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智慧(新鄭市中醫(yī)院 綜合ICU 河南 鄭州 451100)
循證護理干預應用于康復治療腦癱患兒的效果研究
袁智慧
(新鄭市中醫(yī)院 綜合ICU 河南 鄭州 451100)
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干預應用于接受康復治療腦癱患兒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新鄭市中醫(yī)院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接受康復治療腦癱患兒104例,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兩組,各52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實施循證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兒住院時間、患兒家屬滿意度和康復治療總有效率。結果 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患兒家屬滿意度和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循證護理干預應用于接受康復治療腦癱患兒,康復治療有效率高,且縮短了患兒住院時間,提高了家屬滿意度,有利于患兒早日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循證護理干預;腦癱;康復治療
近年來,我國腦癱患兒數(shù)目逐年增加。該病是在胚胎發(fā)育階段、分娩時以及出生后1個月內,由外界因素導致的胎兒或嬰兒腦組織受損,導致的運動障礙性疾病[1],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障礙綜合征,病變部位在腦,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癲癇、行為異常、精神障礙及視、聽覺、語言障礙等癥狀。目前治療方法主要有功能訓練、針灸和按摩等。臨床實踐表明,患兒由于智力低下、語言障礙、無法自主運動,導致在康復訓練中不能很好的配合,因此尋找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法是腦癱患兒康復治療的關鍵。循證護理是根據(jù)病情的不同,有計劃地開展個體化的護理活動,根據(jù)患兒的需求最大程度地改善患兒自身狀況[2]。本研究對接受康復治療腦癱患兒實施不同的護理干預,探討循證護理干預應用于接收康復治療腦癱患兒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新鄭市中醫(yī)院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接受康復治療腦癱患兒104例,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兩組,各52例。觀察組男28例,女24例;肌張力低下型11例,痙攣型21例,混合型20例;年齡為4個月~6歲,平均(2.6±0.5)歲。對照組男30例、女22例;肌張力低下型9例,痙攣型22例,混合型21例;年齡為5個月~6歲,平均(2.3±0.4)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參照全國小兒腦癱座談會制定的診斷標準及分類,104例患兒均確診為腦癱。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兒均接受康復治療,并接受以下護理干預。
1.2.1 對照組 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
1.2.2 觀察組 接受循證護理干預。
1.2.2.1 成立循證護理小組 成立循證護理小組,實行護士長負責制,所有小組成員均定期接受循證護理知識培訓。
1.2.2.2 制定護理方案 循證護理小組成員查閱文獻,根據(jù)患兒具體情況制定可執(zhí)行的循證護理方案。
1.2.2.3 執(zhí)行詢證護理干預 小組討論循證護理方案,制定護理計劃并執(zhí)行,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祻椭委熐皩純哼M行心理護理,了解患兒的習慣、秉性、病情,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態(tài)度溫和、多給予撫慰,給患兒更多的接受和反應時間,讓患兒慢慢接受引導,更好的配合治療。②攝食訓練護理。康復訓練前對患兒進行攝食訓練護理,觀察患兒的吃飯狀態(tài),評價其攝食功能,并進行針對性訓練。對因動作失調不能自主進食的患兒,護理人員盡量不參與喂食,鼓勵患兒借助帶雙耳的口杯、或者特制的餐桌連椅自主進食。③語言康復訓練護理。在語言的康復訓練中,應先調節(jié)患兒呼吸,保障呼吸平穩(wěn),然后訓練舌和喉的伸縮功能,最后實現(xiàn)發(fā)音調節(jié)。④智力康復訓練護理。因此護理人員要針對患兒存在的問題,觀察患兒在識別、認知以及記憶等方面的缺陷,進行一對一的康復專項訓練。
1.3 判定標準
1.3.1 住院時間 比較兩組患兒住院時間。
1.3.2 康復治療效果 比較兩組患兒康復治療效果。①顯效,癱瘓肢體恢復部分功能,肢體可由自己支配,智力得到明顯改善,生活自主能力大幅度提高;②有效,癱瘓肢體恢復部分功能,可以發(fā)聲,智力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生活自主能力有所改善;③無效,癱瘓肢體、智力以及生活能力等臨床癥狀均未得到改善??傆行?(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3.3 家屬滿意度 家屬滿意度根據(jù)新鄭市中醫(yī)院自制的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評分表進行評價,評分表總分100分,總分≥80分為非常滿意,總分≥60分且<80分為滿意,總分<60分為不滿意。家屬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定性資料以率(%)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住院時間 觀察組患兒平均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22.53±2.18)d比(35.47±3.92)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康復治療總有效率 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98%比84.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康復治療效果比較(n,%)
2.3 家屬滿意度 觀察組患兒家屬滿意度高于對照組(100.0%比90.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比較(n,%)
研究表明,腦癱患兒特別是痙攣型腦癱患兒,大多存在四肢活動障礙、語言障礙、智力異常等癥狀?;純哼\動自我控制能力差,嚴重者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甚至不會翻身,不會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由于患兒中樞受阻,使得舌、咽喉等部位的肌肉發(fā)育遲緩,導致語言障礙;智力障礙是腦癱患兒最常見的現(xiàn)象,認知、識別和記憶等能力低下。以上多種因素共同導致腦癱患兒對臨床治療配合度差、治療難度大,有效率低等難題[3]。臨床實踐表明,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是腦癱患兒康復必不可少的條件,對提高患兒康復治療有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循證護理干預,又稱為實證護理,是近年來逐漸興起的護理模式,其理念是“慎重、準確、明智地將當前獲得的最好的研究證明和護理過程中的實踐經驗、技能結合在一起,綜合考慮患病兒的病情狀況,制定出個性化符合病情的護理方案”[4]。研究表明,將循證護理干預應用于接受康復治療的腦癱患兒,能夠提高患兒康復有效率,縮短患兒住院時間,促進患兒康復[5]。本研究首先建立循證護理小組,小組成員接受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的循證護理知識培訓,根據(jù)患兒具體情況,通過心理護理、攝食訓練護理、語言康復訓練以及智力康復護理等幾方面對腦癱患兒實施循證護理干預。從患兒的心理建設開始,給予患兒語言上和非語言上的呵護,使患兒減輕抵觸清楚,慢慢配合治療;到攝食訓練護理,增強患兒的自主進食能力、增加免疫力,促進發(fā)育;再到語言康復訓練護理,減輕患兒因肌肉發(fā)育遲緩而產生的語言障礙,提高患兒的語言能力,增強其自信心;最后到智力康復訓練護理,提高患兒的認知能力,使其能夠逐步的認識世界,自主生活。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患兒家屬滿意度和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與上述理論研究相一致。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干預應用于接受康復治療腦癱患兒,康復治療有效率高,且縮短了患兒住院時間,提高了家屬滿意度,有利于患兒早日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程錦華.45例小兒腦癱康復護理臨床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5,26(7):1664-1665.
[2] 任青.循證護理在小兒腦癱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7,26(3):567.
[3] 孫玉杰.引導式教育護理在小兒腦癱康復中的效果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4):173.
[4] 沈月芹.康復護理在小兒腦癱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5,21(z2):147-148.
[5] 高紅梅.家庭康復護理對小兒腦癱的治療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6):97-98.
R 47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6.120
2017-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