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蘭 馬金祥 謝曉元
(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腎病內(nèi)科,青海 西寧 810000)
高血壓腎損害患者血清胱抑素C、白細胞介素- 10、尿NAG和微量白蛋白的檢測及臨床意義
馬金蘭 馬金祥1謝曉元
(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腎病內(nèi)科,青海 西寧 810000)
目的 觀察高血壓腎損害患者血清胱抑素(Cys)C、白細胞介素(IL)- 10、N- 乙酰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微量白蛋白(mAlb)檢測的臨床價值。方法 35例高血壓腎損害患者為觀察組,30例無明顯器質(zhì)性疾病的體檢成人作為對照組,檢測兩組血清中CysC和IL- 10、尿中NAG和mAlb的含量。結果 觀察組腎穿刺病理特征為典型的高血壓腎損害的表現(xiàn),觀察組和對照組中血清中CysC和IL- 10、尿中NAG和mAlb的表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關分析顯示CysC和IL- 10、NAG和mAlb表達無相關性。結論 血清中CysC和IL- 10、尿中NAG和mAlb的異常表達是高血壓腎損害的重要特征。
高血壓腎損害;胱抑素C;白細胞介素- 10;N- 乙酰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微量白蛋白
高血壓腎損害是高血壓并發(fā)癥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可以發(fā)展為終末期腎病并引起死亡〔1〕。臨床上評估腎功能最好的指標是腎小球濾過率(GFR),主要依靠血清肌酐,但是臨床中發(fā)現(xiàn)肌酐受肌肉、年齡等因素的影響較多〔2〕。血清胱抑素(Cys)C是新近觀察到的慢性腎臟疾病早期診斷的血清學指標,與肌酐有較好的線性關系〔3〕。研究顯示血清中白細胞介素(IL)- 10可能與腎損傷有一定關聯(lián)〔4〕。尿中N- 乙酰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微量白蛋白(mAlb)的含量是診斷早期腎損害的生物學標記物〔5,6〕。本文分析高血壓腎損害患者病理特征及血清中CysC和IL- 10的表達、尿中NAG和mAlb含量的特點。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腎病內(nèi)科35例高血壓腎損害患者為觀察組,年齡41~86歲,平均65.4歲。其中男18例,女17例;均經(jīng)腎穿刺病理活檢證實。30例無明顯器質(zhì)性疾病的體檢成人為對照組,年齡34~68歲,平均56.7歲。其中男15例,女15例。兩組年齡與性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血清中CysC和IL- 10、尿中NAG和mAlb的檢測方法 兩組均留取清晨中段尿,并檢測NAG和mAlb,同時抽取空腹靜脈血3 ml,檢測血清中CysC含量。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血清中CysC的含量,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檢測血清中IL- 10的表達。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尿中mAlb和NAG的含量。操作完全按說明書進行操作,并由檢驗科主管技師進行指導,做好質(zhì)控工作,減少人為誤差。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AS6.12統(tǒng)計軟件進行t檢驗、線性相關分析。
2.1 觀察組病理特征 均行腎穿刺活檢,表現(xiàn)較為典型。鏡下特征:入球小動脈管壁增厚,血漿浸漬,玻璃樣變性,部分腎小球毛細血管基底膜缺血性皺縮和缺血性硬化,部分腎小球可見代償性肥大。腎小管上皮細胞空泡及顆粒變性,灶狀萎縮,可見多灶狀和片狀萎縮的腎小管與代償性肥大的腎小管相間存在,萎縮部位的腎小管可見上皮細胞再生現(xiàn)象。腎間質(zhì)多灶狀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伴纖維化,細動脈管壁玻璃樣變性,管壁增厚。部分間質(zhì)的病變與硬化區(qū)相對應。
2.2 兩組血清中CysC和IL- 10、尿中NAG和mAlb表達的比較 兩組血清中CysC和IL- 10、尿中NAG和mAlb的表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觀察組血清中CysC和IL- 10、尿中NAG和mAlb表達相關性分析結果 觀察組血清中CysC和IL- 10、尿中NAG和mAlb的表達均無相關性(P>0.05)。
表1 兩組血清中CysC和IL- 10、尿中NAG和mAlb表達的比較
高血壓屬于血管神經(jīng)運動障礙性疾病,以體循環(huán)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可以損傷腎、心、腦、眼底等器官。血流動力學因素是病變的始動因素〔7,8〕。本病多見于中老年人,患者常有家族史。在病變的早期,腎臟一般沒有明顯的結構和功能變化,臨床癥狀和體征也較少,后期可導致腎硬化〔9〕。高血壓腎損害以廣泛腎小球入球小動脈透明變性和小葉間動脈肌內(nèi)膜增厚為特征,伴內(nèi)膜下透明樣物質(zhì)的沉積,同時出現(xiàn)腎小球和腎小管間質(zhì)缺血性的表現(xiàn)。本研究結果提示血清CysC、IL- 10及尿NAG、mAlb異常表達是高血壓腎損害的病變特征。CysC的基因屬于管家基因,能在幾乎所有的有核細胞內(nèi)以恒定的速度持續(xù)轉錄并表達,因此CysC在體內(nèi)以恒定的速度產(chǎn)生,且受干攏因素的影響小〔10,11〕。正常生理條件下CysC帶正電荷,能自由通過腎小球的濾過膜,濾過后由近端小管完全重吸收和分解,CysC并不重新回到血液中,同時腎小管也不分泌CysC,因此CysC在血清中的濃度由GFR來決定〔12,13〕。理論上說,應用CysC是一個理想的反映GFR的內(nèi)源性標記物,同時也有觀點證實了這個結論〔14,15〕。IL- 10是炎性抑制因子,其表達下調(diào)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炎性因子的微環(huán)境改變,炎性反應的活性增強〔16,17〕,這也與病理改變中腎間質(zhì)多灶狀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有一定關聯(lián)。尿中NAG是一種溶酶體內(nèi)的酸性水解酶,主要存在于腎臟,特別是存在于近曲小管上皮細胞中,正常尿液中含量很低〔18〕。高血壓發(fā)生時,可因腎臟血流速度的改變引起腎小管缺血、缺氧性的改變,此時溶酶體膜通透性增加,釋放到尿液中的NAG含量明顯增加,而在此時腎小球濾過的蛋白質(zhì)被近曲小管重吸收時,也促進了溶酶體的釋放,使尿中NAG含量進一步升高,因此NAG含量升高對腎小管的損害有明確的診斷意義〔19〕。尿中mAlb含量是目前公認的診斷腎臟早期損害的靈敏指標,健康人中含量甚微,而原發(fā)性高血壓引起的小動脈病變常累及腎血管,可以損害腎小球濾過膜,引起尿mAlb的排出量增加。研究顯示mAlb可以作為預測原發(fā)性高血壓心血管危險的一個獨立指標〔20〕。成守金等〔21〕通過觀察尿液中NAG和mAlb的含量后認為二者是高血壓腎臟損傷早期診斷中靈敏、可靠的實驗室指標。因此尿中NAG和mAlb的含量測定結合血清中CysC含量的測定對高血壓腎損傷的早期診斷可能有更高的價值。
