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敏+黃英
摘 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講求的是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的結合,只有將理論融于實踐,用實踐經驗去檢驗和深化對理論的認識,才能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由此可見,高校輔導與思政課教師協(xié)調育人機制的建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現在我國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在協(xié)同育人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現在兩支隊伍各自為政、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兩支隊伍的發(fā)展因此受到制約。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從完善協(xié)同育人制度、形成雙向兼崗機制、創(chuàng)新協(xié)同育人方式幾個方面來實現。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協(xié)同育人機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0.081
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五條基本原則,其中,第三條強調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要求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huán)節(jié),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第四條強調堅持遵循教育規(guī)律、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學生成長規(guī)律。把握師生思想特點和發(fā)展需求,注重理論教育和實踐活動相結合、普遍要求和分類指導相結合,提高工作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將理論和實踐充分結合,各種教育力量充分融合,高校輔導員和思政課教師作為大學生思政課教育的兩支主力軍,在其中發(fā)揮的作用是積極關鍵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講求的是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的結合,只有將理論融于實踐,用實踐經驗去檢驗和深化對理論的認識,才能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由此可見,高校輔導與思政課教師協(xié)調育人機制的建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協(xié)同育人是指高校各子系統(tǒng)通過環(huán)境條件的改變,使新的序參量出現,從而形成各育人目標相互配合、各部門相互協(xié)調、資源實現優(yōu)化配置的有序結構。協(xié)同育人強調的是各種人員和資源的有效配置,形成教育的合力,對于高校思政教育來說,協(xié)同育人是本質要求也是必然要求,這其中輔導員和思政課教師的協(xié)調育人機制是最基礎、最重要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深入研究。
1 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協(xié)同育人的必要性
1.1 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育人講求的是知行合一,思政課教學是育人過程中對知識的傳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因為課程設置本身等方面的問題,使得理論教學經常與實踐相分離?,F在國家一直都在探索如何提高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效果問題,原因就在于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較為薄弱,一直制約著思政教育的實效性提高。高校輔導員是通過組織學生活動、深入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來引導和教育學生的一支思政工作隊伍,他們年輕有活力,與學生有較為親密的聯(lián)系,是高校教師中最貼近學生、最了解學生也最受學生信任的群體,他們通過具體的工作教育和感染學生,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事務中受到教育和啟發(fā)。輔導員的思政工作是最具有實踐特性的教育工作,對學生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比理論課程要大得多。將思政課理論教學與輔導員的日常教育管理相結合,恰能做到促進學生知行合一的教育效果,因此,雙方協(xié)調育人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1.2 是完善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必要措施
高校輔導員源于上世紀50年代,他的出現體現了我國對大學生的教育目標和培養(yǎng)理念,其最初的工作性質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后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社會對新時代大學生有了新的要求,輔導員的工作內容、工作方式等都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最突出的變化來自于其工作由最初的政治性特征轉變?yōu)槭聞招偷墓ぷ鲀热荨,F在高校輔導的工作基本就是學生日常管理的各種瑣碎的事務,加之很多高校對輔導員工作的定位不清,使得很多輔導員承擔了其基本工作職責之外的很多雜事。加之輔導員在職稱晉升、職級提升等方面存在很多實際困難,有的甚至連事業(yè)編制都無法解決,使得這支隊伍自身職業(yè)認同感不高,很難留住人才。如果將輔導員群體與思政課教師一起作為思政教育隊伍來培養(yǎng)和打造,從制度上促進兩支隊伍的相互融合,勢必對推進輔導員隊伍建設有積極作用。
1.3 是完善思政課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國一直倡導大思政的教育理念,所謂大思政就是指思政課教學中應該以課堂教學作為主渠道,課外教育作為輔助渠道,讓學校思政課教學工作在二個渠道的有機結合下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成為思政課教學的主體,從而把思政課教學納入到整個學校的人文教育系統(tǒng)中去。第一課堂永遠是思政課理論教學陣地,但是如何開辟第二課堂,如何提高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這就需要將輔導員融入進來,因為輔導員密切聯(lián)系學生,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通過組織學生活動、與學生談心談話、開展主題班會等就能將一些課堂上看似枯燥的理論融入具體的事務中,讓學生在實踐的同時深化了對理論的認識,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水平。
