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馬克思“雙重使命”說再探

        2017-09-01 12:52:41李士珍王奇昌
        教學與研究 2014年12期
        關鍵詞:殖民統(tǒng)治馬克思

        李士珍 王奇昌

        [關鍵詞]馬克思;雙重使命;殖民統(tǒng)治

        [摘要]就“雙重使命”說的內(nèi)涵及地位而言,“雙重使命”說只是馬克思在批判英國殖民者給印度帶來深重災難的前提下對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客觀積極作用的肯定,并不是馬克思殖民主義理論的重點,不能充當研究殖民主義的根本性指導理論。就“雙重使命”說的適用范圍而言,其多不適用于19世紀50年代的印度以外的時空環(huán)境,多數(shù)殖民主義行為基本上是赤裸裸的掠奪乃至屠殺。就“雙重使命”的具體效果而言,由于殖民者的掠奪本質(zhì)等因素的影響,“雙重使命”對殖民地的積極影響非常有限,一些地區(qū)遭受殖民侵略后的發(fā)展更多與之前已有的發(fā)展水平相關。

        [中圖分類號]A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257-2826(2014)12-0039-08

        一、序言

        21世紀以來,美化歐洲殖民行為、殖民帝國的思潮在西方世界有了明顯增長?!皻W洲的[種族]滅絕、奴役、殖民地征服、資本主義剝削和帝國宗主權等都被遺忘或贊美……西方施加給它的‘他者,的恐怖被很方便地忘卻和取代”。阿瑪?shù)賮啞ど沧⒁獾綒W洲人對英帝國的懷念:“對昨日帝國(特別是英國)的深切緬懷之情,今天在歐洲(令人驚奇的是,甚至是在美國)又死灰復燃?!庇袑W者指出,美國主流媒體最近幾年也一直鼓勵美國坦白承認其帝國地位并完成其歷史使命。而近些年來,中國社會上一些人也打著學術創(chuàng)新的旗號美化西方列強的殖民侵略行為,認為列強給中國帶來了文明和進步,否定中國革命的必要性,否定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實現(xiàn)國家富強的努力。在這樣的情況下,重溫包括“雙重使命”說在內(nèi)的馬克思關于殖民主義的論述就很有必要。但學界對“雙重使命”說的適用范圍、“雙重使命”的具體效果等問題仍然存有不少爭論。這些爭論直接涉及如何評價殖民主義以及當?shù)孛癖姷姆纯惯@個長久以來爭論不休的問題。筆者不揣淺陋,擬就“雙重使命”說所涉及的相關爭論進行進一步的探討。

        學界對“雙重使命”說能否應用到19世紀50年代的印度以外的時空環(huán)境這個問題分歧較大。林承節(jié)、梁志明等學者認為馬克思“雙重使命”說能夠指導整個殖民主義研究;鄭家馨、高岱等學者承認“雙重使命”說的普遍指導意義,但強調(diào)應對殖民主義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qū)的歷史作用進行具體分析;林華國、葉險明等學者則認為“雙重使命”說并不適用于新航路開辟以來的所有殖民主義行為。對于“雙重使命”的具體效果,學界也爭論頗多。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雙重使命”具有一定效果,但董小川等學者就認為“殖民主義在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中沒有什么進步意義”。

        在筆者看來,對于“雙重使命”說的適用范圍以及“雙重使命”的具體效果,則可以從兩個角度考慮:一是從“雙重使命”說的內(nèi)涵出發(fā),考察其是否可以作為指導殖民主義研究的普遍性理論。二是通過橫向的和縱向的比較考察“雙重使命”的具體效果。通過綜合考察,筆者認為:就“雙重使命”說的地位而言,“雙重使命”說只是馬克思關于殖民主義的諸多論述中的一個精辟論斷,并不是馬克思殖民主義理論的全部,難以充當研究殖民主義的根本指導理論;就其適用范圍而言,并不適用于發(fā)生在19世紀50年代的印度這個時空環(huán)境之外的大多數(shù)殖民行為;就“雙重使命”的具體效果而言,由于殖民者的掠奪本質(zhì)等因素的影響,“雙重使命”對殖民地的積極影響比較有限。

