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欽++吳建國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7.16.087
[摘要] 目的 探討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行手法復位后夾板固定治療的效果。方法 方便選取該院于2015年5月—2016年11月期間所收治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共95例,采用回顧性分析的形式對所有患者行手法復位后夾板固定治療效果進行評定,并記錄患者的對位情況、腫脹消散時間、疼痛緩解時間以及GW評分。結果 經(jīng)過手法復位以及小夾板固定治療后,患者的平均手背腫脹消散時間為(5.92±1.72)d,患者的平均局部自覺疼痛緩解時間為(6.38±1.54)d,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時間為(35.24±7.98)d,患者的平均GW評分為(3.59±2.28)分,患者的GW評分治療優(yōu)良率為96.84%,患者復位之后的掌傾角、尺偏角分別為(12.04±2.86)°、(21.54±2.52)°,明顯優(yōu)于復位之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將手法復位后夾板固定治療方式應用于橈骨遠端骨折患者中,其效果顯著,骨折手法簡單,值得臨床進一步的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 手法復位;夾板固定;橈骨遠端骨折;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 R6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6(a)-0087-03
Analysis of External Splint Fixation after Manual Reposition in Treatment of 95 Cases with Fracture of Distal End of Radius
CAI Yu-qin, WU Jian-guo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Yix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14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xternal splint fixation after manual reposition in treatment of fracture of distal end of radius. Methods 9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distal end of radiu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November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external splint fixation after manual reposition of all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counterpoint situation, swelling disappearance time, pain relief time and GW score of patients were recorded Results After the external splint fixation and manual reposition, the average hand back swelling disappearance time, average local pain relief time, average fracture healing time, average GW score and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GW score, volar tilting angle and ulnar inclination were respectively (5.92±1.72)d, (6.38±1.54)d, (35.24±7.98)d, (3.59±2.28), 96.84%,(12.04±2.86)°,(21.54±2.52)°, which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reposi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xternal splint fixation after manual reposition in treatment of fracture of distal end of radius is obvious, and the fracture technique is simple, which is worth further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Manual reposition; Splint fixation; Fracture of distal end of radius; Analysis of effect
作為骨科室常見的骨折類型之一,橈骨遠端骨折的發(fā)生多見于老年女性人群中,且在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常采用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術治療[1],在當前,行手術開放復位內固定治療的方法也逐漸應用于臨床中[2],針對于此,為了保證患者的身體健康康復,骨折位置盡快愈合,同時減輕患者的家庭經(jīng)濟負擔,該文以手法復位和小夾板固定術為基礎,研究將其應用于橈骨遠端骨折病癥中的效果,并方便選取該院于2015年5月—2016年11月期間所收治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共95例,作為臨床參照樣本,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共95例,其中年齡大于19歲,其屬于閉合性新鮮骨折、骨折移位者均納入該次研究中,且患者能夠嚴格遵照醫(yī)囑進行治療和護理,并能夠定期復診,直到骨折全部愈合。排除標準:不符合以上納入標準的患者,年齡低于19歲,屬于橈骨遠端。95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中,男性患者有46例,女性患者有49例,患者的年齡為20~86歲,平均年齡為(48.33±2.60)歲,患者自受傷到就診的時間為1 h~8 d,平均時間為(3.04±0.56)d。按照患者的骨折部位可分為,右側骨折的患者有48例,左側骨折的患者有47例;按照患者的致傷原因可分為,因平地跌傷而致傷的患者有70例,因騎單車跌傷而致傷的患者有19例,因高處跌傷而致傷的患者有6例;按患者的骨折AO分型可分為,A2型的患者有10例, A3型的患者有30例, B1型的患者有5例, B2型的患者有9例, B3型的患者有6例, C1型的患者有12例, C2型的患者有15例, C3型的患者有8例。所納入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與其家屬對該次研究的內容均知情同意,并自愿的參與該研究,均已經(jīng)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對95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均使用一樣的閉合復位的手法,所使用的小夾板為杉木皮夾板,壓墊的放置按照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骨折遠端以及骨碎塊的移位情況來確定,對于向背側移位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放置于其背側,對于向掌側移位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放置于其掌側,對于向橈側移位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增加放1塊于其橈側。對于C3型橈骨遠端骨折的患者應于其掌側和背側都放置壓墊。
1.2.1 背側移位的治療方法 一個助手使用雙手握住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肘上,術者使用雙手抓住患者的手部,使患者的患肢在旋前位進行相對的牽引,并使用兩個大拇指將患者骨折遠端的背側進行壓住,迅速的進行掌屈以及尺偏,對患者的背側以及橈側的移位進行糾正,之后,術者使用一只手握住患者的橈骨遠端的骨折位置,將患者的患肢前臂進行旋后及旋前的動作,讓助手松手之后,術者再使用另一只手抓住患者的患手進行環(huán)轉的動作,之后對患者患肢的手指進行用力的牽拉,之后控制患者的患手于掌屈、尺偏的位置進行相對的牽引,然后另一個助手使用外敷藥對患者進行包好,并安放夾板,使用繃帶進行三度包扎,使患者的患肢懸吊在其胸前面,并使患者的患肢屈肘大約90°的前臂旋中位等。
1.2.2 掌側移位的治療方法 一個助手牽拉患者的肘上,術者使用雙手抓住患者的手部,使患者的前臂置于其旋后位,進行對抗的牽引,并背伸尺偏患者的患手,術者使用一只手將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握住,進行維持對位,另一只手抓住患者的患手進行環(huán)轉的動作,之后對其進行敷藥,并使用四夾板進行固定,于患者的掌側和橈側夾板的遠端放上壓墊,使患者的前臂置于其旋后位,并保持掌側朝上等。
