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英
摘 要:愛國主義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既是推動社會發(fā)展、人民團結的重要力量,也是幫助中國在國際競爭中保持自主自強的基礎之一。文章針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從校園文化建設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的角度出發(fā),提出愛國主義教育深入校園的策略。
關鍵詞:愛國主義;思想政治;文化建設;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4-0008-01
在中華民族的長期奮斗進程中,愛國主義作為偉大的精神力量,既塑造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也植根于入每個中國人的思想深處。而在全球一體化程度不斷深化、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大學生作為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教師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就更為必要。
一、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現狀
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從總體上看呈現著積極、健康、向上的態(tài)勢,具有很高的愛國熱情,但部分大學生對愛國主義還存在著一定的誤解,缺乏理性認識。綜合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全球一體化帶來的沖擊。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世界新一輪的科學技術革命浪潮逐漸掀起,在此影響下經濟飛速發(fā)展,這也推動了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使各國家民族交融不斷加深。首先,全球化弱化了大學生的民族意識。一些大學生在外來思潮的影響下,認為世界的一體化將使得國與國之間的矛盾逐漸弱化,取而代之的則是信息、資源、文化共享的“大同”社會,全球利益要高于本國本民族的利益,導致國家意識逐漸淡化。其次,“經濟至上”弱化了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fā)展,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也異常緊密,西方經濟繁榮讓部分大學生產生了經濟高于政治的錯覺。
(2)互聯網帶來的沖擊。互聯網的高速發(fā)展使得信息傳播極為便利,在此環(huán)境下,各種謠言和不當的言論傳播開來,污染了互聯網環(huán)境的同時,也污染了大學生的思想。同時,還有部分大學生受一些外來思想的沖擊,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受到影響,影響了他們的愛國情感,動搖了他們的愛國熱情。
二、愛國主義深入大學校園的途徑
從我國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現狀來看,大學生的愛國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簡單的灌輸和傳授上面,要從根本上對大學生的愛國情緒進行科學引導,從精神和物質方面進行雙重建設,只有讓愛國主義深入到校園當中,愛國主義教育才能收到實在的效果。
(1)建設優(yōu)質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物質資源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根本,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應既有廣度也有深度,這樣一方面能保證教育資源優(yōu)質,另一方面能豐富教育方式。如設置愛國主義教育課程、邀請愛國模范人士來校演講、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燕京理工學院就與企業(yè)進行合作,將具有愛國精神以及學校特色匹配的企業(yè)設置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并介紹了企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發(fā)展狀況以及該公司在祖國航天領域里的實際應用成果。一幅幅圖畫、一件件模型,都充分展示了該企業(yè)報效祖國,全心全意為航天事業(yè)服務的理想和使命,展示了團結一心、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開拓創(chuàng)新、勇攀高峰的企業(yè)精神。與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企業(yè)進行合作,一方面減少了經費的支出,另一方面也將企業(yè)精神文化和愛國主義展示給大學生,讓大學生得到了多方面的提升,具有很強的借鑒價值。
(2)建設愛國主義校園文化。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是弘揚和培育愛國主義的重要途徑。它在高校愛國主義教育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營造愛國主義校園氛圍,規(guī)范大學生的不理性行為,引導大學生形成與時俱進的愛國精神。在建設愛國主義校園文化時,首先,要注重精神資源的建設,在制定校規(guī)校訓時加入愛國主義的內容,如孟子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理念、顧炎武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以及周恩來同志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等。其次,要注重實踐教育,組織大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舉辦愛國主義征文活動等。同時,教師還要讓愛國主義教育深入到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在校園電臺中定期加入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在校園里懸掛愛國主義的橫幅和標語等。其他如科技競賽、志愿活動、社團活動等,也會使愛國主義教育更接地氣。這樣,大學生們積極進行愛國主義實踐,極大地提升了內在驅動力,有利于成為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
三、結束語
總之,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源泉。因此,建設優(yōu)質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建設愛國主義校園文化,有利于豐富愛國主義的文化內涵,構建和諧社會價值體系,為新時期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提供價值導引。同時,關注大學生的需要,將愛國主義教育深入大學校園,不僅推動了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發(fā)展,而且對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楊慧娟.經濟全球化下愛國主義教育的必要性淺析[J].黑河教育,2016(07).
[2]樸晶.網絡謠言的社會危害及其防治[J].人民論壇,2014(20).
[3]程麗麗,曲一歌.校園文化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的作用與途徑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