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菲菲/ 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qū)仰天湖小學校長
課程中心的“孵化”使命
劉菲菲/ 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qū)仰天湖小學校長
課程是學校文化變革的密碼,是落實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主渠道。當前,拼盤式、碎片化、大雜燴的課程改革普遍存在,提升課程品質是學校內涵發(fā)展的客觀需求。不少學校專門成立課程研究中心,通過組建學習戰(zhàn)略聯盟和聯合研發(fā)方式,行業(yè)精英牽頭組織,科研院所、一線教師共同參與的創(chuàng)新共同體,將課程建設與特色培育、隊伍建設、學校文化等有機融合,以此“孵化”出具有學校獨特文化基因的課程。在學校建立課程中心是體現“把學生放在課程中央”的教育思想。而課程中心的“孵化”使命是提升課程品質,做好體系孵化、項目孵化、活動孵化、評價孵化等相關工作。
每一所學校都應建構一個基于特定課程哲學而組織化的課程體系,將各課程有機地結合成一個聯系緊密的、有邏輯的“育人整體”,形成自己的課程品牌。從課程的頂層設計入手,推進學校課程變革。課程中心以課程深度變革為目的,引導學校制定整體課程規(guī)劃,設計適合學生發(fā)展的課程體系,其主要研究者除了專家學者和一位具有卓越課程領導力的校長,其余大部分成員遴選自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課程開發(fā)的話語權的一線教師,研究者們可以運用分析技術檢視現有的課程,對課程項目進行保留、評估、改進分析,以增強課程發(fā)展情境研究的宏觀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長沙市青園中信小學】 該?;凇靶拍罱逃保瑒?chuàng)建“放飛信天使”課程體系。一是從課程主體出發(fā)。圍繞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四個層面,實施“四維課程”模式。即:“團隊PK”管理課程、“三省吾身”教師課程,“放飛信天使”學生課程和“家校共同體”家長課程。二是從課程價值觀切入,恪守“五個一”課程操守。面向每一個孩子,承認每一個差異,尊重每一個聲音,相信每一個孩子,激勵每一個進步。三是從課程內容著手。圍繞“德、智、體、美、勞”五個維度建構四大課程篇章:涵養(yǎng)篇、啟智篇、行健篇、創(chuàng)想篇。將課程整合為“六色樹”學科基礎課程、“七色光”拓展豐富課程、“十色蛋”活動實踐課程。該課程體系的實施營造了“相信是一種力量”的核心文化引領模式,培養(yǎng)了學生“信仰內化于心、誠信顯化于物、相信外化于行、信心惠化于人”的特質,具有強大的整合功能。
課程的內涵十分寬泛,涵蓋國家、地方以及校本等不同管理層級的課程。課程實施方式多樣而靈活,不局限于教室和授受。倡導課程中心以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為主線,圍繞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六大素養(yǎng),課程的開發(fā)圍繞以上素養(yǎng)實施課程的開發(fā)。文化基礎類課程旨在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發(fā)展類課程旨在幫助學生培養(yǎng)興趣愛好,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高雅的生活情趣;社會參與類課程旨在引導學生探究自然、體驗生活、了解社會,著重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科學探究、團結協(xié)作、服務社會的能力。課程中心研究者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學校課程作出合理的分類,以項目化研究為載體,全面加強課程建設,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
