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22.248
摘 要:該文主要分析了中田村古民居保護的現狀及保護所存在的問題;然后總結歸納出保護的內容和原則;最后提出了具體的保護措施。
關鍵詞:古村落 保護 現狀
中圖分類號:X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8(a)-0248-02
古村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但這些歷史文化村落在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正面臨著毀滅性災難。隨著古村落人民的生活不斷提高,傳統(tǒng)封閉的村落的生活方式已被打破,年輕人外出打工逐漸增多,造成古民居無人修繕和管理,在中田村空置高達70%以上;而磚木結構的古村落,自然破損的情況也比較嚴重;加上地方政府也不太重視古民居的保護或缺乏資金保護,居民也隨意地翻修或者改造傳統(tǒng)建筑,致使傳統(tǒng)村落的格局和風貌都遭到很嚴重的破壞。民居先后經歷了各種戰(zhàn)爭、土革、文革、改革開放后的經濟發(fā)展。尤其是在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對傳統(tǒng)民居帶來了真正毀滅性的破壞。建筑新材料、新技術以及村民新的生活方式產生,給傳統(tǒng)村落的民居帶來了極大的沖擊。
因此,古民居的保護和傳承發(fā)展在現代的社會中顯得非常重要。
1 中田村古民居的保護現狀
1.1 人為的破壞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農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開始修建新房子。但是由于政府缺乏統(tǒng)一的規(guī)劃和管理,中田村的民居修繕、拆建多是居民自己進行。再加上人們建造新房屋,老建筑逐漸被廢棄、荒置以至于衰敗。另外有些新建筑沒有經過規(guī)劃便隨意建在古民居旁甚至有極個別的就在老房子上加蓋,既沒有保護隔離區(qū),也沒有過渡區(qū),這樣使得傳統(tǒng)民居的整體風貌出現了不和諧。
1.2 自然破壞
由于古民居大都是木結構的,空置的房子年久失修已經發(fā)生了霉爛而且開裂,屋面、天井處雜草叢生,瓦件破損缺失,滲漏已經非常嚴重,地面也泛潮破損。建筑外墻由于長年累月地遭受雨水以及潮濕的空氣的毀壞而慢慢地腐蝕,現存的古民居民宅的雕刻和壁畫有的已經脫落,有的已經模糊不清,有的顏色暗淡,有的常年被雨水浸濕,已經嚴重發(fā)霉。
此外,中田村古民居中有很多的木構架沒有經過防蟲的處理,這樣很容易遭受蟲蛀的破壞。而且在調研的過程中還發(fā)現,有幾棟古民居曾遭受火災的破壞
1.3 中田村古民居的保護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保護管理意識的薄弱和保護技術的缺乏。李氏祠堂曾經擔負著中田村怎樣的歷史使命和輝煌,可是如今為了修道路已經把前廳部分全部毀壞,其余的建筑也已經只剩下個破爛的空殼。這其實就是沒有保護古建筑的意識。雖然近幾年常寧市政府也已經開始進行古民居保護專項規(guī)劃,但還沒有完成,而且進行的深度也不夠。
其次是保護經費極其匱乏,資金渠道單一,缺乏政策上的支持是現代絕大多數古村落保護面臨的主要問題。破損的建筑,落后的設施、臟亂的環(huán)境都要求整治和改善。。雖然常寧市從2007—2008年投資30萬元對古民居進行了局部修繕,近3年年均10萬元用來保護維修,維修的也是一些公共部分。
最后是對非物質文化的保護重視不夠。中田村有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生活,如文娛活動、民風民俗、禮儀、節(jié)慶、傳統(tǒng)的手工藝技能、各種民間藝術等等,形成了古民居的精神家園,這樣古民居才有生命力。但中田村傳統(tǒng)古村落特有的建筑風貌和那些淳樸的民風鄉(xiāng)俗正在受到現代文明與市場經濟的沖擊,例如:在古民居的巷道的青石板上??梢钥吹娇逃幸恍﹫D案(很像棋盤),這應該是當年小孩玩的一些游戲??扇缃裰刑锎宓男『嶂缘氖莿勇?、網絡游戲。本地人曾經擁有高超的編制竹筐的技藝,現在除了上了年紀的還會這門手藝,年輕人根本不會也沒人愿意繼承下去。中田村里的這些文化之根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在慢慢消失。
2 中田村古民居保護的主要內容與原則
2.1 中田村古民居保護的主要內容
中田村古民居的保護和其他古民居保護一樣包括自然環(huán)境、人工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三個方面。
