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輝
(沈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遼寧沈陽110102)
荷蘭足球體能訓練理念探究
張 輝
(沈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遼寧沈陽110102)
運用文獻資料、錄像觀察等研究方法,通過深入解析荷蘭足球體能訓練基本理論,并結合運動生理學相關知識以及不同體能水平運動員體能差異實踐特征,從體能消耗的目的任務入手,歸納總結出以完成戰(zhàn)術任務為基本出發(fā)點、以提高運動員跑動能力為主要切入點、以評價動作次數(shù)與動作質量為核心指標的荷蘭足球體能訓練理論。研究從全新的視角審視足球體能訓練的基本理論,并結合比賽實踐,提出荷蘭足球體能訓練的核心理念;旨在對我國現(xiàn)有足球體能訓練理論體系進行補充和完善,為提高我國足球體能實踐水平提供參考。
現(xiàn)代足球;專項體能;訓練理念;體能特征
足球整體競技能力水平的提升與隊員的技術、戰(zhàn)術、體能、心理與運動智能緊密相關。綜合五種競技能力,體能水平最容易在短時間內呈現(xiàn)效果,2002年韓日世界杯荷蘭足球傳奇教練希丁克就用事實進行了驗證。通過對荷蘭足球體能訓練理論的深入解讀,并結合比賽實踐,歸納總結出荷蘭足球體能訓練的核心理念,以期為中國足球體能訓練水平的提升提供參考和借鑒。
通過認真研讀荷蘭足球體能訓練相關書籍、資料,了解國際前沿體能資訊;并通過查詢中國知網(wǎng),以“荷蘭足球”“足球體能”“專項體能”為檢索詞,從2000年至2016年,共檢索到核心期刊文獻186篇。在查閱相關理論著作的基礎上,認真研讀其中40余篇,最終選取10篇作為參考文獻,為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持。
運用中超公司AMISCO技術統(tǒng)計軟件和中國足協(xié)技術分析軟件,對2015賽季中超聯(lián)賽和乙級聯(lián)賽球員動作次數(shù)與動作質量體能指標進行詳細統(tǒng)計與對比分析,為研究提供客觀的實踐依據(jù)。
荷蘭足球體能訓練注重系統(tǒng)性,并與實戰(zhàn)緊密結合。它把球員當做一個整體看待,不會具體區(qū)分心理訓練、身體訓練、技戰(zhàn)術訓練,將身體訓練、心理訓練很好地融入到技戰(zhàn)術訓練中。荷蘭足球十分注重周期訓練計劃的安排,并將科研與訓練緊密結合,制定了詳細的周期訓練安排表。當運動員將體能狀態(tài)及康復狀態(tài)診斷后,可在周期訓練安排表中明確查到對應時段的訓練內容及負荷強度,并明確指出何時恢復正常訓練或進行高一級別的訓練。荷蘭足球還特別注重體能訓練與實戰(zhàn)緊密結合,注重訓練中模擬比賽場景,將比賽的基本元素融入到體能訓練中。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荷蘭足球強調體能訓練的動作質量水平和動作次數(shù)頻率,并將間歇恢復能力訓練作為足球專項體能訓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荷蘭足球從實戰(zhàn)需求出發(fā),將專項體能訓練分為速度訓練、保持最大速度能力訓練和速度耐力訓練三部分內容,分別代表了充分恢復狀態(tài)下、低強度狀態(tài)下和高強度狀態(tài)下球員保持動作質量的水平。體能測試同樣圍繞這三方面內容展開,并且注重測試與訓練的緊密結合,將測試結果作為設定訓練初始級別的直接依據(jù)。
要進行體能訓練,首先就要了解足球體能的工作機理及其顯著性特征。足球運動從動作模式來看,屬于非固定周期的間歇性運動項目。就整體特征而言,運動員每次的加速運動雖具有不規(guī)律性,但總與比賽中戰(zhàn)術任務緊密相關。比賽中,運動員會根據(jù)戰(zhàn)術任務的導向作用做出相應的動作行為。因此,從體能特征的動作模式來看,諸如12 min跑等長跑運動不適合作為足球專項體能的測試方式。長跑運動是一種固定周期的連續(xù)性運動項目,它與足球運動的動作模式恰恰相反。
