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艷
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對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預習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怎樣才能讓學生觀看微視頻預習,并在自己的課堂大放異彩,收獲高效呢?我認為“有效的預習”就是法寶!
一、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必要性
(1)預習能開拓聽課思路。慕課是經過上課老師精心準備在線共享的教學資源。學生可以方便快捷地進行預習,做到心中有數。這樣他們上課的時候就容易跟上老師上課的思路,甚至跑到老師思路的前面。
(2)預習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通過慕課預習,可以解決一些自己能弄明白的問題;而對不懂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這樣上課時就能集中注意力去聽老師講解;而且疑難處由于自己預習時思考過,再聽老師講解就容易明白。這樣,學習內容更集中,目的性更強。同時由于一部分知識自己已經搞懂,這樣就能節(jié)省一些時間來更深入地思考疑難問題,歸納并學習老師解題的思路和方法。
(3)預習有助于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小學階段不但要學習有關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進行課前預習便是良好的習慣之一。在預習過程中,學生觀看慕課,就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自己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作為問題提出來。
(4)預習可以發(fā)展自學能力。在知識大爆炸的今天,學生通過慕課上精彩的視頻效果,拓展了自己的知識面,更加適應當今社會。更重要的事學生將來要走出學校走向社會,需要接受大量新的事物,這就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在小學階段獨立地做好預習就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
二、預習的策略
(1)積極動員 逐個擊破。提起多媒體電腦,不知讓多少家長擔憂,感覺孩子都是在上網玩游戲,哪里是在找資料,學習呢?面對家長的煩惱,學生的困惑,教師就一定要制作成真正對學生有所幫助的慕課,讓家長信任你,學生有所模仿,知道該在線何時預習、預習什么、預習多少,哪些是單元的重點、難點。老師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重點是老師要根據課堂教學的進度,制定切實可行的預習視頻,讓家長和孩子在一起通過親子預習的方式。
(2)在校有效指導慕課課前預習的方法。埃德加、富蘭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怎樣學習的人”現代的教育對學生的要求已經不是“學到什么”,而是“學會怎樣主動學習”。因此,語文教師應在語文課前制作慕課小片的時候,一定要用心,對學生的預習有真正的幫助。
第一步:聽錄音,品讀課文
大家都知道,聽到抑揚頓挫的課文錄音,會讓學生對文本產生巨大的聯想,所以讓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先聽錄音,然后再讀文是多么好啊!所以讓學生預習的第一步就是通過聽課文朗讀三遍,然后再讀課文,來印證自己的判斷與課文內容是否一致,這一步的目的主要是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步:看慕課短片,明確學習要求。
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然而精彩的短片,一下子就能吸引學生。教師在每節(jié)課前都要精心制作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要求讓學生在上課前就明確學習的目標。拿到一篇新課文,由于會有一些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
第三步:借助PPT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學生在前兩步粗知課文的基礎上再讀課文,這時,讀書可用普通話大聲地朗讀,同時借助PPT,畫出課文中不會讀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詞,然后利用工具書字典、詞典,查出這些字音,自己動手解決這些問題,以便第二天到課堂上與同學討論,這樣既提高了學生掌握漢字和使用工具書的能力,也有利于掃除語言文字上的障礙,更便利了學生順利地讀懂課文。生字認識了,然后就是朗讀課文,就可以放聲誦讀了
第四步:精讀課文,初步理清文章脈絡
慕課課堂改變了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給中國教育事業(yè)帶來一定沖擊。作為一種教育新型形式,我們教師利用慕課撼動了傳統(tǒng)的預習方式。
例如:學生在預習《再見了,親人》一文中,我在課前設計三種慕課小片?;A知識部分--能力提升部分--拓展部分--影片。課堂上進行教學時,我們一下子就能掌握文章的脈絡:大娘→小金花→大嫂→車站送別。大部分學生都能把握要點,能悟出作者的思路。更可喜的是有很多學生都看過影片以后,對文章表達的意思有了更深的理解,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預習是課堂的延伸,提高的是課堂效率。預習更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的最近的發(fā)展區(qū),以便進一步的確定當堂課的重難點、課堂知識容量和教學進度等目的,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為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提供合適的土壤,慕課課堂成為師生、生生間雙向交流的場所,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
參考文獻:
[1]《慕課跨入新時代》.
[2]《慕課對語文教學的改變》.
[3]《魏書生文選》(第一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