        二、“雙重使命"說之內(nèi)涵及其地位

        分析“雙重使命”說的內(nèi)涵須從對文本的推敲開始。1853年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統(tǒng)治的未來結果》中寫道:“英國在印度要完成雙重的使命:一個是破壞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zhì)基礎?!边@被后人稱為馬克思的“雙重使命”說。

        馬克思對“雙重使命”的具體內(nèi)容有詳細的解釋。關于破壞的使命,他在《不列顛在印度的統(tǒng)治》一文中談到,內(nèi)戰(zhàn)、外侮、革命、征服、饑荒都只是觸動印度社會的表面,只有英國征服者才摧毀了印度傳統(tǒng)社會的整個結構。他精辟地指出:“相繼侵入印度的阿拉伯人、土耳其人、韃靼人和莫臥兒人,不久就被印度化了——野蠻的征服者,按照一條永恒的歷史規(guī)律,本身被他們所征服的臣民的較高文明所征服。不列顛人是第一批文明程度高于印度因而不受印度文明影響的征服者。他們破壞了本地的公社,摧毀了本地的工業(yè),夷平了本地社會中偉大和崇高的一切,從而毀滅了印度的文明?!痹谒磥?,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第一次從根本上破壞了印度的社會結構,割斷了印度同其一切古老傳統(tǒng)和全部歷史的聯(lián)系。

        關于重建的使命,馬克思指出:“他們的重建工作在這大堆大堆的廢墟里使人很難看得出來。盡管如此,這種工作還是開始了?!彼谐隽擞《鹊恼谓y(tǒng)一、訓練有素的軍隊的建立、新聞出版的自由、土地私有制、以蒸汽動力為基礎的運輸以及將要鋪設的鐵路網(wǎng)。他尤其看重鐵路的作用。與此同時,他也指出,英國殖民統(tǒng)治客觀的積極作用也只是英國殖民者卑鄙動機的副產(chǎn)物:“的確,英國在印度斯坦造成社會革命完全是受極卑鄙的利益所驅使”。他們之所以愿意在印度訓練印度士兵、修筑鐵路,完全是為了占領更多的印度土地,并降低印度的工業(yè)原料價格,只不過出乎他們意料的是印度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走向了工業(yè)化。

        從上面的論述可以得出,在馬克思看來,重建的使命的積極意義是毋庸置疑的,而破壞的使命也具有積極意義:英國首次破壞了印度舊有的社會結構,引起社會革命。“它造成這個革命畢竟是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p>

        馬克思的“雙重使命”說至今還閃耀著天才理論家的光輝,但是否可以作為指導殖民主義研究的普遍性理論則需要考察。一些學者認為“雙重使命”說是馬克思對殖民主義歷史作用的總結,可視其為殖民主義研究的根本指導性理論。此種看法值得商榷。

        首先,在嚴密性方面,“雙重使命”說與剩余價值規(guī)律等學說相比還有相當差距,其是否能夠作為根本指導性理論還有待商榷。雖然“雙重使命”說精辟地揭示了英國在印度殖民活動中的積極作用,但印度并不是馬克思當時研究的重心,而且當時他對印度的了解更多的是通過英國的各種報道,并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因此,不能拔高“雙重使命”說的地位。例如,以“雙重使命”說與剩余價值規(guī)律的對比來說:第一,“雙重使命”說主要由發(fā)表在《紐約每日論壇報》上的《不列顛在印度統(tǒng)治的未來結果》一文闡發(fā),剩余價值規(guī)律主要在《資本論》中論述。前者屬于時評類文章的精辟觀點,而后者屬于學術專著中的重要理論。一般而言,前者的系統(tǒng)性、嚴謹性要低于后者?!恫涣蓄嵲谟《冉y(tǒng)治的未來結果》還留下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例如,對于“要完成”該如何理解,何為完成、判斷完成程度的標準又是什么?亞洲式的社會這個說法是否嚴謹?而且我們也要注意到,時評類文章往往會受到編輯的影響甚至被編輯修改。就馬克思發(fā)表在《紐約每日論壇報》上的文章而言,就曾有論者指出要考慮到他當時不得不采用隱喻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的可能。第二,馬克思提出“雙重使命”說時不懂波斯語和印地語,所依據(jù)的是二手資料。他直到晚年才大量收集關于印度的資料,整理成《印度史編年稿》等材料。剩余價值規(guī)律則不同。寫作《資本論》時,馬克思已經(jīng)在當時資本主義最為發(fā)達的英國生活多年,對資本主義社會有著親身的體驗,而且已經(jīng)完成了對政治經(jīng)濟學的批判;既可以從英國較為完善的社會統(tǒng)計中得到詳實的數(shù)據(jù),又能夠通過與亞當·斯密、李嘉圖等學者的思想碰撞中獲益。這是他19世紀50年代的印度研究所不能比擬的。endprint

