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鵬 孫學德 汪光文
【摘 要】本文以問卷調查為手段,完成對民用飛機客艙舒適性主觀體驗調查。通過問卷設計,結合問卷反饋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分析,證明了調查結果的有效性,在此基礎上闡述了民用飛機客艙舒適性各指標在乘客主觀體驗中的輕重主次,對民用飛機設計中客艙舒適性的指標權衡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民用飛機;客艙舒適性;問卷調查
Study of Cabin Comfortability Subjective Sensation Based on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
GUO Tian-peng SUN Xue-de WANG Guang-wen
(Shanghai Aircraft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Environmental Control and Oxygen Systems Department, Shanghai 20121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designed and executed to study and analyze cabin comfortability subjective sensation. Based on the feedback, data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have been achieved which demonstrated the validity. Statistics results explained well the priorities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of cabin comfortabili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assengers, which is very helpful for guiding civil aircraft design, especially for weighing variety of indicators.
【Key words】Civil Aircraft; Cabin Comfortability; Investigation
航空工業(yè)是戰(zhàn)略性高科技產業(yè),是一個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工業(yè)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進入21世紀以來,民用航空已經發(fā)展成為一個龐大的國際性產業(yè),對一個國家的經濟乃至世界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大型民機是國際競爭的制高點,是大國必爭之地。但中國作為一個快速發(fā)展的經濟和政治大國,大型民機產業(yè)才剛起步。自主研制大型民機,發(fā)展有市場競爭力的航空產業(yè),對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帶動科學技術發(fā)展、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加快現(xiàn)代化步伐,具有重大意義。
目前,民機激烈競爭的重點主要體現(xiàn)在安全性、舒適性、經濟性、環(huán)保性等方面。而民機艙室環(huán)境技術與民機的安全性、舒適性、經濟性、環(huán)保性直接相關。它包括在各種飛行條件下,將艙內空氣的壓力、溫度、濕度、氣流速度和潔凈度保持在允許范圍內,為乘客提供足夠的流通空氣和新鮮空氣,并改善貨艙和電子設備艙內的環(huán)境條件。艙內舒適的溫度環(huán)境、合理的壓力絕對值、人耳無感覺的壓力變化速度、清新的空氣和適宜的風速,已經成為現(xiàn)代民機吸引旅客的重要條件[1-10]。
但是,飛機設計是典型的復雜系統(tǒng)設計,需要在有限的資源條件和各種約束下,各設計指標的權衡至關重要,就客艙舒適性而言,各指標最后的評價都來自顧客,也就是乘客的主觀體驗,甚至可以說這是直接關系到一款商業(yè)飛機商業(yè)運營的成敗。
為此,2016年1月21日至2016年3月2日,本文發(fā)起題為《請選擇乘坐飛機時您的舒適性受下列因素影響程度》的客艙舒適性調查,為客艙舒適性設計權重提供主觀體驗依據(jù)。
1 調查設計說明
經過環(huán)境控制專業(yè)7年多的經驗及對乘客訪談記錄,總結與舒適性相關的內容如下:對溫度高低的冷熱感受;(濕度較?。┰斐傻娜搜鄹蓾⒖诟缮嘣?、咽喉發(fā)干疼痛、鼻干發(fā)癢;太陽透過窗戶對人體的熱輻射、飛機側壁對人體的冷輻射;(飛機爬升和下降時產生的)壓耳不舒適感、甚至耳疼頭痛;吹風的不舒適感;聽覺沖擊;(空氣中的顆粒物和無味氣體(CO、CO2、O3、有機化合物等),通??稍斐煞Γ┓ακ人?、干咳、頭暈;(汽油、滑油、人體異味、食物等造成)嗅覺沖擊;(照明光亮的強度和顏色造成的)視覺沖擊;天花板和行李架的高度和開闊程度;座椅寬度和座椅前部的伸腿空間;飛機振動(不包括飛機遇到氣流的顛簸)等。
調查問卷的設置針對客艙舒適性設計中需要考慮的十二項體驗,十二項體驗的選擇主要基于人的主觀感受,從觸覺、聽覺、視覺、味覺與嗅覺進行分解:
觸覺進一步分解為靜態(tài)觸覺和動態(tài)觸覺兩個方面,靜態(tài)觸覺包括座椅、天花板等決定的空間感受和輻射、光照、空氣溫度、空氣濕度等的熱熱舒適性指標;動態(tài)觸覺包括振動、空氣風速等引起人對周圍環(huán)境變化引起的觸覺體驗;