此外,從內在的供能方式來看,它又是一種以有氧和無氧交替供能的混合供能方式。對于一場90 min的比賽,有氧供能會貫穿于整個供能系統(tǒng)的始終,但隨著比賽中戰(zhàn)術任務的頻繁出現(xiàn),無氧供能方式會時而發(fā)揮效應。若比賽中強度較高,運動員在完成一次戰(zhàn)術任務后,在沒有得到充分恢復的狀態(tài)下就要進行下一次任務,則其供能方式以糖酵解供能系統(tǒng)為主,以磷酸原供能系統(tǒng)為輔。若比賽中強度較低,運動員在完成一次戰(zhàn)術任務后,可得到充分恢復再進行下一次任務,則其供能方式以磷酸原供能系統(tǒng)為主,以糖酵解供能系統(tǒng)為輔[1]。荷蘭足球體能訓練專家通過對不同體能水平球員體能狀態(tài)的長期觀察,歸納總結出如下足球體能動作特征:
1)就單次動作而言,體能水平高的運動員較體能水平低的運動員的動作質量更好。在不同體能水平運動員進行比賽過程中,正是由于隊員間單一動作質量存在顯著性差異,才導致最終完成戰(zhàn)術任務的效果截然不同。如圖1所示,以“X”符號的大小表示運動員動作質量的高低。
圖1 不同體能水平運動員單次動作質量差異
2)若保持相同動作質量,體能水平高的運動員較體能水平低的運動員需要恢復時間更短。如圖2所示,以“—”標識的間距表示運動員恢復時間的長短,如在保持運動員“X”動作質量不變的情況下,體能水平高的運動員需要恢復時間更短。
圖2 不同體能水平運動員恢復能力差異
3)若控制相同恢復時間,體能水平高的運動員較體能水平低的運動員動作質量保持更好。如圖3所示,在保持相同的恢復時間,體能水平高的運動員“X”動作質量保持不變,體能水平低的運動員“X”動作質量出現(xiàn)明顯下滑。在高強度比賽中,正是由于運動員的動作質量下降,才導致了傳控球失誤的增多以及防守錯誤的頻現(xiàn),進而導致最終的比賽失利。
圖3 不同體能水平運動員持續(xù)運動動作質量差異
4)單位時間內,若保持相同動作質量,體能水平高的運動員較體能水平低的運動員完成動作次數(shù)更多。如圖4所示,在固定時間段內,若保持運動員“X”動作質量不變,體能水平高的運動員可完成5次動作,體能水平低的運動員僅能完成4次,且越到后期低水平運動員兩次動作間需要恢復的時間越長。
圖4 不同體能水平運動員單位時間動作次數(shù)差異
由足球專項體能動作差異性特征可見,運動員的動作次數(shù)和動作質量對運動員的體能狀態(tài)影響顯著。究其作用機理,荷蘭人認為足球比賽的最終目的是獲取比賽勝利,在比賽期間的各個時刻,隊員會圍繞這個總體目標完成不同階段的戰(zhàn)術任務,如在進攻中需要消耗體能完成傳、接、運、控、射等進攻任務,在防守時還要完成補位、搶截、解圍等防守任務。那么,隊員突然的動作變化反映了其明確的戰(zhàn)術意圖,也是提升戰(zhàn)術任務完成效率的關鍵。因此,隊員突然動作變化的次數(shù)反應了其完成戰(zhàn)術任務的次數(shù),而隊員動作質量的水平反映了其完成戰(zhàn)術任務的效率[2]。由此,荷蘭將動作次數(shù)和動作質量作為衡量球員專項體能的兩個重要指標,其內在作用機理如圖5所示。
圖5 荷蘭足球體能消耗作用機理
足球專項體能是指運動員在運動中承受負荷與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能力,是足球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身體功能、運動素質和健康水平諸方面專項化的綜合體現(xiàn)。目前眾多學者研究足球體能,僅僅關注體能的外部形態(tài),如跑動距離、跑動類型等,而忽略了其作用機理。研究足球體能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了解其供能方式、跑動形式,而是為了更好地應用于比賽。然而目前,眾多學者只是從體能的動作模式展開研究,而沒有對專項體能的本質屬性進行深入探討[3]。由此,荷蘭從體能消耗的目的任務入手,認為足球比賽中,運動員無論通過何種途徑、何種形式,其最終應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即完成戰(zhàn)術任務。不具有明確戰(zhàn)術目的的體能消耗應是“一般體能”的研究范疇,而不是足球“專項體能”的研究范疇。運動員的跑動距離和能量消耗等指標只能說明其一般體能狀態(tài),其跑動最終為比賽做了多大貢獻才是衡量專項體能狀態(tài)的唯一標準。設想隊員A由于其經(jīng)驗豐富,戰(zhàn)術素養(yǎng)較高,在固定比賽時間內,雖僅跑了較短的距離,但由于其選位、站位較為合理,卻完成了較多的攻防任務;而隊員B則由于經(jīng)驗欠缺,戰(zhàn)術意識較差,在同樣時間段內,雖跑了較多的距離,但大多是無效跑動,僅完成了較少的戰(zhàn)術任務。由此,我們客觀評價,隊員A因其對比賽的貢獻更大,其專項體能更好;隊員B因其跑動距離較長,其一般體能更好。