        其次,“雙重使命”說并不是馬克思對英國在印度殖民活動的歷史作用的全部評價,而且在他的著述中對殖民主義的批評是主要的。馬克思對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批判是論述“雙重使命”的前提。他在《不列顛在印度的統(tǒng)治》一文中指出:“不列顛人給印度斯坦帶來的災難,與印度斯坦過去所遭受的一切災難比較起來,毫無疑問在本質(zhì)上屬于另一種,在程度上要深重得多?!迸c此同時,他認為“雙重使命”只是刺激了印度的發(fā)展,印度人民想在未來享受這些發(fā)展成果仍需要一定條件。就在《不列顛在印度統(tǒng)治的未來結果》一文中,他強調(diào):“英國資產(chǎn)階級將被迫在印度實行的一切,既不會使人民群眾得到解放,也不會根本改善他們的社會狀況,因為這兩者不僅僅決定于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而且還決定于生產(chǎn)力是否歸人民所有?!北M管“無論如何我們都可以滿懷信心地期待,在比較遙遠的未來,這個巨大而誘人的國家將得到重建”,但這種重建不僅是在“比較遙遠的未來”,而且是有條件的:只要“在大不列顛本國現(xiàn)在的統(tǒng)治階級還沒有被工業(yè)無產(chǎn)階級取代以前,或者在印度人自己還沒有強大到能夠完全擺脫英國的枷鎖以前,印度人是不會收獲到不列顛資產(chǎn)階級在他們中間播下的新的社會因素所結的果實的。”換而言之,在他看來,英國出于殖民掠奪的考慮,客觀上是起到了破壞舊有社會、重建未來社會物質(zhì)基礎的歷史作用,有可能充當“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但是只有等到英國無產(chǎn)階級取得政權或印度人民掌握自己命運時,印度人民才能真正享受到這種重建使命的歷史成果。另外,馬克思是基于19世紀50年代印度的時空環(huán)境提出“雙重使命”說的,對于其他時空的殖民主義則有鮮明的批判。馬克思曾揭露英國議會宣布“用警犬捕殺和剝頭蓋皮是‘上帝和自然賦予它的手段”,還批判了北美殖民地以立法的形式規(guī)定“每剝一張印第安人的頭蓋皮和每俘獲一個紅種人”都給以高額賞金的罪惡行徑??傊?,“當我們把目光從資產(chǎn)階級文明的故鄉(xiāng)轉向殖民地的時候,資產(chǎn)階級文明的極端偽善和它的野蠻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因此對“雙重使命”說的適用范圍要加以審慎考慮。

        三、“雙重使命”說的適用范圍

        “雙重使命”說能否適用于19世紀50年代印度以外的時空環(huán)境,這需要具體的歷史的分析。在筆者看來,至少可以從幾個方面考慮:其一,“雙重使命”說是否適用于英國在印度殖民統(tǒng)治的所有時期?其二,“雙重使命”說是否適用于英國在其他地區(qū)的殖民行為?其三,“雙重使命”說是否適用于其他國家的殖民行為?

