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浩元,劉集鴻,朱利明,曾濤,邱曉慧
(1、惠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廣東惠州516003;2、廣東醫(yī)科大學檢驗系,廣東東莞523000)
不同抗凝劑及標本預處理方式對乳酸檢測結果的影響
羅浩元1,劉集鴻1,朱利明1,曾濤1,邱曉慧2
(1、惠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廣東惠州516003;2、廣東醫(yī)科大學檢驗系,廣東東莞523000)
目的探討乳酸標本在不同抗凝劑采血管、不同放置時間后離心上機檢測對結果的影響。方法選取惠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健康體檢人群40例,空腹靜脈采血,每例同時抽取肝素抗凝劑管、無抗凝劑管、肝素+NaF抗凝劑管各3支,共9支標本。從三種不同抗凝劑中各抽取1支標本組成一組,分成A、B、C三組,A、B、C組分別室溫放置30min、60min、90min再離心上機檢測乳酸濃度。結果乳酸在肝素抗凝管隨放置時間的增加,濃度不斷升高,放置30min、60min、90min之間濃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26.95,P<0.05);乳酸在無抗凝管隨放置時間的增加,乳酸濃度也不斷升高,放置30min、60min、90min之間濃度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F=29.32,P<0.05);乳酸在肝素+NaF管中放置30min、60min、90min,濃度略有升高,但之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1.83,P>0.05)。放置30min:三種抗凝劑之間的乳酸濃度無明顯差異(F=1.97,P>0.05);放置60min:肝素抗凝管和無抗凝管乳酸濃度均比肝素+NaF管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肝素抗凝劑/肝素-NaF=19.02,t無抗凝劑/肝素-NaF=18.33,均P<0.05);放置90min:肝素抗凝管和無抗凝管乳酸濃度繼續(xù)升高,分別與肝素+NaF管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肝素抗凝劑/肝素-NaF=27.29,t無抗凝劑/肝素-NaF=36.97,均P<0.05)。結論為保證乳酸結果的準確性,標本采集后應在30min內離心并檢測;肝素+NaF抗凝劑可抑制紅細胞酵解,能夠提高乳酸檢測結果的穩(wěn)定性。
乳酸;肝素+NaF抗凝劑;分析前質量管理
血乳酸作為判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膿毒血癥、新生兒窒息、嚴重創(chuàng)傷、急性失血性休克等疾病的嚴重程度和預后的重要指標,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1-3]。乳酸檢測有酶催化法、化學氧化法、電化學法和酶電極感應器法,后三種均為化學法?;瘜W法操作復雜、影響因素多,不能自動化。酶催化法試劑盒已標準化,具有準確度高、精密度好、靈敏度高、線性范圍寬、適用于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優(yōu)勢,已被作為臨床乳酸檢測的常規(guī)方法。既往研究報道[4]:離體血乳酸標本室溫放置會引起乳酸濃度假性升高,影響乳酸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進而影響臨床醫(yī)生對患者病情的判斷。關于離體乳酸標本該怎樣預處理、多長時間內離心檢測,教科書及文獻只是籠統(tǒng)地要求盡快分離血漿、盡快檢測。盡快是多快?并無統(tǒng)一的時間標準。為了保證患者檢測結果的可靠性,提高臨床對使用該項目檢測報告的信心,本文研究了乳酸標本在不同抗凝劑采血管、不同放置時間后離心上機檢測對結果的影響,以便為臨床提供更準確的實驗結果。
1.1 一般材料選取惠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健康體檢人群40例,男、女各20例。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44.6歲。
1.2 標本采集空腹采靜脈血,肝素抗凝劑管、無抗凝劑管、肝素+NaF抗凝劑管各3支,均采血2ml。采血時不用壓脈帶,不用力握拳。采集后,肝素抗凝管、無抗凝管、肝素+NaF抗凝管標本分別取1支標本組成一組,分成A、B、C、共3組。所有樣本均無溶血、脂血、黃疸。
1.3 儀器及試劑采用美國貝克曼公司的DXC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乳酸試劑盒、校準液、質控品均由北京華宇億康公司提供。肝素抗凝管、無抗凝管、肝素+NaF抗凝管均由廣州陽普醫(yī)療科技股份公司。實驗室質控在控。
1.4 檢測方法A、B、C組分別在室溫放置30min、60min、90min后,3000r/min離心5min,立即上機檢測血乳酸水平。