1.2.3 粉碎性骨折的治療方法 一個助手牽拉患者的肘上,另一個助手對患者的手部進行牽拉,給予對抗牽引,術者從內外和前后往中央進行拿捏,之后握住患者橈骨遠端的骨折部位,進行維持對位,并抓住患者的患手進行環(huán)轉動作,之后給予敷藥,對患者前后的夾板都放上壓墊,使用四夾板進行固定等。
1.3 觀察指標
分析95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對位情況、腫脹消散時間、疼痛緩解時間以及GW評分。
1.4 統(tǒng)計方法
應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該研究的有關數(shù)據(jù)給予研究以及相關分析,其中的計量資料應用均數(shù)±標準差(x±s)的方式進行表示,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的比較則使用t檢驗的方法,其中的計數(shù)資料應用率(%)的方式進行表示,計數(shù)資料的數(shù)據(jù)比較則應用χ2檢驗的方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95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治療效果分析
對95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患者的手背腫脹消散時間為4~15 d,平均手背腫脹消散時間為(5.92±1.72)d?;颊叩木植孔杂X疼痛緩解時間為3~11 d,平均局部自覺疼痛緩解時間為(6.38±1.54)d。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為31~58 d,平均骨折愈合時間為(35.24±7.98)d。按照Sarmieno改良GW評分對95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進行評定,95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平均GW評分為(3.59±2.28)分,其中,優(yōu)有40例,良有52例,可有3例,差有0例,見表1。
2.2 95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復位前后的掌傾角、尺偏角對比
與復位之前的掌傾角對比,95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復位之后的掌傾角明顯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復位之前的尺偏角對比,95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復位之后的尺偏角也明顯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橈骨遠端骨折是在臨床治療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應用手法復位后夾板固定治療的復位效果比較好,并且不易出現(xiàn)再移位的情況,遠期的效果也比較好[3-4]。
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實施手法復位治療時需注意,助手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進行牽拉的位置需于其肘上的肱骨的遠端,并注意避免由于牽引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前臂而使其無法進行旋轉,導致發(fā)生對位不良的情況[5]。而且,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進行牽引時應到位,需要保證足夠的時間,術者可使用自己的兩個大拇指按住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骨折遠端,之后比較迅速的屈腕及尺偏,促使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骨折對位等[6]。
另外,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給予治療夾板固定治療時使用小夾板進行固定的效果較佳,其中,杉木皮夾板相對比較的輕便,具有比較好的柔韌性等[7],需注意的是,應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進行三度包扎的固定,并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隔天進行敷料的更換,按照腫脹的程度來對小夾板的松緊度給予一定的調整,盡量避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骨折發(fā)生再移位的情況等[8]。
該研究表明,95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經(jīng)手法復位后夾板固定治療之后,患者的平均手背腫脹消散時間為(5.92±1.72)d,患者的平均局部自覺疼痛緩解時間為(6.38±1.54)d,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時間為(35.24±7.98)d,患者的平均GW評分為(3.59±2.28)分,患者的GW評分治療優(yōu)良率為96.84%,可見,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實施手法復位后夾板固定治療的效果較好,有助于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手背腫脹盡快消散,并有助于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局部自覺疼痛的緩解,促進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治療效果較佳。 周三保等[7]研究中,通過使用手法復位和小夾板固定治療70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患者的手背腫脹消退時間為(6.0±1.6)d,患者的局部自覺疼痛緩解時間為(6.4±1.6)d,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3為(35.4±8.3)d,患者的Sarmieno改良GW評分為(3.6±2.5)分,優(yōu)有29例,良有41例。與該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說明該研究結果具有可靠性。
而且,該研究還顯示,95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復位之后的掌傾角、尺偏角分別為(12.04±2.86)°、(21.54±2.52)°,復位之前的掌傾角、尺偏角的分別為(-1.58±8.24)°、(11.89±4.67)°,可以看出,與復位之前相比,患者的掌傾角和尺偏角均得到明顯改善,應用手法復位后夾板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臨床療效較佳,有助于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相關功能的恢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實施手法復位后夾板固定治療是中醫(yī)上的一種傳統(tǒng)治療方法,具有明確的臨床療效,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趙道洲,鄧強,王胡偉,等.橈骨遠端骨折手法復位電子智能夾板固定的臨床研究[J].西部中醫(yī)藥,2014(10):7-10.
[2] 董森,陳祖平,李輝,等.手法復位超掌指關節(jié)夾板超腕關節(jié)夾板序貫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J].中醫(yī)正骨,2013,25(7):16-19.
[3] 徐春偉.持續(xù)牽引手法復位石膏夾板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2,21(4):665-666.
[4] 魏東華.手法復位后配合夾板固定聯(lián)合中藥治療橈骨遠端骨折臨床療效分析[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4,10(9):89-90.
[5] 葛小兵,陳相東.手法復位后配合夾板固定聯(lián)合中藥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療效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4,24(7上旬刊):4463.
[6] 楊鵬,謝進.手法復位后夾板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40例療效觀察[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6,32(12):73-74.
[7] 周三保,林望得,王新杰,等.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臨床觀察[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27(3):228-230.
[8] 程國杰,呂發(fā)明,艾克巴爾,等.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治療C型老年橈骨遠端骨折的前瞻性隨機對照臨床試驗[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2,18(7):635-640.
(收稿日期:201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