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艷+楊建國
摘要:二十一世紀是以知識創(chuàng)新和實踐應用為重要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新的時代發(fā)展催生了新的人才觀,時代迫切需求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的自主、合作、探究型人才。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語文課堂教學成了提升學生語文修養(yǎng)、生命發(fā)展的主陣地,并且還同其他各學科一樣成為了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為更好地實施新課程改革,凸顯新課程的核心地位,同時也為了改變當前新課程改革實施中語文教學出現(xiàn)的膚淺狀態(tài),研究對初中語文自主、高效、優(yōu)質的“三四五”課堂教學進行了研究和探索,以期全面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
關鍵詞:初中語文;“三四五”課堂教學;策略
時代的進步,社會的需要,新的教育教學理論的發(fā)展催生了新的教學觀和學生觀。二十一世紀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新知識經濟時代,其特征的顯著表現(xiàn)就是開放性、合作性、競爭性。新課程改革是新經濟時代的產物,在深化推進素質教育、嚴格規(guī)范辦學行為的前提背景下,課堂教學效益的問題日漸顯示出其重要性,越來越多的教師也意識到必須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打造優(yōu)質高效課堂,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語文教學質量的高低,關系到學生語文能力的高低,甚至關系到國民文化素養(yǎng)的高低。初中語文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升華的同時,也是中學階段語文教學的基礎,因此,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至關重要。為此,研究和探索初中語文自主、高效、優(yōu)質的“三四五”課堂教學,努力實現(xiàn)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生命活力與魅力價值,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初中語文“三四五”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語文是“一種能力型的人文學科,只有具備語文能力,才能適應、服務于社會。”[1]正因如此,建設初中語文優(yōu)質高效、科學合理的課堂,構建與新課程改革要求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流程,著力解決制約課堂優(yōu)質高效、影響學生語文學習及生命發(fā)展的問題,具有深遠的意義。初中語文“三四五”課堂教學是以課內學習為主,兼顧課前、課后全過程的教學,是尊重學生個體認知、關注學生未來發(fā)展的教學。其中,“三四五”是三步驟、四環(huán)節(jié)、五課型的縮寫形式,三步驟指的是“課前延伸、課內探究、課后提升”;四環(huán)節(jié)指的是“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鞏固拓展”;五課型指的是“閱讀教學課、寫作教學課、專題復習課、測試講評課、專題探究課”。初中語文“三四五”課堂教學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主要表現(xiàn)為:其一,關注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全部過程;其二,促成了師生間教與學的有效轉化;其三,凸顯了初中語文學科的個性特點;最后,提升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素質。
二、初中語文“三四五”課堂教學設計
1、閱讀教學設計。
第一,設計原則。初中語文“三四五”課堂閱讀教學設計主要有四個原則,分別為:①課前、課內、課后三步緊密銜接,層層遞進,互為補充,課堂上要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②合理、科學設置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幾個環(huán)節(jié),要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和學習的高參與度;③以文本為主,輻射主題閱讀,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④加強對學生有效閱讀方法的指導,及時為學生搭建展示閱讀成果的平臺。
第二,流程解讀。初中語文“三四五”課堂教學是以課前、課內、課后三個時段,分三步貫穿于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具體到課內呈現(xiàn)出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其具體流程解讀如下:①課前延伸。分別為教師編寫預習學案與學生自主有效預習。②課內探究。分別為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及鞏固拓展。③課后提升。分別為布置作業(yè)及主題學習。
2、寫作教學設計。
第一,設計原則。初中語文“三四五”課堂寫作教學設計主要有三個原則,分別為:①作文命題方式以學生自主選題為主,盡可能多地提供學生有過生活體驗的話題材料,甚至提供體驗機會,題目以半命題或自命題為主,讓學生有話可說,并說真心話,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寫作;②尊重學生的體驗感受,充分保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減少對技法的要求束縛,多鼓勵學生在積極主動寫作的同時參與到批閱中來,通過自我修改與相互修改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水平,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③及時為學生提供展示平臺,多鼓勵,多表揚,多肯定,努力營造良好氛圍讓學生獲得成就感與喜悅之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寫作興趣。
第二,流程解讀。初中語文“三四五”課堂寫作教學設計的具體流程解讀如下:①課前預置文題。預置文題需要教師在教情需要、學情掌握的前提下,通過集體備課設計預習學案來完成,學案內容主要由“任務目標”“指導提示”“文章鏈接”“選材構思”“疑難困惑”五部分組成。②課堂寫作改評。分別為交流構思、自主寫作、評閱賞析及修改提高。③課后展示提升。組織語文課代表或班干部將優(yōu)秀文章發(fā)表展示,同時,平日鼓勵學生多讀書、多觀察、多體驗、多動筆,通過多鼓勵、多肯定、多展示,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提升語言表達能力與交流溝通能力。
三、初中語文“三四五”課堂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在教學理念指導下,為達到教學目標而運用的方法、手段、途徑的總稱。提升初中語文“三四五”課堂教學的策略主要為:首先,先學后教策略。先學后教策略是從課堂教學結構以及組織順序安排的角度確立實施的教學策略,包括整體結構安排(先學后教策略的實施首先落腳到進入課堂教學之前)與局部組織順序(先學后教策略主要落實在課堂教學中)。第二,以學定教策略。以學定教策略是從教學目標的角度確立實施的教學策略,包括教學目標確定與教學調整依據。第三,多學少教策略。多學少教策略是從教學方式在量化側重的角度確立實施的教學策略,包括機會留給學生與學生享受過程[2]。最后,以學評教策略。以學評教策略是從教學評價的角度確立實施的教學策略,主要包括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及教學活動)和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曹明海,田瑞云.語文課程教學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
[2] 趙彥品.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