        關于“雙重使命”說是否適用于英國在印度殖民統(tǒng)治的所有時期,這需要結合“雙重使命”說的內(nèi)涵加以探討。正如前面提到的,破壞的使命主要是指破壞了印度的手工業(yè)以及相應的社會結構。馬克思指出:“這些家庭式公社本來是建立在家庭工業(yè)上面的,靠著手織業(yè)、手紡業(yè)和手耕農(nóng)業(yè)的特殊結合而自給自足。英國的干涉則把紡工放在蘭開夏郡,把織工放在孟加拉,或是把印度紡工和印度織工一齊消滅,這就破壞了這種小小的半野蠻半文明的公社,因為這摧毀了它們的經(jīng)濟基礎”。而這些都是英國1813年取消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貿(mào)易壟斷權之后才發(fā)生的,此時英國已經(jīng)開始了工業(yè)革命。以紡織品聞名的印度城市的衰敗是1818-1837年期間發(fā)生的,印度社會機體的破壞“與其說是由于不列顛收稅官和不列顛士兵的粗暴干涉,還不如說是由于英國蒸汽機和英國自由貿(mào)易的作用”。

        對于英國殖民者的重建工作如蒸汽機在交通運輸中的使用、鐵路的鋪設而言,時間上要晚于破壞的工作。關于這一點,馬克思說得很清楚:“大不列顛的各個統(tǒng)治階級過去只是偶爾地、暫時地和例外地對印度的發(fā)展問題表示興趣。貴族只是想征服它,金融寡頭只是想掠奪它,工業(yè)巨頭只是想通過廉價銷售商品來壓垮它。但是現(xiàn)在情勢改變了。工業(yè)巨頭們發(fā)現(xiàn),使印度變成一個生產(chǎn)國對他們大有好處,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首先就要供給印度水利設備和國內(nèi)交通工具?,F(xiàn)在他們正打算用鐵路網(wǎng)覆蓋整個印度。他們會這樣做。其后果將是無法估量的?!?/p>

        這說明,“雙重使命”說并不適用于英國對印度的早期殖民統(tǒng)治時期,那么其是否繼續(xù)適用于19世紀50年代之后的時期呢?應該說英國為了更好地掠奪和鞏固殖民統(tǒng)治,破壞舊社會、為新社會奠定物質(zhì)基礎的工作還在進行。但是自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之后,英國的統(tǒng)治方式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開始利用印度舊社會的因素來鞏固統(tǒng)治,“制造并保護那些和英國統(tǒng)治緊系在一起的特權階級;在各種不同的成分中施行均勢和對稱的政策,并且在他們當中鼓勵分裂的傾向和傾軋不和”。在英國這種蓄意的分而治之政策的影響下,印度社會原有的民族、宗教矛盾趨于擴大,最后導致印巴分治和克什米爾問題。印巴分治前后的仇殺導致大量民眾死亡、逃亡,甚至有一種說法認為死亡人數(shù)在1000萬以上、最大的逃亡隊伍近40萬人。甘地迫于現(xiàn)實的紛爭,也接受了分治方案,最后因此遇刺身亡。時至今日,關于印巴沖突、印度國內(nèi)宗教沖突的報道還是屢見報端。

        同理,而在工業(yè)革命還沒有興起之前,英國在其他地區(qū)的殖民活動是談不到有什么“雙重使命”的。正如上面提到的那樣,英國殖民者曾在北美大陸展開了對當?shù)鼐用竦拇笏镣罋?。而在工業(yè)革命之后,屠殺與搶劫仍是英國殖民活動的重要內(nèi)容。例如,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英國就洗劫并火燒了中國圓明園。

        對于“雙重使命”說是否適用于發(fā)生在19世紀50年代的印度這個時空環(huán)境之外的殖民行為問題,首先,要將尚未進入資本主義階段與已經(jīng)進入資本主義階段的國家區(qū)分開來;其次,還要把已經(jīng)開始工業(yè)革命的資本主義國家與還未開始工業(yè)革命的資本主義國家區(qū)別開來。馬克思當時也注意到英國殖民行為與其他國家殖民行為的區(qū)別:“問題并不在于英國人是否有權征服印度,而在于我們是否寧愿讓印度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國人征服而不愿讓它被不列顛人征服?!庇钱敃r資本主義發(fā)展程度最高的國家,因此才有可能將資本主義因素輸入殖民地,其他國家在工業(yè)革命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之前是沒有這個可能性的。關于這一點,歷史已經(jīng)很好證明。