1.5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所有參數(shù)呈正態(tài)分布,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三組之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組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相同抗凝劑條件下不同放置時間對乳酸檢測結果乳酸在肝素抗凝管隨放置時間的增加,濃度不斷升高,放置30min、60min、90min之間濃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26.95,P<0.05);乳酸在無抗凝管隨放置時間的增加,乳酸濃度也不斷升高,放置30min、60min、90min之間濃度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F=29.32,P<0.05);肝素+NaF抗凝劑管的乳酸濃度不會隨著放置時間的而明顯變化,放置30min、60min、90min之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1.83,P>0.05)。(見表1)
2.2 放置相同時間條件下不同抗凝劑之間乳酸檢測結果放置30min:三種抗凝劑之間的乳酸濃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1.97,P>0.05);放置60min:肝素抗凝管和無抗凝管乳酸濃度顯著高于肝素+ NaF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肝素抗凝劑/肝素-NaF=19.02,t無抗凝劑/肝素-NaF=18.33,均P<0.05);放置90min:肝素抗凝管和無抗凝管乳酸濃度分別與肝素+NaF管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肝素抗凝劑/肝素-NaF=27.29,t無抗凝劑/肝素-NaF=36.97,均P<0.05)(見表1)。
表1 三種真空采血管標本放置不同時間的乳酸濃度(mmol/L)
乳酸是葡萄糖無氧代謝的最終產物,產生于骨骼、肌肉、腦和紅細胞,主要在肝臟代謝后由腎臟分泌排泄,是體內代謝和組織內部氧供求關系失衡的標志,正常成人的靜脈血中乳酸含量為0.6~2.2mmol/L,動脈血中乳酸水平為靜脈血中水平的1/3~2/3。危重患者由于低灌注與組織細胞缺氧,使線粒體的氧輸送減少,合成大量乳酸,導致高乳酸血癥。孫鳳蓮等[5]認為:如果乳酸水平呈持續(xù)升高趨勢,患者全身癥狀則呈惡化趨勢,此時需要增加血管活性物,或開始聯(lián)合使用其它升壓藥物,調整呼吸機參數(shù)或通氣方式增加全身氧輸送;若乳酸水平已呈下降趨勢,可繼續(xù)目前治療,然后血管活性藥物逐漸減量。既往研究報道[6-8]:重癥膿毒癥患者的高乳酸血癥持續(xù)時間的長短與病死率的關系密切,死亡組的高乳酸血癥時間顯著長于存活組,高乳酸血癥時間≥48h組的病死率高于<48h組,認為血乳酸可作為早期預測急診病情Ⅰ、Ⅱ患者病情轉化或轉歸的因子??梢姡瑒討B(tài)監(jiān)測乳酸水平對指導疾病治療、判斷疾病嚴重程度與預后有重要臨床意義。
乳酸在臨床應用相當廣泛,但其檢測的影響因素較多,不同抗凝劑、時間和溫度都會影響檢測結果[4]?!度珖R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4版推薦乳酸檢測用肝素+NaF抗凝劑[9],但文中在標本預處理上和大部分文獻一樣只是籠統(tǒng)地要求盡快分離出血漿、盡快檢測,離體血乳酸標本的檢驗前周轉時間(turnaround time,TAT)并沒有統(tǒng)一標準。在實際臨床工作過程中,病房血液標本大多在早上6時開始采集,標本送到檢驗科上機檢測時,至少超過30min,有的甚至超過1h。一直以來,臨床醫(yī)師也反映乳酸結果偏高,引起醫(yī)師和患者較大的心理壓力。因此,探討使用不同抗凝劑、采血后的標本如何進行有效的預處理才能保證乳酸濃度穩(wěn)定對臨床意義重大。
本實驗研究結果顯示:標本在室溫放置30min,肝素抗凝劑管、無抗凝劑管、肝素+NaF抗凝劑管之間的血乳酸濃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F= 1.97,P>0.05);肝素+NaF抗凝劑標本在室溫分別放置30min、60min、90min,三組之間乳酸濃度比較,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F=1.83,P>0.05)。表明使用肝素抗凝血漿或血清標本檢測乳酸,30min時間節(jié)點可作為本實驗室離體血標本的檢驗前周轉時間指標;同時證明了肝素+NaF抗凝劑可抑制紅細胞的酵解,在乳酸檢測中可以確保臨床檢驗結果的穩(wěn)定性。
