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我是語文教師隊伍中的一名新隊員,剛加入教師隊伍就被卷入“語文主題學習”的浪潮中,“閱讀、自主、合作”等成了每堂課的關鍵詞,“獨立閱讀、小組討論、讀寫結合”等告誡教師要大膽地把課堂還給孩子。
我從不打無準備之仗,每次上課前都把每一句話爛熟于心,生怕會漏掉哪個環(huán)節(jié)。上課時依賴我“強大”的記憶力進行程序播放。每一節(jié)課我總是為課堂中的一些“意外”忐忑不安。好在孩子們好像猜透了我的心事,很少在課堂上出“錯”,所以第一次上公開課《詹天佑》,就得到了很多同仁的認可。課堂井然有序、環(huán)環(huán)相扣是聽到最多的稱贊語,正在我沾沾自喜、飄飄然時,一位老師冷不防問道:“你為什么不讓學生親自畫詹天佑的設計圖,而自己出示?”“怕時間不夠?!蔽也缓靡馑颊f是怕自己不能很好地掌控課堂,其實我清楚地知道:如果讓學生自己動手,可以更好地理解詹天佑杰出的設計理念,但學生的領悟力參差不齊,課堂的隨機性就增加了很多,相對而言,自己出示更“安全”。“只要是真正對學生有益的,花再多的時間也是值得的?!?這“當頭一棒”讓我開始思索什么樣的課堂才是真正對學生有益的,什么是真正的自主閱讀后的獨立思考。
長期以來,學生的思維都被教師的各種預設牽動著,流露的情感好像只是為了迎合老師的喜好,緊湊的課堂環(huán)節(jié)束縛了他們真實的想法。是啊,一切有形式無實效的東西都是毫無生命力的,毫無價值。也許課堂中的“意外”,才是我們一同成長的基石。
前段時間學習林清玄的《桃花心木》。因為我曾為全區(qū)教師研讀過本單元的教材,對于精讀引領課《桃花心木》更是銘記于心,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歷歷在目。課上,同學們的討論、匯報、疑問都在我的預設中按部就班地進行著,作者的情感變化,種樹人的育苗方法在學生的匯報中躍然于眼前。我不禁為自己的“神機妙算”而欣喜。很快,課文的研讀進入了最后環(huán)節(jié):
“不只是樹,人也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這里的‘不確定是什么意思?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你能想到哪些‘不確定?)”
孩子們滔滔不絕地列舉著那些遙不可及的“不確定”,父母下崗、交通事故、親人去世……這些課前預設的答案不出我所料,但問答間的天衣無縫竟然是這樣枯燥無味。
“在你們即將過去的童年生活中,經歷的最大的‘不確定是什么呢?對你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我脫口而出的靈機一動,害得自己只好打無準備之仗了。我能輕松應對孩子們的天馬行空嗎?這突然的問題會不會在他們蒼白無力的敘述中顯得有些多余?我不確定。
教室里鴉雀無聲,孩子們發(fā)呆、深思……陸續(xù)看到了猶豫不決的小手。
“以前我是個很自信的女孩,卻無意間聽到媽媽和XX老師的一次談話,老師說我其實是個笨孩子,看到媽媽失望的眼神,我的自信徹底崩潰瓦解?!闭f著有些哽咽,“這件事一直困擾了我很久,這個坎我怎么也跨不過去……”
懂禮貌、愛讀書、成績好,這個同學是大家公認的榜樣,究竟是怎樣的一句話竟成了孩子心中無法逾越的坎。這時,我才明白為什么在我每次表揚她時,她都認真地補一句:“老師,其實我挺笨的!”
“我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媽媽離開后就再也沒回來,我是一棵不幸的桃花心木,經受不住生活的考驗,現(xiàn)在對媽媽的概念很模糊……”
孩子說著已經泣不成聲了。不得不說家庭的變故是對孩子最大的考驗,“不管什么時候你都要堅信,父母是愛你的…… ”,我盡力安慰孩子。
“就在昨天我得知不能參加第四屆鋼琴比賽了,我苦練了一個假期……”
......
孩子們真正的內心世界一一真實地展現(xiàn)在我眼前,我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我的課堂距他們的心靈世界還有很長一段路!這時,我才真正領悟到為什么有人說教育就是用心去傾聽、用愛去澆灌每一個生命的成長。
隨后孩子們將自己的心語紛紛寫在紙上,真正做到了“我手寫我心”,我想這應該就是讀寫結合的真正意義所在吧!回顧自己精心設計的“借物喻人”的小練筆,它似乎多了幾分“刻意”,相比課堂上的種種“不確定”,這種“刻意”突然讓我感覺很慚愧。試想一下,我們的語文課堂如果沒有“不確定”的問題,怎能聽到孩子們的心聲;如果沒有“不確定”的練筆,怎能聽到他們宣泄成河的真情實感?,F(xiàn)在想來,這一個個的“不確定”正是我當初在語文學習這條路上走過時留下的最美好的足?。?/p>
脫離預設的枷鎖,掙脫模式的捆綁,給孩子們富有生命力的課堂,讓課堂多生成一些“意外”,把課堂還給孩子,實現(xiàn)心靈與心靈的對話,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真正優(yōu)秀起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