        自新航路開辟之后,西班牙、葡萄牙開始大肆殖民擴張,并建立龐大的殖民帝國。但他們?nèi)蕴幱诜饨ň髦齐A段,雖然兩國憑借暴力等手段掠奪了大量的金銀,但并沒有促進他們國內(nèi)的資本主義發(fā)展,遑論為殖民地奠定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基礎、為落后東方社會奠定西方式社會發(fā)展的物質(zhì)基礎。直到19世紀扎丁美洲國家紛紛獨立時,封建主義色彩很濃的大莊園制還在拉丁美洲占據(jù)重要地位。endprint

        荷蘭曾被稱為“17世紀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但由于一方面其仍有一定的封建殘余,另一方面商業(yè)資本而不是工業(yè)資本在國內(nèi)占據(jù)主導地位,其殖民活動也多是赤裸裸的掠奪。馬克思對此有精辟的論述:“當我們把目光從資產(chǎn)階級文明的故鄉(xiāng)轉向殖民地的時候,資產(chǎn)階級文明的極端偽善和它的野蠻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它在故鄉(xiāng)還裝出一副體面的樣子,而在殖民地它就絲毫不加掩飾了?!痹?9世紀,就有英國的爪哇總督托馬斯·斯坦?!だ査箤商m的殖民行為評論道:“荷蘭東印度公司一心只想賺錢,它對它的臣民還不如過去的西印度種植場主對那些在他們的種植場干活的奴隸那樣關心……它把政客的全部實際技巧和商人的全部獨占一切的利己心腸全都結合在一起”,“展示出一幅背信棄義、賄賂、殘殺和卑鄙行為的絕妙圖畫”。換言之,荷蘭殖民者一方面采用強制手段鞏固當?shù)氐呐`占有制關系,另一方面根本沒有什么重建的行為。

        事實上,即使到了1867年,馬克思還認為當時的歐洲大陸國家“不僅苦于資本主義生產(chǎn)的發(fā)展,而且苦于資本主義生產(chǎn)的不發(fā)展”。,因此西方一些殖民國家在很長時間內(nèi)給殖民地帶來的只是破壞,甚至還有非常落后的野蠻的東西。葡萄牙人于1560年在果阿引入宗教法庭,在1600至1773年問有73人被處以火刑。期望當時那些自身資本主義發(fā)展有限的殖民者在殖民掠奪的同時破壞當?shù)厣鐣呐f制度、建立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的物質(zhì)基礎是不切實際的。所以,“雙重使命”說并不適用于19世紀50年代的印度這個時空環(huán)境之外的絕大多數(shù)殖民行為。

        四、“雙重使命”的具體效果

        不可否認的是,“雙重使命”對殖民地的近代化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由于殖民者的掠奪本質(zhì)等因素的影響,不能高估“雙重使命”的效果。而且殖民地的近代化并非全部由“雙重使命”引發(fā),可能與當?shù)厣鐣脑猩鐣l(fā)展水平有關。以印度為例,在英國殖民統(tǒng)治之下,印度開始了近代化進程。正如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統(tǒng)治的未來結果》一文預言的那樣:“一旦把機器應用于一個有鐵有煤的國家的交通運輸,你就無法阻止這個國家自己去制造這些機器了?!?,鐵路系統(tǒng)在印度將真正成為現(xiàn)代工業(yè)的先驅。”1865年第一輛鐵路機車在印度被生產(chǎn)出來。不過對于英屬印度的發(fā)展,英國學者斯皮爾指出需要“區(qū)別哪些是對已經(jīng)衰敗的現(xiàn)存制度的恢復,哪些是某些新的制度的引進。我們還得進而探討,英國人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將自己的東西帶到了印度,以及他們在多大程度上充當著整個歐洲即西方文化的代理人”。事實上,英國在印度建立的不少制度是在莫臥兒帝國原有制度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他們對于引進西方先進文化一事并不積極。也有學者指出,英國人在引進西方的思想和制度方面速度不快、數(shù)量不多。相反,英國人還積極扶植地方封建勢力。英國人“將柴明達爾變成類似英國地主的人物,將他們的農(nóng)民實際上變成了可以隨時被奪佃的佃戶,將當時遠未全部耕過的自然增值的土地給予他們。”英國曾經(jīng)出于掠奪財富的目的,起初對王公勢力進行打擊,但1857年之后又開始大力扶植這些封建勢力。