聽覺進一步分解為聽覺結果量噪聲評價與聽覺器官相關的空氣壓力及其變化;
視覺上進一步分解為光照引起的光感受,座椅和天花板等引起的空間視覺感受;
味覺和嗅覺上分解為空氣氣味、并根據(jù)相關條款衍生出空氣潔凈度的指標要求。
詳見表1:
表1 體驗項設計
為避免獨立樣本主觀影響的較大偏差,題目設計為比較性選擇題,每項調查設計六個選項(A. 最大;B.非常大;C. 比較大;D.一般;E.較?。籉.無影響)。
綜合國內民用客機主要用戶的基本情況,以及北京上海航線的絕對繁忙程度,本調查主要針對北京和上海及其周邊地區(qū)發(fā)放,同時采用微信調查等形式擴展到全國乃至全球范圍。
1.2 調查結果
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超過500份,統(tǒng)計結果見表2(詳細調查結果見附件《舒適性調查結果》)
2 調查分析
2.1 調查有效性說明
此次調查問卷收集到調查結果地域分布如圖1所示:
上海、北京占比達到50%,與國內民機市場情況相符,共涉及國內28個省市自治區(qū)(新疆、青海、內蒙古、云南、貴州、臺灣無反饋,見圖2),可以反映國內乘客對舒適性的主觀體驗;同時還收到多國外反饋份(包括德國、委內瑞拉、加拿大、法國、美國、日本、意大利、新西蘭),覆蓋范圍廣,有實際的參考意義。
表 2 舒適性調查結果統(tǒng)計
圖1 調查結果地域分布
圖2 調查問卷覆蓋國內主要航線和地區(qū)
平均填寫時間109.6秒,與測試結果無差別,無統(tǒng)一答案問卷,問卷質量可靠。
3.2 調查結果分析
選取“A.最大;B.非常大;C. 比較大;”三者為主要研究對象,“D.一般;E.較??;F.無影響”在本文中認為提升設計質量對乘客舒適性的主觀體驗影響不大。
統(tǒng)計結果見圖3, 顯示選取A+B和A+B+C兩種排列方式結果基本相同。本文主要針對A+B結果進行分析。
a)“空氣壓力及其變化”和“座椅”二體驗項目對人影響“非常大”以上的比重接近50%,此二項目涉及人呼吸及耳朵感受與直接觸覺體驗,與預期結果一致;
b)“噪聲”、“振動”和“空氣氣味”三體驗項目對人影響“非常大”以上的比重超過30%,此三項目均系飛行途中長期感受,且一般為負面,從心理學角度更容易造成主觀體驗重視,與預期結果一致;
c)“空氣溫度”、“空氣潔凈度”和“空氣濕度”三體驗項目對人影響“非常大”以上的比重超過20%,三項目均系飛行途中長期感受,少數(shù)情況下為負面感受(溫度和潔凈度控制已經比較好,濕度在短航程中變化幅度不是特別大),與乘客日常生活的主觀體驗有一定明顯差距,與預期結果基本一致;
d)“輻射”、“光照”、“天花板”和“空氣風速”四體驗項目“非常大”以上的比重約為10%,“比較大”以上的比重為30%
e)左右,四項目一般情況無負面感受(或有相應解決辦法,如遮光板),與乘客日常生活的主觀體驗無明顯差異,與預期結果基本一致。
為進行其它統(tǒng)計指標的定量分析,假設“F. 無影響”值為0,每升一級主觀體驗值加一,得到表3中的統(tǒng)計指標:
其中眾數(shù)和中位數(shù)兩指標均小于3,亦即主觀體驗認為影響較小及以下的有輻射、空氣風速、天花板、光照。
方差和標準差均為1左右,偏斜度、峰度亦大部分位于可接受的范圍之內,進一步證明統(tǒng)計樣本的有效性。
圖3 各項調查指標受重視情況匯總圖其它統(tǒng)計指標分析
表3 其它統(tǒng)計指標
3 調查結論
綜合上述結論,本文認為,在飛機設計中應該加大“空氣壓力及其變化”、“座椅”、“噪聲”、“振動”和“空氣氣味”等主觀體驗突出且乘客無力改變的指標的設計比重,亦即良好的壓力制度、經濟性權衡下得座椅空間、積極的降噪措施與減振措施、嚴格的污染物控制;考慮必要的“空氣溫度”、“空氣潔凈度”和“空氣濕度”的設計比重,亦即至少保證原有的溫度控制、過濾,保證或增加必要的濕度控制系統(tǒng);對“輻射”、“光照”、“天花板”和“空氣風速”等的設計可以適當放寬。
【參考文獻】
[1]樓林,李力濤.民用飛機客艙空氣品質評價體系研究[J].科技信息,2011(22).
[2]Abdul-Wahab S A,En S C F, Elkamel A,et al.A Review of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Set by International Bodies for the Parameters of Indoor Air Quality[J].Atmospheric Pollution Research,2015,2(4):475-475.
[3]潘先進.民用飛機客艙舒適性研究[J].科技信息,2014(4):218-218.
[4]邱兵,白國銀,李麗麗,等.民用飛機客艙空氣質量標準限值及檢測方法的比較[J].環(huán)境衛(wèi)生學雜志,2013(6):515-518.
[5]佚名.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及換算[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8(10):1232-1232.
[6]De Dear R J,Brager G S,Reardon J,et al.Developing an adaptive model of thermal comfort and preference/Discussion[J].ASHRAE transactions,1998,104:145
[7]趙榮義.關于“熱舒適”的討論[J].暖通空調,2000,30(3):25-26.
[8]楊嘉,吳祥生,張錦松,等.人體熱舒適的模糊綜合評判.重慶大學學報,2002,8(25):28~31.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