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秦 晉
(作者單位:河北省邯鄲學院武安分院)
2017年高考沖刺模擬卷
第Ⅰ卷(選擇題 共44分)
本卷共11小題,每小題4分,共4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滴灌是現代農田灌溉最節(jié)水的灌溉技術之一。目前滴灌技術在我國推廣很難。下圖為我國西北地區(qū)某地滴灌技術應用示意圖。據此完成1~3題。
1.該地區(qū)采用滴灌技術的主要目的是
( )
A.降低輸水管道坡度 B.營造田園景觀
C.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D.減輕病蟲害
2.滴灌技術最適用的農作物是
( )
A.葡萄 B.玉米
C.小麥 D.高粱
3.目前,影響我國西北地區(qū)滴灌技術推廣的限制性社會經濟因素是
( )
A.水資源不足 B.農業(yè)科技落后
C.信息交流不便 D.經濟成本較高
圣馬太島位于白令海中北部海域,面積為332平方千米,夏季島上多霧,島上覆蓋著茂密的灌木叢和厚厚的地衣,幾乎沒有植食性動物。二戰(zhàn)期間,美國海岸警衛(wèi)隊在該島建立了一個無線電導航站。為保證駐島人員基本的食品供應,1944年引進并放養(yǎng)29只馴鹿,以應付緊急狀況時食物供應。二戰(zhàn)后,駐島人員陸續(xù)撤離。20世紀80年代,該無線電導航站被徹底廢棄。下圖示意圣馬太島的位置及六次該島馴鹿數量變化統(tǒng)計情況。據此完成4~6題。
4.20世紀80年代美國廢棄圣馬太島無線電導航站的主要原因是
( )
A.氣候環(huán)境惡劣 B.跨洋航班減少
C.飛行成本增加 D.導航技術進步
5.甲地夏季的主要風向是
( )
A.東南風 B.西南風
C.東北風 D.西北風
6.1963年以后,圣馬太島上馴鹿數量迅速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氣候陰冷潮濕 B.淡水資源不足
C.人類過度捕殺 D.生態(tài)過度超載
大氣中CO2濃度與森林植被活動息息相關,森林的碳代謝影響著林區(qū)CO2的時空變化,同時,林冠層(圖1)的CO2時空變化又影響著植物的光合生產力。下圖為我國某山谷地林區(qū)同一高度1月和7月CO2平均濃度的日變化圖(圖2)。據此完成7~9題。
圖1
圖2
7.與林區(qū)7月CO2平均濃度日變化密切相關的要素是
( )
A.氣壓 B.風速
C.光熱 D.濕度
8.在晴朗的白天,垂直方向上O2濃度最高的是
( )
A.林冠層上方 B.林冠層
C.林干層 D.近地面層
9.該林區(qū)1月日落后和7月日落前CO2平均濃度都存在一個短暫的高峰值,其主要原因是
( )
A.太陽輻射減弱
B.山谷風向轉變
C.日照時間變短
D.地面輻射增強
“棒棒工”是對重慶市一個特定勞動群體的稱呼。他們爬坡上坎,以棍棒、繩索為勞動工具,幫人搬運貨物,為千家萬戶提供便利。下圖為1960—2020年重慶市“棒棒工”人口數量及年齡結構變化圖(含預測),據此完成10,11題。
10.早期影響重慶市“棒棒工”出現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氣候
C.河流 D.植被
11.造成2000年以來重慶市“棒棒工”從業(yè)人口變化的主要社會原因是
( )
A.農村人口數量減少
B.農村生產和生活環(huán)境的改善
C.城市人口老齡化
D.城市交通運輸方式的改變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6分)
(一)必做題(46分)
1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褚橙是云南哀牢山東北部的一種特產冰糖臍橙,其果實呈圓形或橢圓形,顏色橙黃,含有大量維生素C,營養(yǎng)價值高。褚橙喜溫,不耐寒,每年10月底—11月底是繁忙的褚橙采摘季節(jié)。
新平縣嘎灑鎮(zhèn)位于元江上游嘎灑江沿岸,原來這里處處是荒山,泥石流頻發(fā),后來這里把山地承包出去,種植果樹,逐漸發(fā)展為橙園。嘎灑鎮(zhèn)地形以河谷與山地為主,褚橙主要種植在河谷地勢較高的灘地上,收獲后一部分直接銷往市場,其余搬運到山腰存放。經過幾年的努力,開發(fā)出甜酸比合適的橙子品種—褚橙,同時,新平縣嘎灑鎮(zhèn)政府鼓勵非橙農戶與橙農合作發(fā)展褚橙產業(yè)。下圖為我國云南省新平縣等高線地形圖。