1 Mosenkis A,Kallem RR,Danoff TM,etal.Renal impairment,hypertension and plasma urotensin Ⅱ〔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11;26(2):609- 14.
2 Shah AM,Lam CS,Cheng S,et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nal impairment and left ventricular structure,function and ventricular- arterial interaction in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2011;29(9):1829- 36.
3 秦望森,鄧予暉,劉章鎖.胱抑素C、C反應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在高血壓腎損害診斷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6(11):2058- 60.
4 李麗娟,朱彩俠,于 欣,等.白細胞介素- 10和腫瘤壞死因子- α與高血壓腎損害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綜合臨床,2011;27(1):5- 8.
5 何 彪,張健生,吳釗坤,等.血清β2- 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在高血壓病早期腎損害診斷的意義〔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7):9- 10.
6 江 艷,龍崢嶸.尿NAG和mALB聯(lián)合檢測在診斷早期腎損傷中的價值〔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0;7(6):487- 8.
7 Xu X,F(xiàn)ang Y,Ji J,etal.Clinical value of urinary kidney biomarkers for estimation of renal impairment in elderly Chinese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J〕.J Clin Lab Anal,2008;22(1):86- 90.
8 鐘方明,高艷香,鄭金剛.高血壓腎損害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日友好醫(yī)院學報,2015;29(6):364- 5.
9 鄒萬忠.腎活檢病理學〔M〕.第3版.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4:264- 5.
10 魏麗麗,徐新娟,珠勒皮亞·司馬義,等.血清胱抑素C在高血壓患者腎功能評價中的應用〔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4;22(1):79- 81.
11 劉麗琴,王 捷,袁仁善,等.胱抑素C與早期腎功能損害的關系〔J〕.廣東醫(yī)學,2010;31(24):3256- 8.
12 羅奇智,曾彩鳳.血清胱抑素C對高血壓早期腎損害的診斷價值〔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0;7(2):101- 3.
13 張 漩,胡恩貝,金 強,等.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在高血壓腎損害早期診斷中的意義〔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2;37(1):89- 91.
14 李朝霞,帥小明,羅敏琪,等.血清胱抑素C對診斷早期腎功能損害的臨床價值〔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24(16):2803- 4.
15 鐘瑞雪,方詠紅,周少雄,等.胱抑素C和超敏C反應蛋白聯(lián)合檢測在糖尿病早期腎損害診斷中的價值〔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8;5(1):12- 3.
16 陳俊民,程 文,郭瑞瑞.高血壓腎損害患者腎動脈阻力指數(shù)、TNF- α和IL- 10的變化及其相關性〔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19(7):1177- 9.
17 陳明榮,李春梅.血清炎癥因子與老年高血壓腎損傷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21):6088- 9.
18 Li H,Liu LT,Zhao WM,etal.Effect of traditional and integrative regimens on quality of life and early renal impairmen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J〕.Chin J Integr Med,2010;16(3):216- 21.
19 Skalova S.The diagnostic role of urinary N- acetyl- beta- D- glucosaminidase (NAG) activity in the detection ofrenal tubular impairment〔J〕.Acta Medica(Hradec Kralove),2005;48(2):75- 80.
20 鄭永生.尿微量白蛋白的臨床診斷價值與應用〔J〕.中國實驗室診斷,2003;5(2):118- 9.
21 成守金,羅云杰,許賀春.尿液mAlb、β2- MG、NAG聯(lián)合檢測對高血壓病早期腎損害的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研究,2012;25(5):489- 91.
〔2016- 07- 19修回〕
(編輯 苑云杰)
馬金蘭(1979- ),女,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腎臟病研究。
R544.1
A
1005- 9202(2017)15- 3712- 02;
10.3969/j.issn.1005- 9202.2017.15.030
1 青海大學醫(yī)學院動物外科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