修復,術后的功能康復鍛煉也非常重要。本研究實施的浸浴療法能夠起到清潔創(chuàng)面以及軟化瘢痕的效果,同時在水中進行關節(jié)鍛煉也能幫助手部功能的恢復。另外實施術后主動和被動功能鍛煉可以幫助患者手部功能盡可能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鍛煉中應該以主動鍛煉為主,輔助進行被動鍛煉[2]。鍛煉過程中要觀察患者反應,詢問患者感受,保證鍛煉的內容以及幅度患者能夠耐受,必須鍛煉幅度過大導致患者手部功能更嚴重受損。除了本研究開展的鍛煉,還可以幫助患者進行局部按摩,按摩時保持用力適中,緩慢按摩關節(jié)間隙、植皮區(qū)、植皮邊緣、皮下組織等部位,幫助達到鎮(zhèn)痛、消炎、加快血液循環(huán)的效果,提升植皮彈性,防止出現(xiàn)水泡等不良表現(xiàn)[3]。
本研究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手燒傷患者分別實施康復護理干預、常規(guī)護理干預,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手指關節(jié)總活動度優(yōu)良率為80.95%,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后手指關節(jié)總活動度優(yōu)良率54.76%,(P<0.05)。
綜上所述,康復護理干預模式用于手燒傷患者護理中,能夠更有效提升患者手部功能,恢復患者活動能力,值得臨床推廣。
[1] 黃珍霞,許 樂,李 琳,等.手部燒傷患者運動功能臨床康復評價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5):583-587.
[2] 楊 珍,王君俏,張寶珍,等.燒傷康復期患者生存質量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3):265-269.
[3] 李云青,徐衛(wèi)菊.兒童手燒傷后瘢痕畸形治療體會[J].中國臨床研究,2014,27(2):194-195.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
B
ISSN.2096-2479.2017.26.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