(1)說明新平縣嘎灑鎮(zhèn)有利于褚橙生長的氣溫條件。(8分)
(2)分析嘎灑鎮(zhèn)橙農將部分褚橙存放在山腰的主要原因。(6分)
(3)分析新平縣嘎灑鎮(zhèn)發(fā)展褚橙產業(yè)的有利條件。(6分)
(4)請在下列兩個問題中,選擇其中一個問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個問題計分。(4分)
問題①:說明新平縣嘎灑鎮(zhèn)褚橙種植經驗對鄰近鄉(xiāng)鎮(zhèn)經濟發(fā)展值得借鑒之處。
問題②:請你為新平縣嘎灑鎮(zhèn)褚橙種植業(yè)經濟進一步發(fā)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1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2016年1月,某科考隊從下圖中甲城市出發(fā)沿圖中考察路線經高差較大的山地和較為平坦的高原到達乙地,歷時17天。調查發(fā)現沿途氣候區(qū)域差異顯著,河流的渾濁度(河水渾濁度是指河水中懸浮物對光線透過時所發(fā)生的阻礙程度)差異較大,沿途看到的生物物種數量較少,但在乙地附近發(fā)現大量的生物物種。
(1)簡析圖示地區(qū)地形對氣候區(qū)域差異的影響。(6分)
(2)說出科考期間圖中甲地河流渾濁度特點并分析原因。(10分)
(3)分析乙地附近生物物種數量較多的主要原因。(6分)
(二)選做題(任選一題,10分)
14.【旅游地理】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10分)
冰川以高山雪峰為依托,晶瑩剔透,是冰凍圈重要的自然資源與文化、景觀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內在的組成部分,也是高山帶最美麗和迷人的地質景觀和最雅致的吸引物之一。冰川以其獨特的山地自然景觀、形態(tài)各異的冰川地貌、舒適宜人的避暑特性,以及滑雪、攀冰、徒步、探險等諸多種體驗旅游功能,成為人們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下圖為我國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
指出圖示地區(qū)冰川旅游資源的主要價值及其開發(fā)的不利條件。
15.【環(huán)境保護】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10分)
城市下凹式綠地是一種生態(tài)型的雨水滲透設施,是一種高度低于周圍路面的城市公共綠地,也稱低勢綠地。下圖為城市下嵌式綠地示意圖。
說明城市下嵌式綠地的功能和環(huán)境效應。
【參考答案與解析】
1.C 本題以某地滴灌技術應用示意圖為載體,考查水資源和灌溉技術改革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通常,采用滴灌技術的地區(qū)多位于氣候干旱的地區(qū),水資源短缺嚴重制約著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在采用先進滴灌技術的缺水地區(qū),有利于節(jié)約有限的水資源和提高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同時,由于滴灌僅濕潤作物根部附近土壤,其他區(qū)域土壤水分含量較低,可防止雜草的生長。
2.A 本題以我國西北地區(qū)某地滴灌技術的應用為背景,考查滴灌技術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讀圖可知,滴灌技術設備需要鋪設塑性強、防漏性強的各類管道和防堵塞滴頭、流調器等造價較高的核心部件,農業(yè)投入成本明顯較高,被稱為“昂貴技術”,故此技術最適用于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如葡萄、果樹等。
3.D 本題以我國西北地區(qū)某地滴灌技術的應用為背景,考查影響我國西北地區(qū)滴灌技術推廣的限制性社會經濟因素,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由于滴灌技術的經濟成本較高,故經濟比較落后的西北地區(qū)很難推廣該技術。