        尼赫魯也回應了英國人給印度帶來了繁榮的說法:“印度的經(jīng)濟已經(jīng)進展到在工業(yè)革命以前它所能達到的高級階段了”,但在英國統(tǒng)治之后,“印度越來越成為一個農(nóng)業(yè)國了”?!澳切橛y(tǒng)治最久的印度地方也就是今天最貧窮的地方……毫不疑問,印度最貧窮的部分是孟加拉……在英國人來到以前,孟加拉的確是一個非常富庶繁榮的省份。這些對比和懸殊可能有很多的原因。但是難以漠視的事實就是曾經(jīng)一度這樣富庶繁榮的孟加拉在英國統(tǒng)治一百八十七年之后,有人告訴我們說,英國曾經(jīng)不遺余力地想改善它的環(huán)境,并將那自治的藝術教導它的人民,而到了今天,卻是一群可憐的、為貧窮所折磨的、饑餓所折磨的、饑餓得垂垂待斃的人民!”尼赫魯所言非虛。英國更多地是把印度當作掠奪財富和傾銷商品之地,而非意圖在印度建立現(xiàn)代工業(yè)和擴散現(xiàn)代技術。在1815年以前,英國曾以嚴厲的刑罰來禁止機器工人向國外遷移。

        事實上,對于“雙重使命”的效果,不同的國家或地區(qū)的情況也很不一樣。1957年的一篇報道稱,印度早在幾十年前就受到工業(yè)革命的沖擊,而且已經(jīng)開始深化和擴大,但黑非洲還處于工業(yè)化的最幼年時期。這可能跟印度與黑非洲的原有發(fā)展水平不同有很大的關系。

        在尼赫魯看來,當時的印度社會已發(fā)展到比較高的程度,因此在西方的刺激下很快地走上工業(yè)化道路。馬克思雖然受當時西方人所能接觸到的有關亞洲國家的資料的限制,對印度有頗多批判,但也指出印度棉紡織業(yè)的發(fā)達:“在17世紀末和18世紀的大部分時間內(nèi),要求議會干預東印度公司事務的呼聲又起,不過發(fā)出這種呼聲的已不是商業(yè)階級,而是工業(yè)階級。人們大聲疾呼說,由東印度輸入棉織品和絲織品會使不幸的不列顛工廠主們傾家蕩產(chǎn)。”在勞動力方面,“正如英國當局自己所承認的,印度人特別有本領適應完全新的勞動并取得管理機器所必需的知識?!?/p>

        與印度相比,黑非洲19世紀的社會發(fā)展水平還是比較低的。當時黑非洲不少地區(qū)還處于部落社會發(fā)展階段。印度受到英國機器棉織品的沖擊之后大量工人失業(yè),以至于出現(xiàn)了“織布工人的尸骨把印度的平原漂白了”的說法。但直到1957年部分西方國家試圖開發(fā)黑非洲的礦產(chǎn)時,當?shù)剡€沒有足夠的熟練勞動力。

        如果說這主要是因為英國在印度殖民統(tǒng)治時間長而在非洲殖民統(tǒng)治時間短,那么中國遭受的殖民侵略時間也不長,英國等西方列強還不能像在殖民地那樣隨心所欲地改造中國原有的社會結構以及進行物質(zhì)基礎建設,但中國的工業(yè)化在19世紀也取得了相當成就。如漢陽鐵廠于1894年投產(chǎn),比日本最早的八幡制鐵所早了7年,為當時東方最大的一個鋼鐵廠。這可能與中國在鴉片戰(zhàn)爭之前的生產(chǎn)力已經(jīng)發(fā)展到相當高的程度有關。

