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
摘 要:近些年我國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不斷開展,在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當中比較重要的內容就是對于金融消費者權益形成有效的保護。我國金融消費得到平穩(wěn)的發(fā)展,本文調查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明確當今金融消費權益保護體系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提出有關促進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的措施,促進相關的工作更加平穩(wěn)的發(fā)展下去。
關鍵詞: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調查;思考
中圖分類號:F83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0.048
金融消費者購買的通常都是金融產品,在有關金融產品的業(yè)務規(guī)則當中就涉及有關金融消費者權益的各種要素,可以有效的保護金融消費者的權益。我國金融消費權益的相關保護工作處于剛起步階段,金融機構需要在各個方面設計產品,并且制定出現相關的規(guī)則,對于金融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等各方面的因素沒有充分的考量,金融監(jiān)管部門也沒有建立相關的政策規(guī)定和要求,同時我國金融產品還具有比較嚴重的同質化情況,使金融產品侵權的波及面進一步得到擴大。因此需要將金融機構的產品業(yè)務規(guī)則進行完善,保護金融消費者的權益。
1 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面臨的問題
1.1 金融維權缺乏法律依據
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在我國屬于新課題,當前我國有關金融消費權益方面的法律依據通常都是比較零散,缺乏健全的保護機制,當前存在的保護機制也不夠健全。尤其是在縣城機構當中,其職責不夠清晰,人民銀行只是在法定職責當中發(fā)揮著糾紛解決的作用,對于職責之外的金融消費保護工作沒有建立相關的法律依據,因此其解決手段也是無效的。
1.2 基層央行的維權力量比較薄弱
當前我國很多地區(qū)都沒有設置有關證券和保險等的監(jiān)管機構,人民銀行雖然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是在很多地區(qū)中央銀行工作人員不夠充足,其年齡也比較大,一些工作人員缺乏法律方面的知識,無法發(fā)揮出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的現骨干工作職能,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要求無法更好的適應,相關工作人員不熟悉證券業(yè)和保護業(yè),同時有關金融消費權益的保護訴求渠道的順暢性方面具有不足。這對于金融消費權益造成影響。
1.3 不夠重視金融機構
近些年我國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不斷做出努力,但是在金融服務交易當中,金融機構占據著強勢地位,和消費者之間產生的信息不夠對稱,由于充分考慮自身權益,金融產品和服務項目信息等各個方面都沒有符合相關的義務,消費者沒有做好準備面對潛在的風險,一些金融結構在實際貸款的過程中,需要讓金融消費者同時投保兩個保險,分別使投保財產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險。一些金融機構沒有廣泛的征求意見,任意縮短金融服務網點的營業(yè)時間,甚至還會拒絕辦理某個業(yè)務,導致消費者頻繁和金融機構發(fā)生一系列的糾紛。
1.4 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力量不足
當前我國已經針對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建立了具體的體系,但是我國也在不斷普及各種類型的金融業(yè)務,增加了金融交易消費者的數量,尤其不斷擴大了農村居民和社區(qū)老人等弱勢消費群體,消費者自身的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大幅度的增加了金融消費糾紛的概率,我姑針對金融消費權益缺乏保護力度,消費者對于金融消費權益的客觀需要很難得到滿足,在監(jiān)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等硬件條件上都顯示出這種不足,此外在各種業(yè)務處理方面也可以見到這種不足。
2 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發(fā)展的具體措施
2.1 制定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具體監(jiān)管規(guī)則
結合當前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情況,明確金融機構在組織機構建設方面涉及的各種原則和要求,明確的要求金融產品和服務領域方面的規(guī)則。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在實際研發(fā)的階段,需要以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規(guī)定和要求為基礎,使產品和服務的管理規(guī)定和工作流程得到完善和修改,在制度的源頭出發(fā),避免出現大規(guī)模投訴的情況。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在營銷階段,應該重視客戶識別工作。提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中應該適應客戶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提供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過程中,需要提供充分信息披露和風險揭示,幫助金融消費者獲得更加真實和完整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的理解這些知識。在具體的格式合同當中,對于金融消費者提出的規(guī)定都要做到公平、合理,不能排除掉有關金融消費者的權利,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能受到損害,同時還要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不能強迫金融消費者接受這些附加條件。
2.2 探索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的協(xié)調機制
金融消費權益涉及很多部門,因此需要對于金融消費者的權益切實的維護好,各個部門應該進行更有效的協(xié)調和配合。某些地區(qū)設立了金融消費消費保護部門,使各個部門的溝通和聯(lián)系不斷加強,建立有關部門之間協(xié)調的制度,并且對于涉及的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問題建立合作機制,從而可以對于金融消費者權益發(fā)揮著共同的保護作用。金融消費者和普通消費者具有一定的共性,要想將金融消費糾紛更好的解決,不僅需要各種金融監(jiān)督機構,還要利用各種相關部門的力量,例如當地的消費者協(xié)會、金融行業(yè)協(xié)會等,各個社會組織共同配合和努力,這樣才可以保護金融消費者的權益。
2.3 增強金融消費者的風險意識
社會公眾如果缺失金融知識,也會導致發(fā)生金融糾紛,這就需要金融機構加大力度宣傳和普及金融知識,利用網絡、電視、咨詢臺等各種渠道,宣傳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知識,尤其加大對于農村地區(qū)的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知識的宣傳,在普法教育當中融入有關金融消費權益的保護知識,利用學習宣傳的方式使金融消費者金融知識水平不斷提高,加強風險防范的意識,從而使金融消費者自身的保護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不斷提高和加強,幫助金融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對于不良消費心態(tài)進行克服,減少金融消費糾紛的發(fā)生頻率。
2.4 提高金融消費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當前很多從事金融消費者權益工作的人員都是兼職,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的需要無法得到滿足。這就需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完善相關的制度規(guī)定,建立有關金融消費權益的保護操作程序,培養(yǎng)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的組織,建立責任追求制度,保證有關金融消費權益的工作可以正常的進行下去。不斷探索出適合金融消費權益的工作模式,使金融消費保護部門將自身的優(yōu)勢充分的發(fā)揮出來,建立有關消費者的保護機制,調查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問題,從而完善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的發(fā)展建設。
3 結束語
通過以上綜合的輪速,主要是針對當前我國金融消費權益保護過程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的措施,希望可以促進我國金融消費行業(yè)更好的發(fā)展,對于金融消費者的權益給予更多的保護,促進我國現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課題組,擺曄. 人民銀行在金融消費權益保護體系中的角色定位——研究利用新型網絡平臺開展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的模式[J]. 時代金融,2014,(02):372-373+375.
[2]楊立霞. 基層央行開展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的問題與建議——以藁城市為例[J]. 河北金融,2014,(02):68-70.
[3]董龍訓. 基層央行開展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的探索與思考[J]. 吉林金融研究,2013,(03):1-6.
[4]孫立國. 縣級金融機構開展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初探——以哈爾濱市呼蘭區(qū)為例[J]. 黑龍江金融,2014,(12):82-83.
[5]劉丹丹. 國際行為監(jiān)管背景下完善我國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的思考[J]. 西部金融,2015,(02):29-31+42.
[6]吳敏慧. 啟動少數民族地區(qū)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的思考——以廣西貴港市為例[J]. 區(qū)域金融研究,2015,(02):46-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