【山東濰坊峽山雙語小學】該校的“i”課程核心理念是:i(我)課程,為每一個學生而設計?;趪艺n程校本化實施,該校重新定義了每一門學科。如:“i”數學課程,3~6年級“i”數學內容框架包含:數學史、數學故事、數學調查、思維導圖、數學寫繪、數學日記、數學游戲、手抄報。什么樣的數學才是“i”數學?首先,目標是“i”的,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定學習目標。教師在資源包上留白,讓孩子們寫下來;其次,生活是“i”的,將教材中的生活轉化為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生可以到現場去操作。最后,探究路徑是“i”的,把“問題探究路徑”作為暗線,每個主題設立若干個內容站點,如問題接口、方法接口、收獲接口。最后,探究方法是“i”的,鼓勵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探究。由此,我們可以感知收獲是“i”的,讓每一個孩子快樂地走向自我教育。
不同類型的課程承載著不同的功能,如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顯性課程與隱形課程等。杜威說:“一切學習來自于經驗?!睂嵺`、沉浸、對話、互動、參與、體驗是課程最活躍、最富靈性的身影,也是課程實施的最重要方法。課程中心孵化的不僅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的倡導者與實踐者。優(yōu)質的課程體驗有三個表象:一是樂于傾聽,關注孩子的學習需求;二是打開通道,保持、鼓勵、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三是增強見識,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建立與社會和生活的聯結。通過適合學生閱讀的資料、圖片、模型、實物、視頻等載體呈現,引導學生從以前單純的記憶前人的知識過渡到自我建構,得出結論。
【長沙市仰天湖小學】該校以提升課程的豐富性與體驗性為主線,在課程中心建設三大體驗區(qū)域。一是課程場館化體驗。該課程中心有32個特定場館(3D打印室、DI頭腦風暴活動區(qū)、無人機模型館、女紅藝堂等)、專業(yè)的教師(非遺項目棕編藝術傳人、3D企業(yè)技術專業(yè)人士、校友志愿者等)、配套的設施(科技體驗館、國學館、閱讀云平臺等),讓孩子在特色場館中通過開展發(fā)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二是課程情感化體驗。學生真實的生活是最好的課程資源。課程中心創(chuàng)設了財商課程、心育課程、小記者課程、綠世界國旗體驗課程等,讓兒童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心靈感受,與成人世界平等對話,是體驗的核心理念。三是課程互動性體驗。該課程中心秉持開放式空間理念,與社區(qū)共享資源,吸納一切具有“課程能量”的人士參與,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學生與社會人士之間,通過互動加深印象,注重普及性、互動性與滲透性的統(tǒng)一。
課程中心是一個動態(tài)呈現課程成果的場所,每一件展品的設計都源于學生參與課程學習和體驗的作品,既直觀,又生動,以不同的形式分布在館內各個區(qū)域。有特色的課程項目還需通過微信公眾號傳播、出版書籍、論壇交流等形式將成果“固化”和“可視化”。在課程規(guī)劃、實踐、體驗之后,需要對課程做出科學的評估。評估是在課程實施完畢后對課程全過程進行的總結和判斷,重點在于確定課程效果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以及學生對課程效果的滿意程度。課程評估要涵蓋以下八個層面的內容:一是課程理念是否明確;二是需求分析是否務實;三是課程目標是否清晰;四是課程設計是否科學;五是課程內容是否具體;六是課程實施是否達成目標;七是課程體驗者的滿意程度;八是課程參與者的素養(yǎng)提升測試。
【青島啟元學?!吭撔嫿ǖ膶W生九年培養(yǎng)體系“1+1+X”模式,按照“整體架構、無縫銜接、多元設計”的原則,在評價體系中實施學分評價,上不封頂,基礎部分(總100分)涵蓋:人文素養(yǎng)(10分)、學科素養(yǎng)(70分)、創(chuàng)新素養(yǎng)(5分)、藝術素養(yǎng)(10分)、社會實踐綜合素養(yǎng)(5分)。加分部分上不封頂,涵蓋:人文類(見義勇為、拾金不昧、年度人物等)、活動類(周末大舞臺、啟元論壇等)、競賽類、社團類。學校建立了在線學分管理平臺,學生既可以在線提交,也可以在線查詢。為了讓課程價值伴隨學分而增長,“啟元學校學分銀行”應運而生,實施學分積累和兌換制度,并進行儲存升級,升級后可累計更多的學分,參與學校各工作室活動,亦可兌換購買相應價值的物品。由此,建立涵蓋學生品行、學業(yè)、身心、興趣、能力等方面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框架,成為貫通九年義務教育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