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容燕
【摘要】 目的 探討肺表面活性物質(PS)治療新生兒肺透明膜?。℉MD)的臨床護理體會。方法 30例應用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患兒, 給予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時采用專業(yè)護理措施, 觀察患兒血氣指標、護理結局。結果 護理后, 患兒的血氣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護理前,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應用肺表面活性物質的30例患兒經過專業(yè)護理人員護理, 病情較輕的患兒(24例)在4 d內脫離危險期, 病情嚴重的患兒(6例)在8 d內脫離危險期, 護理過程中未發(fā)生感染情況及不良事件。結論 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能夠輔助提高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治療效果, 在減少感染、不良事件及提高護理質量上作用突出, 值得推廣。
【關鍵詞】 肺表面活性物質;新生兒肺透明膜??;治療效果;護理體會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5.099
新生兒肺透明膜病, 又稱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 并發(fā)人群多數(shù)為早產兒, 胎齡較小的新生兒發(fā)病率越高, 發(fā)病原因與肺表面活性物質數(shù)量有直接關系。本院新生兒科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時采用專業(yè)護理措施, 收效滿意, 經系統(tǒng)整理資料后,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30例應用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患兒, 其中男18例, 女12例;胎齡28~34周, 平均胎齡(31.28±1.58)周;年齡0.3~7.0 h, 平均年齡(5.21±0.60)h。
1. 2 方法 治療前護理措施:護士協(xié)助醫(yī)生取平臥位, 氣管內吸痰。給藥時, 消毒氣管插管, 距離患兒口腔2~3 cm的氣管插管上穿刺入5.5號頭皮針, 將準備好的肺表面活性物質通過頭皮針緩慢、均速注入氣道, 同時給予復蘇囊加壓給氧, 護士要隨時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及藥物吸收情況, 結束后拔出頭皮針, 用絲綢膠布纏繞氣管插管上的穿刺點。治療后護理措施:用藥后6 h內不宜吸痰及回抽胃管, 護士要隨時觀察患兒給藥后的呼吸頻率、節(jié)律及血氧飽和度, 與呼吸機頻率進行對比, 出現(xiàn)較大差異, 要及時告知醫(yī)生, 保持保溫箱適當溫度, 維持保溫箱內環(huán)境平衡。預防感染與并發(fā)癥:嚴格無菌操作, 堅守“一人一管”原則。做好室內清潔工作, 維持室內空氣清晰。
1. 3 觀察指標 對比患兒護理前后血氣指標[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pH], 記錄護理結局。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血氣指標情況 護理后, 患兒的血氣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護理前,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護理結局 應用肺表面活性物質的30例患兒經過專業(yè)護理人員護理, 病情較輕的患兒(24例)在4 d內脫離危險期, 病情嚴重的患兒(6例)在8 d內脫離危險期, 護理過程中未發(fā)生感染情況及不良事件。
3 討論
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是一種早產兒常見疾病, 危害極大, 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身體青紫、呼吸性呻吟等, 病情嚴重的患兒可導致呼吸衰竭。目前臨床中治療新生兒肺透明膜病主要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質替代療法, 這種治療措施最先在國外開始, 隨后引入我國[1]。隨著肺表面活性物質在國內醫(yī)院的大面積使用, 顯著降低了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患兒的并發(fā)癥率及死亡率。但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新生兒肺透明膜病弊端較多, 存在較高的感染率、并發(fā)癥率等。所以, 治療過程中實行專業(yè)的護理措施輔助治療效果, 成為科室必然選擇。
有學者研究表明[2], 肺表面活性物質作為一種磷脂蛋白合成物, 能快速溶于肺泡液體表面, 降低肺泡液體張力, 保持肺泡功能穩(wěn)定, 阻止肺泡枯萎。在低容量的環(huán)境在保證肺部氧氣含量, 維持正常的氣體交換水平, 減少毛細血管損傷, 提高肺動脈殘氣量, 快速改善氧合功能, 從而減少因低氧環(huán)境造成的低氧血癥的產生。何彩云等[3]研究結果表明, 肺表面活性物質能夠促進肺泡上皮組織細胞再生, 具有預防肺氣腫及肺不張的作用, 降低患兒酸性重度概率。護理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患兒時, 要格外注意給藥方法及有創(chuàng)呼吸機使用原則, 因肺表面活性物質會在氣管插管壁內留下明顯的穿刺點, 繼續(xù)使用有創(chuàng)呼吸機可能會導致氧氣外溢, 從而增加不良事件產生[4-7]。有效的肺表面活性物質護理措施, 能顯著改善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患兒呼吸困難、全身青紫等病癥, 減少治療中不良事件, 輔助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效果, 徹底治愈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患兒[8-1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 患兒的血氣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護理前(P<0.05);說明肺表面活性物質可以顯著改善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患兒肺部含氧量, 增加肺部動力, 提高患兒自主呼吸能力, 從而幫助患兒恢復正常呼吸功能。護理結局中, 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患兒均痊愈出院, 在院治療期間未發(fā)生肺部感染、針孔感染等不良事件;這與何彩云等[3]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 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患兒雖然治療效果突出, 但存在較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需要科室實行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 良好的護理措施能減少給藥過程中藥物反流現(xiàn)象, 改善患兒呼吸水平, 提高護理效果,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趙姝. 肺表面活性物質替代治療重癥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臨床研究. 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 2015, 21(9):1255-1257.
[2] 劉茜, 夏凡. 肺泡表面活性物質聯(lián)合鼻塞式正壓通氣治療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護理. 醫(yī)學新知, 2016, 26(4):310.
[3] 何彩云, 聶仙娟. 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質預防早產兒肺透明膜病的療效觀察和護理要點. 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 2015, 21(14):2073-2075.
[4] 唐紅娟. 肺表面活性物質防治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觀察與護理. 中國中醫(yī)急癥, 2009, 18(11):1920-1921.
[5] 黃巧蓮. 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所致并發(fā)癥的系統(tǒng)性預防與護理. 全科護理, 2009, 7(34):3117-3119.
[6] 唐紅娟. 18例早產兒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質防治肺透明膜病的護理體會.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07, 16(30):4554-4555.
[7] 劉忠雁, 劉麗華, 楊艾紅. 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療效觀察與護理.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4, 11(18):85-87.
[8] 關艷紅, 吳迪. 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療效觀察與護理.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19):3990.
[9] 李海香. 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臨床護理分析. 吉林醫(yī)學, 2014, 35(4):865-866.
[10] 郭志仙, 毛榮斌, 田蕓芳. 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治療肺透明膜病一例的護理體會. 中國中醫(yī)藥咨訊, 2011, 3(18):308.
[收稿日期:2017-05-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