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虞一
【摘 要】隨著網絡“微信”時代的到來,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的內容更具沖擊力和震撼力,已經滲透了到了社會各行各業(yè)。作為一個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家校溝通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筆者嘗試用“微信”這個平臺作為載體,多角度,多感官的家校聯動,通過“微信”讓家長看到孩子的活動場景和成長軌跡,家校聯手促進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
【關鍵詞】微信;家長;關注;貼心
現在教育不再是孤立,封閉的,而是開放,全方位的。教育的主體應該是學校和家庭,只有這兩者對孩子的教育統(tǒng)一在一起,那么孩子才會朝著既定的目標向前發(fā)展,否則,那就背道而馳,最后兩者相互埋怨??梢?,家校的溝通和聯系是多么的重要啊!筆者嘗試建立個人微信號,讓廣大家長加入其中,以圖文并茂或者以微視頻的形式來讓家長看到孩子的在校真實情況,家長更加信任教師,家校溝通更貼心,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一、申請建立班級微信賬號,鼓勵家長加進來
任何新生的事物剛開始總很難被接受的,但我們只要有效的利用并宣傳它,并讓別人在使用的過程中有所收獲,慢慢地,這種新生事物就會慢慢的被理解,被接受。
九月份剛開學那會,按照我們學校的傳統(tǒng),初一年級新生都要進行軍訓,這些小家伙第一次參加軍訓,很多家長就擔憂起來,一到晚上,班主任的手機就忙個不停,從某種程度上說,分散了教師管理孩子的時間和精力。
在這時候,筆者就在尋思,能不能讓家長自己看,自己想呢!我突然想到了“微信”這個平臺,筆者馬上聯系了幾個玩“微信”的家長,讓他們添加筆者,筆者馬上把今天下午學生訓練的照片一一上傳,第二天,就有很多家長加筆者的“微信”了。因為第一次家長加入之后,他們會幫我宣傳,說從這個平臺可以一眼就能看到孩子軍訓的情況了。其他的家長第二天基本都添加筆者為“微友”,終于完成了筆者“微信”平臺建立的良好愿望。
二、上傳每個孩子活動照片,讓家長時刻關注
家長對孩子最大的信任來自于教師對孩子生活和學習的客觀反映。2014年12月31日,是馬年的最后一天,也是即將迎來羊年的一天。在這辭舊迎新之際,學校教職員工和全體學生齊動手,開展了包餃子競賽,吃餃子,熱熱鬧鬧,迎接新年——羊年的到來!
學校全體師生按照政教處的統(tǒng)一部署、安排,分班來到指定的餐桌,進行包餃子競賽活動,同學們看到自己有了親手包餃子的機會,激動、興奮不已,躍躍欲試,有的同學由于從來沒有包過,初試沒有成功,但看著食堂員工和老師的示范,逐漸好轉起來,有的同學由于在家包過餃子、餛飩,包得比較嫻熟,大家在實踐中學習包餃子、包餛飩,餃子、餛飩的外形逐漸好看起來,同學們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感到說不出的高興,收獲著勞動的愉悅。筆者就用手機一一記錄下來,隨時發(fā)布,不斷更新,家長也及時回復:1.我孩子在家一點家務也不干,在學校還有模有樣的包起了餃子了?。≌婧?!2.包的真好,比我包的還好,點個贊!
三、適時普及一下家庭教育,形成科學育兒觀
筆者班里有這樣一個學生,只要他打開電腦,父母馬上火冒三丈,不許他打開電腦,說玩電腦影響學習,長此以往,這個孩子和父母的親子關系非常不好,為了一點小事總是和父母吵架,為此這個學生的成績也一落千丈。當筆者了解到這個情況之后,并沒有馬上和這個孩子的父母聯系,而是在“微信”上寫了這樣一句話:“我們有時候看似幫助孩子,其實是在漸漸在傷害著孩子,有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彎下腰,聽聽我們的孩子的心理話,真的很重要。”幾天之后,我發(fā)現這個孩子一直挺開心的,心情也不錯,各方面表現都很積極。在這個學生偶然一次進辦公室交作業(yè)的時候,我就問他:“最近很給力??!老師要給你點個贊啊!”這個學生就滔滔不絕的說起他父母現在很注意和他的溝通,也能給他玩玩電腦呢。有時候經常問我學校的事情,我也很樂意和他們分享學校的趣事和樂事??梢姡拔⑿拧鄙系囊痪湓拰@個學生家長產生了心靈的震撼,讓他意識到了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真正理解了孩子的需求。
在“微信”平臺上,筆者經常上傳或轉載一些經典博文,為家長們介紹一些最實用、最前沿的家庭教育文章,供家長們學習,幫助家長掌握教育規(guī)律,發(fā)揮教育的最大潛能。
四、家校聯手形成教育合力,護孩子健康成長
自從筆者和家長組建了這個“微信”平臺之后,家長能看到平時看不到的孩子生活和學習的照片和小視頻,看到孩子的點滴進步就為他高興,看到他的失敗,作為家長并不會去責怪,因為家長從圖片上看到他已經盡力了,回家之后,家長不會責怪他,反而一定要鼓勵他,下次爭取更大的進步。筆者班級有位家長這樣說道:“班級的這個平臺太好了!原來我一直使用的教育方法有這么大的弊端??!這個平臺給我們傳遞了很多非常好的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班級微信發(fā)布的教育文章真好,我怕看完找不到,幾乎把這些好文章都收藏下來了?!?/p>
我們通過這樣一個便捷的公共技術平臺把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理念傳遞給家長,讓他們科學有效的教育孩子,家庭更信任學校,學校更理解家庭,真正形成一種教育的合力。
總之,家校溝通和交流一直是一個永恒的課題,因其的時代性和延伸性在不斷拓寬,賦予了一些新的內涵和發(fā)展,無論怎樣的家校溝通,家校溝通的目的一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二是為了開發(fā)與培養(yǎng)家長的教育資源。在今后的工作中,筆者會不斷的思索與實踐,相信,只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愛心,快樂溝通,必能架起師生心靈的橋梁。
【參考文獻】
[1]齊學紅,劉輝.現代家庭與學校的關系[J].教育科學,2005(03)
[2]陳利平.多元文化教育視野中的家校合作[J].世界教育信息,2005(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