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何有些老隊員仍然在比賽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此外,通過運用AMISCO技術統(tǒng)計軟件對2015年中超16支參賽隊全年體能指標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各球隊不同速率下隊員總跑動距離與最終比賽成績不存在顯著的相關性,例如成績排在最后一名的上海申鑫基本所有不同速率下的跑動距離指標均排在第一位。但有一項指標與最終成績排名緊密相關:隊員跑動加速度變化幅度。結果顯示,隊員平均加速度值與最終成績排名呈顯著的正相關性,相關性系數(shù)為0.82。年終名次靠前的運動隊,隊員整場比賽的加速度下降幅度較小,即90 min內均保持了較高的動作質量水平;而成績相對靠后的運動隊,隊員在比賽后期加速度下降明顯,即比賽后期隊員的動作質量發(fā)生了顯著的下滑。由此可見,將動作質量與動作次數(shù)作為評價足球專項體能的核心指標較為合理。
2.5.1 荷蘭足球體能訓練涵蓋身體素質與實戰(zhàn)對抗兩方面訓練內容
2.5.1.1 運用身體素質訓練提升球員不同間歇時間的動作質量水平 在90 min的足球比賽中,隊員要始終保持高水平的動作質量,才能保證在關鍵時刻發(fā)揮作用。在臨近比賽末期,正是由于隊員的動作質量水平的下降,才導致失誤增多,最終影響到比賽的結果。在2002年韓日世界杯比賽前夕,荷蘭足球傳奇教練希丁克剛接手韓國隊時,通過多場比賽的觀察,發(fā)現(xiàn)韓國隊在保持高強度對抗狀態(tài)下僅能維持60 min,60 min后隊員的動作質量發(fā)生了顯著下滑,由此他斷然決定將提高運動員的體能狀態(tài)作為韓國隊近期訓練的首要任務。也正是由于希丁克在韓國體能訓練中取得的巨大突破,才有了后期韓國隊在世界杯上的驚艷表現(xiàn)。在實際體能訓練中,根據(jù)比賽強度的不同,應注重兩種狀態(tài)下保持動作質量能力的訓練:一是充分恢復狀態(tài)下,保持最大速度能力訓練;二是非充分恢復狀態(tài)下,速度耐力水平訓練。可以通過控制間歇時間,來提高這兩種專項能力。據(jù)中超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運動員每次的跑動距離一般在60 m以下,以15~30 m中短距離跑動居多。通過運動生理學的基本理論可知,隊員在進行一次中短距離跑動后,每次跑動時間若在10 s以內,跑后30 s可恢復到原有能量儲備的50%,1 min可恢復到80%,2 min后基本可完全恢復。由此,可設定低強度下保持最大速度能力訓練的間歇時間為1 min,速度耐力能力訓練的間歇時間為30 s[4]。
2.5.1.2 通過實戰(zhàn)對抗訓練提高運動員固定時間段內動作頻率 在實戰(zhàn)比賽中,運動員通過突然的動作變化來完成不同階段的戰(zhàn)術任務,因此,隊員的動作頻率反映了其完成戰(zhàn)術任務的次數(shù),動作次數(shù)越多,體能狀態(tài)越好[5]。例如,在我國不同級別聯(lián)賽中,就表現(xiàn)出隨著比賽級別的提升,對抗激烈程度的加劇,運動員的體能狀態(tài)呈顯著提升的現(xiàn)象(表1)。在同一級別聯(lián)賽中,下半時的動作次數(shù)較上半時的動作次數(shù)普遍呈下降趨勢,說明運動員下半時的體能狀態(tài)有所下滑。
表1 2015年中超與中乙聯(lián)賽動作次數(shù)變化統(tǒng)計 (次/人)
這里要重點指出,運動員每次突然的動作變化而耗費能量的過程都具有明確的戰(zhàn)術目的,而不具有明確戰(zhàn)術目的的體能消耗則不是本研究所涉及的范疇。在實踐中,通過小場地固定時間段內的實戰(zhàn)對抗訓練可有效提高運動員的動作次數(shù)頻率。因為場地較小,隊員接觸球的機會就越多,隊員動作次數(shù)頻率就會越高,訓練效果越好。
2.5.2 荷蘭足球通過增加訓練負荷和減少恢復時間兩種方式協(xié)同配合共同實現(xiàn)體能提升
傳統(tǒng)的體能訓練更關注增加負荷量和負荷強度,如在實戰(zhàn)對抗中,在4 vs 4的小場地比賽里,教練員往往通過增加比賽的時間,擴大比賽區(qū)域,減少隊員人數(shù)來增加訓練負荷,然而普遍忽略了減少恢復時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增加負荷強度。例如在4節(jié)4 vs 4小場地比賽中,保持每節(jié)比賽時間、比賽區(qū)域、比賽人數(shù)不變,第一節(jié)間歇時間設定為2 min,第二節(jié)間歇時間減少至1 min 30 s,第三節(jié)間歇時間再減少至1 min。通過這樣一種方式,逐步提升隊員的恢復能力。只有通過兩種方式的協(xié)調配合才能更有效地提高隊員的體能狀態(tài)。
