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娟
摘 要: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給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注入一股新鮮的血液,讓語文教學呈現(xiàn)更多彩的表現(xiàn)方式。如何達到這種效果,這就需要執(zhí)教者找出它們結合的切入點。找準這個切入點,將會有助于我們的教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語文課程 課程整合
哈佛心理學教授鮑里斯塞得茲說:“教育的原則不是形成多少習慣,而是讓他們創(chuàng)造再生力量?!比缃瘢S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成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逐漸受到教師與學生的青睞。教師與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為自己的教與學添光增彩。如何把多媒體的運用和課程的教學有機的整合起來,就語文的教學,筆者淺談自己的一點感悟。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逐步養(yǎng)成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yǎng)。多媒體的恰當使用就為語文課程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提供一個很好的媒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什么時候用以及怎么用,這應該是我們教師關注的焦點。從自己教學與聽課的經(jīng)歷中,筆者覺得恰當?shù)暮蠒r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與增添語文味,想達到這樣的效果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上課要有趣,課上得有趣,學生就可以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如何引發(fā)這種趣,關鍵之一在學習課文之前要吊足學生的胃口。如營造一個很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這時多媒體的使用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如在一次公開教學中,時間定在下午第一節(jié),學生在這段時間很容易精神疲憊,狀態(tài)不佳,而上的課恰恰是充滿激情與力量的《安塞腰鼓》,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上課熱情,在開頭我以一首充滿激情的歌《我相信》作為導入背景。由于選用的歌曲學生熟悉并且歌曲律動感很強充滿激情,學生很容易被吸引,再加上我用“就像歌詞里說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沒有地平線,為什么他能夠這么自信,歸根結底在于他對生命的熱愛!有人說生命是盛開的鮮花,用它艷麗的花瓣鋪就人生的道路,生命是美妙的樂章,用它動人的音符譜寫人生的篇章。生命如此精彩,引來無數(shù)人對它的贊嘆謳歌,今天我們就跟著劉成章的《安塞腰鼓》去感受西北漢子是如何詮釋生命之歌吧!”這樣的話把歌詞的內(nèi)容與文章的主題串聯(lián)在一起,一方面打退了學生上課前的昏昏欲睡的睡意,另一方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學生的狀態(tài)很好,充滿激情,無論是課文的朗讀還是課文的分析,學生的表現(xiàn)與課文所傳達的感情有著很好的契合,因此這堂課也得到很多老師的認可與贊賞,說上出了語文味。我想達到這樣的效果與開頭的歌曲導入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二、突破重難點,神來之筆
教學的成功之處就是與引導學生理解了文章。而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文章是我們在教學中的任務。初中學生由于自身的經(jīng)歷體驗的有限以及自己理解能力的有限,因此在對文章主旨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難。此時若能巧用多媒體信息資源,則如神來之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在一次聽課過程中,一位老師運用視頻重難點突破上的方法上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在教學《孤獨之旅》時,主人公杜小康在孤獨中不斷成長,當文章的最后杜小康在草里看到一顆白色的東西,他驚喜地跑過去撿起,然后朝窩棚大叫:“蛋!爸!鴨蛋!鴨下蛋了!”這句話不僅表現(xiàn)了他當時看到鴨蛋的驚喜,更體現(xiàn)了他經(jīng)歷一系列的挫折成長的欣喜。而后一種欣喜更值得揣摩品味。一開始老師揣摩這種感情時,通過學生的表演朗讀來突破,學生抓住“驚喜”這個詞,將“蛋!爸!鴨蛋!鴨下蛋了!”這句話用非常激動的語氣讀出來了,可以說已經(jīng)讀的不錯了。可是聯(lián)系整篇文章,杜小康在經(jīng)歷了這么多的磨難后,當看到他們的鴨子長大了,下蛋了,他可以實現(xiàn)他的愿望了,想到這些,他的這句話僅僅是開心嗎?僅是這種語言,他的表情是怎樣?文章沒有寫出來,所以學生也不能想的那么深。這時老師插入了《草房子》的電影中有關這一情節(jié)的片段。在這一片段中,當杜小康手捧鴨蛋,喜極而泣地說出這句話時,班里的學生發(fā)出“哦!”的一聲。從這一片段中學生更好地理解了原來這種驚喜里不僅僅是開心,同時還有更多的感情。而這種感情的表達不是僅僅看字面,更是通過全文來理解,進而很好的表現(xiàn)為不同的表情。所以當看完這個片段時,學生對杜小康的成長更有一份深的理解與贊賞,當老師要求學生再一次地讀這句話時,學生的朗讀中加了表情,朗讀得更有味道了。
三、自主學習,有力助手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是教學的根本。學習方法多種多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學習已經(jīng)成為一種高效途徑。引導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查閱、篩選、整理信息,最后利用多媒體在課堂展示。如在綜合性學習—黃河我的母親,這一課時,我就讓學生自主去查閱資料。通過事先分組,將全班分為四組:任務分別是:黃河知多少(地貌特征)、與黃河有關的民間故布置各自學習任務。學生根據(jù)自己的任務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查閱相關信息,進行篩選整合,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在那節(jié)展示課上,學生表現(xiàn)積極踴躍,查閱的信息豐富,有的學生不僅完成本組的任務還完成了自己喜歡的任務。我想這樣的學習不僅僅是成果豐碩,另外學生在準備的過程中學習了更多。這比傳統(tǒng)上老師的講解效果要好多了。
以上的幾點是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在多媒體運用與語文教學的整合中的一點感悟。合理恰當合時的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為我們平時的教學提供很好的幫助,豐富我們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藝術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水平。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技術只是我們教學的一種媒介,一種輔助工具,課堂中學生是主體,老師是主導,不能被多媒體束縛住。言而總之,在多媒體與課程整合中,我們要尋找到切入點,充分發(fā)揮新型技術的優(yōu)點,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添色增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