        關于破壞的使命的效果問題,學界有過大量的討論。據(jù)英國學者的看法,到1945年絕大部分英國的非洲殖民地都遠未解決改造原有社會結構問題。而且由于非洲歷史上形成的國家和地區(qū)被強行割裂,一些人種和語言相同的群體又被劃分為不同的民族,英國殖民者又蓄意制造當?shù)夭煌后w特別是不同民族的隔閡乃至仇恨,非洲大陸直到現(xiàn)在還是領土糾紛及民族沖突不斷,正常的社會發(fā)展受到很大干擾。而印度在1947年獨立時,種姓制度也還沒有消除。除了種姓制度之外,印度至今仍存一些陋習,例如新娘的嫁妝不夠豐厚就會遭到婆家人的歧視、虐待甚至被焚燒的風俗。但英國殖民者去印度是為了掠奪,而不是推動印度的發(fā)展。他們對印度的一些傳統(tǒng)習俗的政策調(diào)整都是圍繞著一個中心,即維護英國的利益,哪些方面離這個中心越近,哪些方面就調(diào)整得多些。假如跟這個中心沒有關系,即使有利于印度的發(fā)展,英國殖民者也不會主動推動這些習俗的改革。因此絕不能高估“雙重使命”在殖民地的客觀效果。

        五、結語

        馬克思在諸多領域都有獨到的發(fā)現(xiàn),“雙重使命”說就是他在殖民主義研究方面的重要貢獻。但問題在于,“雙重使命”說只是他一篇時評類文章中的觀點,因此需要把“雙重使命”說放在具體的歷史環(huán)境中去分析,不能無限拔高其意義,同時又要在其基礎上深化相關研究。一些學者提出,在認識殖民主義時要依照馬克思的辯證分析方法,既要看到殖民主義的罪惡,又要適當肯定其積極作用。這個論斷并沒有什么問題,但如果一直停留在這個階段,那就是僅將辯證法當作標簽而不是進一步深入研究。恩格斯曾批評過將唯物主義當作標簽而不繼續(xù)深入研究的現(xiàn)象:“對德國的許多青年著作家來說,‘唯物主義這個詞大體上只是一個套語,他們把這個套語當做標簽貼到各種事物上去,再不作進一步的研究,就是說,他們一把這個標簽貼上去,就以為問題已經(jīng)解決了?!睂χ趁裰髁x的研究不能犯類似的把辯證法當作標簽的錯誤。馬克思肯定了英國殖民主義行為對于當時所謂的英國“模范殖民地”的印度所產(chǎn)生的客觀積極效果,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體現(xiàn),但對殖民主義所造成的巨大災難的揭露和批判才是馬克思殖民主義理論的前提和重心所在。我們絕不能因為特定時空的殖民活動有一些客觀的積極作用就美化殖民侵略,否定民族反抗。

        [責任編輯 敖華]endprint

        猜你喜歡
        殖民統(tǒng)治馬克思
        英國殖民統(tǒng)治與尼日利亞的早期工業(yè)化
        殖民統(tǒng)治與盧旺達、布隆迪的族群政治化——以瓦贊改革為例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一個半世紀后的卡爾·馬克思
        在馬克思故鄉(xiāng)探討環(huán)保立法
        人大建設(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6
        淺談西班牙殖民統(tǒng)治時期母國的政治結構
        《緬甸歲月》書中緬甸人形象描寫簡析
        青春歲月(2016年24期)2017-04-15 00:13:13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fā)現(xiàn)
        湖湘論壇(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
        中文字幕欧美一区|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hd| 啦啦啦中文在线观看日本| 亚洲另类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免费 | 国产自拍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观看a级毛片| 好男人日本社区www| 91福利国产在线观一区二区|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跳舞| 国产精品天天看天天狠| 午夜三级a三级三点| 亚洲黄色在线看| 一区二区激情偷拍老牛视频av| 极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熟妇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白白色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好紧好爽免费午夜视频| 日本a级特黄特黄刺激大片|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av| 精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妺妺窝人体色www聚色窝仙踪| 美女胸又www又黄的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青青草国产手机观看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黄色尤物视频| 亚洲天堂男人的av天堂| 久久婷婷五月国产色综合|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日韩极品视频在线观看| 一二三区无线乱码中文在线 | 成人av综合资源在线| 久久精品无码av|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 在线观看国产自拍视频| 久久久中文久久久无码|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男女羞羞的视频免费网站| 久久免费看黄a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