其實,提高隊員的有氧能力也能促進隊員恢復能力的提升。有氧能力越好,隊員的個體乳酸閾水平越高,機體消除乳酸的速率越快,則其恢復能力越強。但提升隊員有氧能力的方式有很多,不僅僅是傳統(tǒng)的長跑,如游泳、登山、騎車等休閑體育運動均能有效提升隊員的有氧水平。
2.5.3 荷蘭足球體能訓練方式盡可能包含實戰(zhàn)的基本元素:球、對手、競爭、方向
眾所周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訓練來源于比賽,同樣也應用于比賽。那么,在設計體能訓練方法的時候,就要考慮比賽中的基本元素。傳統(tǒng)的體能訓練方式如長跑、間歇跑,往往忽略了這些元素的重要性[6]。首先,足球比賽中的任何跑動都是圍繞足球進行的,如搶截、接應、運球、射門等,進行體能訓練的同時還要注重與球的結合,尤其是在身體素質訓練中。其次,足球比賽中運動員的跑動和對手的跑動能力緊密相關,如在同時回追球、搶點射門等技術動作中,有對手的競爭,一方面可有效提高隊員的選位和預判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強競爭意識,提高訓練質量。最后,體能訓練還要注重方向性,利用球門與標志物設定進攻與防守方向,模擬比賽現(xiàn)場環(huán)境,提高隊員的攻防適應能力。
2.5.4 荷蘭足球體能訓練具體實施過程遵循均衡與優(yōu)先發(fā)展的原則
體能訓練的作用一方面是提升運動員專項體能水平,另一方面則是預防運動損傷。從運動生理學和運動生物力學的角度來分析運動損傷,傷病原因主要來自于肌肉力量的不均衡。這種不均衡主要源于人體日常生活、訓練中不均衡的發(fā)力習慣。此種情況在動物界中就很少存在,因動物不會主觀有意識地單獨訓練某一肌肉,它的任何動作都會使肌肉得到均衡發(fā)展。人體肌肉力量不均衡主要體現(xiàn)在肌肉屈伸兩側肌肉群力量的不均等和同一側肌肉群力量傳導鏈中不同環(huán)節(jié)的力量不平衡。例如,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為屈伸對應的兩側肌肉群;骨骼-筋膜(韌帶)-肌肉為同一肌肉群力量傳導鏈中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又如,在跳起爭頭頂球的動作中,力量經(jīng)由腳-腿-腰-上身-頸部-頭部等傳導環(huán)節(jié),若某一環(huán)節(jié)的力量不均衡,則很容易發(fā)生運動損傷[7]。因此,荷蘭足球體能訓練更注重加強機體均衡性發(fā)展,既包括屈伸正反肌肉群力量的均衡,也包括上下肢力量的平衡,還包括機體不同素質間的協(xié)同發(fā)展。那么,若要保持機體機能素質在整體上均衡發(fā)展,就應有意識加強對弱勢機能素質的優(yōu)先發(fā)展。
2.5.5 荷蘭足球體能訓練計劃安排圍繞比賽的具體時間而設定
荷蘭足球體能訓練主要依據(jù)機體的超量恢復原理而設定負荷強度。根據(jù)運動生理學的基本理論,機體在進行一次超負荷訓練后,機能水平明顯下降;若經(jīng)過適當?shù)臅r間恢復,機體可能恢復到原有水平,甚至超出原有水平,超出的部分稱為超量恢復。通常針對足球專項體能訓練而言,一次超負荷訓練后至少要經(jīng)過48h才能得到完全恢復。由于機體適應性機能的存在,當機體得到完全恢復后,機能水平還會持續(xù)上升形成超量恢復狀態(tài)(圖6)。
圖6 荷蘭足球超量恢復原理
那么,如果在機體得到完全恢復狀態(tài)前又設定大負荷的訓練課,長此以往,一方面會使運動員產(chǎn)生心理疲勞的厭倦情緒,降低運動員訓練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還容易因隊員機體還處在疲勞狀態(tài)下造成運動損傷。如果將大負荷訓練課安排在超量恢復的后期去完成,僅可維持當前的體能狀態(tài),對于提高體能意義不大。因此,將下一次的超負荷體能訓練課安排在機體超量恢復期為最佳選擇。一般來說,針對足球專項體能訓練特點,3天一個超負荷訓練效果最佳。