2 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協(xié)同育人存在的問題
2.1 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各自為陣,缺乏有效合作
目前,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在合作方面僅限于部分學生活動項目,而且合作的程度非常有限,彼此工作的有效融合局面并沒有形成。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是彼此歸屬不同的管理部門,在現有的組織管理方式下,彼此只能是各自為陣,在自己的工作職責范圍內開展育人活動。另一方面是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合作機制,彼此沒有一個合適的平臺讓對方能充分融入進來所致。
2.2 高校思政教育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脫節(jié)
長期以來,思政課教師都把自己的工作重點放在課堂理論教學,對于如何將實踐溶于理論,雖然有過很多嘗試和探索但是實際效果很有限。與此同時,輔導員在學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非常重視對學生的思想引導,但是因為一些系統(tǒng)性專業(yè)理論知識的欠缺,使得教育效果受到影響,不能達到最理想的教育狀態(tài)。因此,長期以來高校思政教育都存在著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脫節(jié)的現象,對于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學生教育效果方面有不利影響。endprint
2.3 高校輔導員隊伍和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均受限制
高校輔導員隊伍是高校中一直年紀較輕、最貼近學生、較具活力的教師群體,他們對學生工作有無限熱情,用自己的青春做著大學生們的擺渡人。他們承擔著學校中大部分的事務性工作,也是一支工作強度大、工作壓力大的隊伍,但是他們的發(fā)展瓶頸非常明顯,沒有良好的職稱晉升渠道,沒有穩(wěn)定的收入增長機制,這使得這支隊伍也是人才流失最嚴重的高校教師群體。而思政課教師長期奮斗在教學的第一線,平時的科研壓力也較大,因此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不是很多,他們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缺乏有效的互動,這勢必影響其教學效果的良好實現,最終不能實現理論知識有效的入腦、入心。這對于提升其教學質量和業(yè)務能力是不利的。從這兩個方面來說,彼此的協(xié)調融合對促進兩支隊伍的共同發(fā)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3 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協(xié)同育人機制實現路徑
3.1 完善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協(xié)同育人制度
歸根到底,要實現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師隊伍和輔導員隊伍的更好整合與融合,制度設計時核心環(huán)節(jié)。制度的完善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首先是設計好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合力育人的制度,這個制度主要是為兩支隊伍共同育人搭建一個平臺,使他們能在這個平臺上加強溝通、合作,促進合力育人機制的建立。其次是設計好激勵機制。合作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因此帶來的彼此工作量的增加和工作內容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激勵雙方積極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否則,其協(xié)同育人的制度無法長期穩(wěn)定的發(fā)揮作用。最后是設計好評價機制。平臺搭建了,效果如何,是否和預期一致,這就需要評價機制的介入,只有有了評價機制,彼此的合作才能更有效,才能得到不斷的完善。
3.2 構建雙向兼崗的工作機制,促進兩支隊伍的共同發(fā)展
輔導員隊伍的發(fā)展和出路問題是其隊伍建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問題,輔導員隊伍自身學歷不低,能力不低,但是因其主要從事一些事務性的工作,使其在自身職業(yè)發(fā)展上存在明顯的瓶頸,進而使得其人員流動較為頻繁。如果能夠通過與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相結合,實現與思政課教師的雙向兼崗,應該能開拓出一條全新的輔導員發(fā)展之路。未來在一定條件成熟之后,輔導員就直接轉為思政課教師崗位,對其專業(yè)的提升和職業(yè)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思政課教師而言,可以通過讓其兼任輔導員來彌補其不了解學生,理論脫離實際的客觀弊端,通過充分參與到學生的日常管理中,思政課教師也才能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使其理論教學更有針對性和時效性。而且通過與學生的充分溝通交流,思政課教師也能從中發(fā)現一些新的研究課題和方向,對于其科研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3.3 創(chuàng)新思維構建多維的協(xié)同育人平臺
協(xié)同育人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模式,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制度構建者和參與者都發(fā)揮創(chuàng)新精神,不斷開拓進取、挖掘新的工作平臺?,F在是互聯(lián)網的時代,我們的大學生也是成長在互聯(lián)網深入生活方方面面的時代,他們的互聯(lián)網思維,迫使我們廣大思政工作者也要具有互聯(lián)網思維,積極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APP等互聯(lián)網技術手段來加強自己工作的實效性,因此,我們要在原有的教育平臺基礎上,構建多維的協(xié)同育人平臺,讓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fā)揮作用,讓每一個大學生都成為未來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肖慧.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協(xié)同育人的實踐與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516):70-77
[2]劉興.“大思政”教育格局下的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與實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2):103-104
[3]鄧漢平、黎林峰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與輔導員融合路徑思考——以阿壩師范學院為例[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6,(6):74-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