肝素+NaF抗凝劑中的氟離子可抑制糖酵解中的烯醇化酶,減少乳酸的形成,但NaF對部分酶類檢測項目有干擾及對酶法測定的部分項目有影響,應用范圍相對較窄。因此,大部分酶催化法檢測乳酸的試劑廠商推薦用血清或肝素抗凝標本。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肝素抗凝劑管、無抗凝劑管采集的血標本在常溫下放置時間越長,乳酸濃度越高,室溫放置60min、90min后離心檢測結果與放置30min的結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果表明,用肝素抗凝血漿或無抗凝劑血清檢測乳酸時,標本的檢驗前周轉時間會直接影響乳酸的檢測結果。檢驗前周轉時間屬于分析前質量管理內容,是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2015年發(fā)布包括檢驗全過程的15項臨床檢驗專業(yè)醫(yī)療質量控制指標(國衛(wèi)辦函[2015]252號)[10]中的指標之一。研究報道:分析前錯誤占檢驗總錯誤的46%~68.2%,分析前質量控制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的可靠性[11,12];只有建立和完善分析前質量控制制度,對樣本的采集、運送及保存進行科學、規(guī)范的管理,才能全面提升檢驗質量[13-15]。因此,加強乳酸標本采集、檢驗前周轉時間等分析前的質量管理,是保證乳酸檢測結果準確性的前提,有助于臨床醫(yī)師做出正確的診斷、治療和預后判斷。
綜上所述,為保證乳酸檢測結果的可靠性,用血清或肝素抗凝標本,應加強分析前質量管理,30min可作為檢驗前周轉時間指標,適合本實驗室使用,可供同行參考。使用肝素+NaF抗凝劑可抑制紅細胞酵解,能夠提高乳酸檢測結果的穩(wěn)定性。
[1]邱春紅,丘春東.血乳酸檢測的臨床應用研究[J].檢驗醫(yī)學,2013,4(28):337-340.
[2]張振輝,陶麗麗,陳偉燕,等.肌鈣蛋白-I、B型利鈉肽、血乳酸對膿毒癥心功能障礙患者嚴重程度及預后評估的價值[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4,30(9):1424-1426.
[3]孫桂芳,邵新環(huán).新生兒窒息后血乳酸及血氣分析變化的臨床意義[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2,27(6):413-415.
[4]覃綱,李嘉燕等.血標本放置時間及溫度對危重病患者血乳酸值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2,11(2):111-114.
[5]孫鳳蓮,王建義.靜脈血乳酸對感染性休克預后評估的作用[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5,6(22):648-649.
[6]王妍,顧勤,唐健,等.重癥膿毒癥患者高乳酸血癥時間對預后評價的作用[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3(29):425-426.
[7]楊韶華,周佾龍,仝旭亞,等.動脈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對老年膿毒癥患者預后判斷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4(34):1813-1814.
[8]于麗琴,馬星,楊蓉佳.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與急診病情分層及預后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6,28(4):339-343.
[9]尚紅,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范[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239-240.
[10]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辦公廳.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印發(fā)麻醉等6個專業(yè)質控指標(2015年版)的通知[EB/OL].(2015-4-10)http://www.nhfpc.gov.cn/yzygi/s3586/201504/7cfcbeb2f01745ef94 alce57a4497f4c.shtml.
[11]Plebani M.Errors in clincal laboratories or errors in laboratoriey medicine[J].Clin Chen Lab Med,2006,44(7)750-759.
[12]林梅,張珍等.加強臨床生化分析前質控提高檢驗質量[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3,12(4):317-319.
[13]陸勝,季雄娟.實驗室分析前質量控制淺析[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2,30(1):46-47.
[14]蘇增留.做好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細節(jié)很重要[J].中華臨床實驗室管理電子雜志,2014,2(4):11-14.
[15]司曉楓,王一雯,龐潔.分析前質量控制與臨床標本采集、保存、運送關系的原則及注意要點[J].甘肅醫(yī)藥,2015,34(1):51-55.
R446.11+2
A
1674-1129(2017)04-0513-03
10.3969/j.issn.1674-1129.2017.04.019
2017-01-19;
2017-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