訓練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比賽能力,實踐證明,一場正式的足球賽事的運動強度相當于一次超負荷的體能訓練強度。因此,為使隊員在比賽中表現(xiàn)出最佳的競技狀態(tài),教練應根據(jù)機體的超量恢復原理,通過調整訓練內容與負荷強度,有意識地將機體的超量恢復期與比賽期保持一致。
2.5.6 荷蘭足球體能訓練負荷強度的設定遵循機體的逐級適應性原理
機體具有“提高—適應—再提高—再適應”的生理適應過程,持續(xù)增加訓練負荷,機體很難承受,甚至產(chǎn)生嚴重后果。因此,訓練負荷量的設定呈階梯式增加態(tài)勢為宜。如圖7所示,第一周期的負荷量為1~5級,第二周期為2~6級,第三周期為3~7級,以此類推。這樣,在第一個小周期的2~5級與第二個小周期的2~5級就是階段性鞏固的過程,有利于加強機體適應的穩(wěn)定性[8]。通過這種方式,既能有效增加負荷強度對機體的刺激程度,還有利于鞏固訓練效果的穩(wěn)定性。荷蘭通過多年對職業(yè)足球俱樂部的訓練監(jiān)控驗證,階梯式增加負荷強度比傳統(tǒng)直線逐級增加負荷強度的方式效果更為顯著。
圖7 荷蘭足球負荷的逐級適應性原理
2.5.7 荷蘭足球體能訓練實施過程遵循持久性訓練原則
根據(jù)機體的適應性原理,如果隊員在較短時間內就訓練出較高水平,那么機能下降的速度也會較快;如果通過長期系統(tǒng)訓練穩(wěn)步提高到較高水平,那么機能水平下降的速度也會變慢。圖8提示體能訓練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不可急功近利,拔苗助長,應根據(jù)訓練目標逐級、穩(wěn)步增加負荷強度,以保證隊員能長時間在比賽中表現(xiàn)出最佳的競技狀態(tài)[9]。
圖8 荷蘭足球持久性訓練原則
2.5.8 荷蘭足球體能訓練評價方式通過主觀評定與客觀評價共同實現(xiàn)
主觀評定也稱之為自我感知度(RPE)評定,指教練員將訓練后運動員的主觀感受依據(jù)心率的變化劃分為6~20共15個等級,每個等級配有相應主觀感受描述,且與心率內在關聯(lián)(RPE×10≈心率)[10]。訓練后運動員根據(jù)自身的主觀感受認定自己的疲勞級別。主觀評定具有省時、無痛、易操作的特點,但由于評定結果主觀性較強,因此會產(chǎn)生一定誤差。當教練員感到隊員的主觀評定與實際發(fā)生沖突后,可結合心率、血乳酸、血尿素、肌酸激酶等生理生化指標進行客觀評價,生理生化指標雖較準確,但費時、不易操作。兩種方式可互為補充,并對訓練過程實施科學有效監(jiān)控。
1)荷蘭足球規(guī)避以往以跑動距離和能量消耗為評定指標的傳統(tǒng)評價方式,轉而開辟一條新的思路,從體能消耗的目的任務入手,從完成戰(zhàn)術任務的視角出發(fā),以完成任務的效率和次數(shù)作為評價體能狀態(tài)的核心指標。
2)荷蘭足球體能訓練涵蓋身體素質與實戰(zhàn)對抗兩方面訓練內容。通過身體素質訓練提高動作質量水平,通過實戰(zhàn)對抗訓練提高動作次數(shù)頻率,從而有效提升專項體能狀態(tài)。
3)荷蘭足球體能訓練方式包含實戰(zhàn)的基本元素:球、對手、競爭、方向,其訓練過程通過增加訓練負荷和減少恢復時間兩種方式協(xié)同配合共同實現(xiàn)。
4)荷蘭足球體能訓練計劃圍繞比賽時間設定,設置負荷強度遵循機體的逐級適應性原理及持久性的訓練原則;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遵循均衡與優(yōu)先發(fā)展的原則。
5)荷蘭足球體能訓練評價方式通過主觀評定與客觀評價共同實現(xiàn)。
[1]劉丹.足球體能訓練[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2]張輝.戰(zhàn)術任務視角下足球專項體能評價指標的構建[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4(5):115-118.
[3]龔波.我國職業(yè)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研究[J].體育科學,2005,25(10):90-95.
[4]王君.中國職業(yè)足球運動員間歇耐力測試情況分析與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24(4):60-62.
[5]李靜.國內外足球專項體能訓練理論研究進展[J].體育科學研究,2006,10(1):28-32.
