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男
[摘 要] 改革細胞生物學理論教學模式,目的是提升本科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針對目前細胞生物學教學現狀,結合教學過程嘗試,著重討論了“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從激發(fā)興趣、樹立信心、提高自控能力及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等方面對自主學習模式下細胞生物學理論教學改革進行了初步探討。此次改革就如何培養(yǎng)、提高學生細胞生物學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提出了幾點建議,對我校自主模式下的教學改革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 自主學習;細胞生物學;理論;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7) 08-0094-02
20世紀50年代以來,伴隨著信息接收范圍的不斷擴大,自主學習成為了教育學領域關注的熱點。認知建構主義學派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的過程 [1]。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既是知識的構建者又是學習的主體。培養(yǎng)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教育模式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率。縱觀國內外研究現狀不難發(fā)現,自主學習模式是對完全以教師為教學中心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補充,能充分改善學習者在各種學習中對教師的過分依賴,自主學習模式下的課堂教學改革有助于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習者獨立思考、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細胞生物學是以細胞為研究對象,從整體水平、亞顯微水平、分子水平三個層次,以動態(tài)的觀點,研究細胞和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細胞的生活史和各種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學科[3]。自從我校生命科學院成立以來,細胞生物學就是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專業(yè)的學科必修課和主干課,是學生在我校的醫(yī)學大背景下理解疾病形成中的遺傳和分子生物學過程的基礎,是理解包括分子靶向、干細胞療法等新穎的轉化醫(yī)學手段的基礎,其學科地位不可替代。但由于細胞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前沿領域,知識更新快、內容豐富且深奧難懂,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這是一門難學、難記、又容易“掛科”的枯燥科目[4]。僅靠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難以提高教學效果。因此,為了提高細胞生物學課堂教學質量,使學生在有限的學時中既能具備扎實的細胞生物學基礎知識,又能利用大學校園便捷的網絡環(huán)境、豐富的圖書館藏、開放的科研教學網絡平臺培養(yǎng)終生學習能力,我校細胞生物學教研室教師將積極開展以“自主學習、小組研討”為主要形式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改革。
一 充分展示緒論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緒論課是一門課程的開始,這節(jié)課的效果直接影響學生對細胞生物學的學習興趣、學習質量,甚至影響學生今后深造的專業(yè)選擇。首先,在緒論課中用生動的語言介紹細胞生物學領域的一些新發(fā)現、新技術、新興的研究領域、著名科學家的事跡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聯等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尤其是針對本校以醫(yī)學生為主的特點加強轉化醫(yī)學中前沿細胞生物技術的介紹,挖掘學生潛在的主動學習興趣;其次,在授課過程中采用多媒體動畫演示細胞培養(yǎng)、原位雜交、胚胎干細胞分離等經典細胞生物學實驗過程,化靜為動、化微觀為宏觀、化抽象為具體,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 成立小組,啟發(fā)學生關注細胞生物學領域的研究熱點
緒論課結束后教師根據細胞生物學領域研究熱點設計話題,如:誘導多功能干細胞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前景、基于細胞自噬與細胞凋亡的抗腫瘤新策略、非編碼RNA的類型及其在細胞中的作用、細胞衰老機制的研究現狀等。讓學生們自己結成5人左右的小組并推選組長,每組學生挑選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負責關注本領域的新聞、新的科學發(fā)現、新的成果應用等信息,并階段性總結匯報。此項措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按計劃學習,專時專用、講求效益,獨立鉆研、務求甚解,查閱工具書和資料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嚴謹學習態(tài)度。
三 聯合應用問題式、小組研討教學方法,增強課堂互動性
問題式、小組研討教學方法與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比,增加了課堂互動,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一些內容較簡單或與其他內容有一定重疊或具有總結性的章節(jié) [5],如細胞增值與周期調控的學習時,課前拋出問題“闡述證明染色體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在相同的位置上可能發(fā)生部分交換的實驗思路”,并說明隨后將針對該問題進行小組研討。在教師進行簡短講授后,學生按課堂分組查閱文獻資料并隨堂研討。充分討論后,每組推薦一名同學闡述對該問題的小組見解,教師引導和鼓勵其他學生對他組觀點提出補充或質疑,最后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課堂上的互動研討需要學生隨時觀察、思考,有助于教師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并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 建立開放的細胞生物學教學科研網絡平臺
由課程中心、資源中心、教師中心、服務中心、社區(qū)統(tǒng)計信息構成的浙江中醫(yī)藥大學知識管理平臺是一個全開放式的網絡化建設平臺,我們依托此平臺建立細胞生物學教學科研網絡平臺,學生在此平臺可查詢該課程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案、習題集、實驗講義與實驗指導、多媒體課件、輔助圖書資料、精品課程建設、實驗視頻、科研熱點前沿等信息,學生還能夠通過此平臺對課程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進行反饋?;谠摼W絡平臺的細胞生物學教學活動,使學生學習達到圖文并茂、聲像俱佳的交互式教學效果,在線播放的動畫、視頻使抽象的知識內容形象化、具體化,為學生自主、個性化學習提供學習方法、學習資源和交流平臺。
五 改革傳統(tǒng)“期末一卷定乾坤”考核方式,樹立學生學習信心
細胞生物學課程期末總評成績由平時成績(50%)和期末試卷成績(50%)構成,其中平時成績又分為:隨堂考核成績(60%,隨堂研討學生互評及教師點評)、綜合能力成績(40%,教師對各組提交的熱點問題階段性總結進行評價)。這種考核方式,強調過程學習,既能使學生杜絕突擊學習、應付考試的不良學習習慣,又能減輕壓力、樹立信心、提高學習積極性。
六 設立自主學習能力評價指標,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教研室在學習目的、內容、計劃、方法、效果這幾部分設立評價指標,制作調查問卷,調查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輔助教師和學生發(fā)現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學習習慣,糾正學習態(tài)度。(見表1)
大學生是新世紀科學技術的掌握者、運用者和創(chuàng)造者,是國家未來高素質勞動者的主力軍,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要想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大學生,其核心是培養(yǎng)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6]。因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育模式已成為我國從政府到科學界、教育界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作為自主學習模式下細胞生物學理論教學的實踐者,我們會努力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積極轉換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將如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納入教學改革的研究中。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堅持不懈地推進“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我們從培養(yǎng)學生興趣、鉆研教學方法、注重情感投入、提高學生自控能力及探索教學效果評價等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周開顏.高校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4).
[2]衛(wèi)瑋,李中杰.促進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研究[J].科教導刊,2012(19).
[3]李蕤.細胞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重要基礎學科[J].合肥聯合大學學報,2000(1).
[4]余曉麗,等.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6).
[5]楊靜,等.自主學習模式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理論教學改革初探[J].高校醫(yī)學教學研究,2015(2).
[6]田大新.發(fā)揮實驗室科研優(yōu)勢激發(fā)大學生自主學習與創(chuàng)新潛力[J].中國高??萍?,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