4.D 本題以圣馬太島位置及該島上馴鹿數量變化統(tǒng)計圖為載體,考查無線電導航站被廢棄的原因,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無線電導航是利用無線電保障運載工具安全、準時地從一地航行到另一地的技術和方法。20世紀中期以前在國際社會上獲得迅速發(fā)展。20世紀70年代后,全天候、精度高、速度快、范圍廣的全球定位系統(tǒng)技術不斷進步,逐漸取代了傳統(tǒng)的無線電導航技術,成為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在20世紀80年美國廢棄了圣馬太島無線電導航站。
5.B 本題以圣馬太島某地夏季的主要風向為切入點,考查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埋知識的能力。讀圖可知,圣馬太島大致位于60°18′N~60°36′N之間,受北半球西風帶與副極地低氣壓帶交替控制。夏季,西風帶北移,受西風帶影響,該島盛行西南風。
6.D 本題以圣馬太島上馴鹿數量變化為切入點,考查生態(tài)環(huán)境容量,旨在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閱讀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讀圖可知,1963年以前馴鹿數量迅速增加,原因是當地食物豐富,缺少天敵。但由于該島嶼氣候惡劣,植物生長更新速度極慢,隨著馴鹿數量的劇增,植物總量急劇減少,從而導致馴鹿過度超載(生態(tài)環(huán)境容量有限),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出現1963年以后馴鹿數量迅速減少以至全部死亡的現象。
7.C 本題以我國某山谷地林區(qū)同一高度1月和7月CO2平均濃度的日變化圖為載體,考查影響林區(qū)7月CO2平均濃度日變化的主要因素,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森林通過光合作用影響大氣中CO2的濃度,而影響森林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氣溫、光照、礦質營養(yǎng)、水分等。據圖可知,7月,林區(qū)CO2平均濃度在日出前后出現最大值,在午后兩點左右出現最小值,其變化規(guī)律與選項中一天內的光熱變化最吻合。
8.B 本題以我國某山谷地林區(qū)同一高度1月和7月CO2平均濃度的日變化圖為載體,考查林區(qū)的垂直分層與林區(qū)O2濃度垂直分布的關系,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林區(qū)O2濃度的高低與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關,林區(qū)內樹木在垂直方向上以林冠層的綠色植被葉面覆蓋度為最高,白天綠色植被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CO2降低林區(qū)空氣中的CO2濃度,并向林區(qū)釋放O2,提高林區(qū)空氣中的O2濃度。因此,晴朗的白天,林冠層CO2濃度最低、O2濃度最高。
9.B 本題以我國某山谷地林區(qū)同一高度1月和7月CO2平均濃度的日變化圖為載體,考查影響林區(qū)日落前后CO2平均濃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讀圖可知,該林區(qū)1月日落后和7月日落前CO2的平均濃度存在一個短暫的高峰值,此時正是風由谷風向山風轉變的時期,山風來源于山坡,氣溫較低,減弱了樹葉的光合作用,從而導致CO2平均濃度出現短暫的升高。
10.A 本題以1960—2020年重慶市“棒棒工”人口數量及年齡結構變化圖為載體,考查山區(qū)城市早期交通運輸方式的影響因素,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根據材料信息可知,重慶市是我國著名的“山城”,地形起伏較大,嚴重影響著居民正常的生活及物品運輸,所以早期人力是山城重慶運送貨物的重要方式。