中田村傳統(tǒng)古村落從選址到村落布局、街巷、建筑形態(tài)等都是遵循“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原則。我們研究它在處理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方法和經驗,思考如何從古村落中獲得借鑒和啟發(fā)。維護村落的自然風貌特色,達到自然與村落的和諧共生。
古村落的價值和保護的核心部分就是建筑本身,中田村古民居從其先人那里繼承下來的,是人類文化中寶貴的遺產,無論從歷史背景,還是建筑主體、建筑構件、空間布局、建筑材料、裝飾等都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中田村古村落還擁有如歷史名人、傳統(tǒng)節(jié)慶、禮節(jié)、文娛活動、民俗民風、民間傳統(tǒng)工藝等豐富的傳統(tǒng)鄉(xiāng)土文化。與古村落的物質形態(tài)一起,共同構成古村落內涵豐富的歷史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是古村落的精神所在,保護它就是保護古村落的“魂”。
2.2 中田村古民居保護的原則
傳統(tǒng)的古村落的保護不同于單一的文物保護,有它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所以我們在整體保護理念的基礎上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原真性保護的原則。中田村擁有傳統(tǒng)建筑、文物古跡、建筑構件等價值很高的歷史文化遺存。因此在修復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整舊如舊,以存其真”的原則,同時不破壞村落中村民的生活環(huán)境和文化風俗。
動態(tài)保護的原則。在規(guī)劃保護實體環(huán)境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維持穩(wěn)定的居民的正常生活,并且傳承古村落的歷史文化,促進村民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在動態(tài)變化中尋求古村落保護的最佳途徑。
公眾參與的原則。古民居傳統(tǒng)村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寶貴的財產,在古民居村落人工環(huán)境里,除了祠堂、文書房等是公共財產外,其他大多數建筑都是私人財產。所以,保護古村落最好的辦法是尋求全體居民的理解與支持,提高他們的保護意識,讓全體村民積極參與起來,并要有專業(yè)技術的指導,避免村民無意識的破壞和自己進行修繕的時候隨意性。
堅持發(fā)展性原則。傳統(tǒng)古村落的保護的最終目標是既要保護祖輩遺留下的建筑文物古跡,還要改善村民的居住環(huán)境,滿足現代人生活的需要同時還要繼承與發(fā)展傳統(tǒng)的文化遺產。特別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中,在新的歷史形態(tài)下既繼承,也要不斷接受新的內容、新的形式、新的觀念。要在不斷繼承的同時又不斷優(yōu)化以得到延續(xù)。
3 中田村古民居保護的措施
3.1 強化保護意識,建立健全法律法規(guī)
古村落的保護是一項整體性工程,要對古民居的自然環(huán)境、人工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進行全面的保護,政府管理部門要重視,另外需要建筑學家、文物學家、經濟學家、政治學家等共同研究。通過法律的途徑,使古村落的保護工作有法可依。
3.2 合理利用市場,健康有序發(fā)展旅游業(yè)
我們可以多渠道的籌集資金,除了國家、地方財政的撥款、現在外地的原古民居的居民和社會各界的捐贈,還可以引進外資進行投資來修繕古民居,讓村民以建筑入股或進行租賃的形式,參與古村落的保護開發(fā)并獲得自己的利益。然后在政府的指導和監(jiān)督下發(fā)展和經營古民居的旅游業(yè)。中田村古民居周邊的旅游資源很豐富,有中田、泉井、雙橋、廟前街等明清古民居群;有東漢時代漢墓群;有明代時期的金龍巖摩崖石刻;有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臘園阻擊戰(zhàn)遺址;有財神洞、野豬林、地質公園、中國印山等風景名勝區(qū)。整合旅游資源,發(fā)展旅游產業(yè)。
參考文獻
[1] 徐晨曦.古村落人居環(huán)境保護研究一以湖南岳陽張谷英村為例[D].湖南師范大學,2010.
[2] 尚圓圓.浙江縉云縣河陽古村落保護與更新研究[D].蘇州科技大學,2011.
[3] 柳肅.古建筑設計[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17-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