[6]伍少利.足球運動員的體能特征及訓練應注意的問題[J].中國體育科技,2009(2):36-38.
[7]水祎周,黃竹航,耿建華.國外足球運動體能訓練前沿熱點與演化分析——基于科學知識圖譜的可視化研究[J].體育科學,2016(1):67-78.
[8]Huijbers J.en P.Murphy.Totaalcoachen begeleiden met Action Type[M].Nieuwegein:Arko Sports Media,2006.
[9]Verheijen R.Handboek voetbalconditie[M].Leeuwarden:Uitgeverij Eisma,2010.
[10]崔東東.三種足球體能評價模式的比較[J].體育學刊,2009(5):75-78.
責任編輯:喬艷春
Concept of Football Fitness Training in Holland
ZHANG Hui
(School of Sports Training,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The author used the literature reviews,video observation,logical analysis and so on,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hysical training theory of football in Holland,and combining exercise physiology know ledge and the different physical fitness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e w ith different physical fitness levels,starting from the purpose and the task of physical consumption,summed up the Holland football fitness training theory by completing the tactical task as the basic starting point,improving the players running ability as themain entry point,evaluating the time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action as the core indicators.The author exam ined the basic theory of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in a new perspective,and combined w ith practice,puts forward the core concept of Holland football fitness training.The purpose is to supplement and perfect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football fitness training in China,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in china.
modern football;special physical fitness;training concept;fitness characteristic
G843
A
1004-0560(2017)04-0006-06
2017-03-15;
2017-06-22
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3CTY004);2013年遼寧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基金項目(WJQ2013031);2012年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724SS12117)。
張輝(1982—),男,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