11.D 本題以1960—2020年重慶市“棒棒工”人口數量及年齡結構變化圖為載體,考查山區(qū)城市早期交通運輸方式的影響因素,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根據圖示分析可知,2000年以來重慶市“棒棒工”從業(yè)人口迅速減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隨著重慶市現代化交通運輸方式的改變,人力運輸貨物的業(yè)務減少,如港口、碼頭、車站等都實現了機械化裝箱作業(yè),使“棒棒工”的就業(yè)機會銳減,人口數量驟減;其次,許多家庭有了私家車,也不再需要“棒棒工”;第三是“棒棒工”工作環(huán)境較差,收入較少,以及現代化的摩托車和電動車載快遞業(yè)的沖擊,年輕的“棒棒工”選擇改行轉型等。綜合上述原因可知,城市交通運輸方式的改變是造成2000年以來重慶市“棒棒工”就業(yè)人口迅速減少的主要社會原因。
12.(1)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角大,全年獲得熱量較多(2分);地處河谷,河谷地形不易散熱,氣溫較高(2分);夏季該地處于西南風山地背風坡,氣溫較高(2分);冬季北部有山體阻擋冷空氣進入,受冷空氣影響較小(2分)。
(2)山腰地勢較高,氣溫較低,褚橙水分蒸發(fā)少;山腰植被覆蓋度高,空氣濕度大,利于褚橙水分保持;秋季山腰風速較小,氣溫較低,溫和涼爽,利于褚橙儲存水分;位于河流沿岸公路沿線,交通便利。(每點2分,答出3點即可得滿分,共6分)
(3)該鎮(zhèn)地處河谷,沿河交通便利;靠近灘涂褚橙果園,果園規(guī)模大;距離縣城和昆明較近,客源市場廣闊;各級政府大力支持,政策優(yōu)惠。(每點2分,答出3點即可得滿分,共6分)
(4)問題①:因地制宜,發(fā)展特色農產品種植業(yè);積極學習農業(yè)技術,提高農民技術水平;政府大力支持,出臺惠農保障政策等。(每點2分,答出2點即可得滿分,共4分)
問題②:加大褚橙種植與生產科研投入,確保褚橙的品牌優(yōu)勢;推進褚橙農產品加工業(yè),延長產業(yè)鏈,增加附加值;加快橙園經濟發(fā)展,拓展教育、科研、旅游、文化等市場。(每點2分,答出2點即可得滿分,共4分)
13.(1)圖中山脈大致呈西南—東北走向,阻擋來自海洋的西風向東深入,導致北部沿海地區(qū)降水較多,為地中海氣候(2分);中部和南部為較平坦的高原,因處于西風帶山地背風坡且受信風帶或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為熱帶沙漠氣候(2分);山地地區(qū)高差較大,氣候垂直差異顯著(2分)。
(2)渾濁度較高(2分)。原因:圖中甲地所示河流均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氣候區(qū)(2分),1月份降水較多,河流流量大,徑流侵蝕作用強(2分);河流上、中游地區(qū)植被亂砍濫伐,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較大(2分);河流中、下游沿河兩岸人口密度大、工廠企業(yè)多,污水排放量大,河水污染嚴重,河水渾濁(2分)。
(3)乙地區(qū)有河流、湖泊,水源較為豐富(飲水水源充足)(2分);靠近河、湖地帶,植被生長良好(食物來源豐富)(2分);距離人口稠密區(qū)較遠,受人類活動干擾較少(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越)(2分)。
14.主要價值:美學價值;科學價值或科考價值;經濟價值。(每點2分,答出2點即可答滿分,共4分)
不利條件:地處西北內陸地區(qū),遠離東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距離市場較遠;地形起伏較大,交通通達度低;旅游景區(qū)內配套設施落后,地區(qū)接待能力差;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冰川規(guī)模不斷縮小,自然條件惡劣等。(每點2分,答出3點即可答滿分,共6分)
15.功能:蓄積城市水源,減少水資源浪費;減少城市河湖水污染和淤積量;將固體污染物沉積在綠地并利于有機質轉化,增加綠地土壤肥力;減少雨水井蓋,增加市民安全感。(每點2分,答出3點即可得滿分,共6分)
(作者單位:河北省邯鄲學院武安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