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沃邦
摘 要:語文課從課堂的感受到課后的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水平,都不盡人意甚而令人詬病不已。我們是到了通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心境美”和還語文應有的詩意,讓學生享受語文特有的“意境美”讓語文課充滿“美”的時候了。
關鍵詞:語文課;“美”
前段日子,不少語文教研的文章都不約而同驚呼:中國語文教育失敗!君不見:經過9年共三千六百多課時語文浸淫的不少初中畢業(yè)生閱讀理解能力何等低下;寫一篇文章,文不從字不順,錯字病句連篇;高分低能到連一封信格式也是亂七八糟。為什么會造成這種令人痛心的后果呢?我們發(fā)覺,作為向下一代傳授偉大祖國語言的語文課確實在不少學生心目中已無“美”可言,失去了吸引力:課堂干枯、乏味,甚至面目可憎;作為語文課生命和本體的詩意,正如泥士之于植被般大量流失;語文課堂常常只在一個層面給學生解讀,還拿了一個個“標準答案”,將學生的思想來個五花大綁……因此,回復一個充滿“詩意”的富吸引力的課堂,讓學生如沐春風,解開思想的束縛,沒有厭倦,沒有緊張,就成為對我們作為第一線的語文教育工作者的迫切要求。
為此,我們要著意創(chuàng)設兩種“美”。
一、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心境美”
方法有:
1.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對各種活動產生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是推動各項活動的內部動機。它強或淡直接影響學生的參與程度。而教師一腔熱情要結出“碩果”,是要通過學生這個“內因”才能實現的。當然興趣是不能僅靠學習的諸如目的意義、作用的說教可以激發(fā)的,它需要教師巧設心思。這方面錢夢龍老師的方法值得借鑒。有一次在教《中國石拱橋》,一上課他就掛出趙州橋掛圖,并說開場白,要同學用簡潔語言說明趙州橋的外形,但是不要看課文,看看誰的說明能力強。有的學生說:“大拱的兩邊各兩個小拱”,“大拱之上有小拱”,“大拱的頂部的左右兩邊有兩個小拱”,但錢老師根據回答畫的圖形卻跟掛圖上的橋不一樣,有的相去甚遠,有的根本不成橋形,引起一陣陣笑聲。這時,不少人早已憋不住要偷看書了。時機到了,學生的興趣給激發(fā)起來,錢老師宣布打開課本,看說明趙州橋的兩段。原來這句求之不得的話竟如此簡單:“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同學們對這“肩”的妙用贊嘆不已。經過這樣的導入,同學們對趙州橋的結構特點及說明文的語言要求可謂認識深刻。
我們經常引導學生進行一些文學鑒賞活動,也會收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比較《孔乙己》中孔乙己取錢的動作“排”與“摸”的不同,想象當時孔乙己的情態(tài);感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見”的“無意而遇”之貼切;思考“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中的“橫著”為什么比“座落著”好,等等。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進行一些文學的改寫或續(xù)寫活動。我們可讓學生想象菲利普夫婦被于勒發(fā)現時的情景,若瑟夫的姐夫又如何等等,這就避免了枯燥乏味,還能喚起學生創(chuàng)作的激情??鬃佑幸痪涔庞枺骸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苯處熯@樣的巧設心思又如何不令學生培養(yǎng)和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呢?
2.運用幽默
幽默是一種藝術,它內莊外諧,在引人發(fā)笑的同時發(fā)人深省,能夠減輕人們的心理壓力。將幽默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往往可以收到其他教學手段難達到的效果,調動學生的情緒,特別能活躍氣氛,創(chuàng)設“心境美”。
我在教《“偃旗息鼓”和“圓滿結束”》這一課時,見到學生興趣不高,氣氛沉悶,我就告訴他們:“其實近義詞用得不準確,有時是會鬧大笑話的?!苯又揖椭v了則幽默:大型晚會,一曲唱罷,主持人就說:“剛才這兩位男女演員是第一次結合,唱得多好,掌聲感謝?!苯Y果,此話一出,臺下噓聲一片,把主持人笑紅了臉。他是用錯了“配合”為“結合”呢。學生在一片笑聲中,既認識了詞語不能亂用,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有一次批評個別同學總是抄襲別人作業(yè),不相信自己,我立刻用了他們剛學的魯迅一句話幽他們一默“他們簡直是失掉自信力,只有他信力了”。還有一次,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哼歌,我為了既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又營造課堂的輕松氣氛,不讓師生矛盾激化。我就對全班同學大聲笑著說:“XX同學,我們的作曲家,能不能將你的作品大聲演繹一下,讓我們一飽耳福?!边@學生不好意思地笑著接受了批評,眾同學也心動情釋然。
3.多用表揚
法國教育家第惠斯多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蘇霍姆林斯基也說:“教育者的技巧就在于能夠機智地敏銳地看到孩子的那種要求上進的心理,給予信任,加以適當的引導?!币簿褪钦f,我們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多用激勵性的言辭,進行表揚。有一位老師教“官”字,提問:“這官字應該怎樣記?”一個學生答:“這個官字,上面是寶蓋頭,下面那個東西象家里的雙門電冰箱。”老師用贊嘆的語氣說:“真了不起?。∧慊卮鸬锰柿恕苯處煶浞挚隙▽W生善于聯想,善于發(fā)現的閃光點。整堂課在教師的啟發(fā)鼓勵下,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有一次,我到外校借班上課進行教學競賽。看到課室后坐著密密麻麻的聽課老師,很多學生緊張得聲音也顫抖起來。我就立刻對一位主動舉手且在“情景交融”寫法訓練中表現出色的同學,毫不吝嗇起我的表揚來:“這課我上過四個班,就從來沒有一個同學像剛才這同學鎮(zhèn)定自若,氣定神閑,描繪準確,又富有感染力,這說明我們班的同學是不錯的,基礎扎實,藝高膽大?!逼渌麑W生一聽,精神一振,有幾個還躍躍欲試,“欲與天公試比高”了呢。因此,這節(jié)競賽課,由于我發(fā)揮表揚在調動情緒,創(chuàng)設“心境美”的作用,學生心情舒暢,配合得非常好,也讓我順利完成了任務,取得競賽好成績。
二、還語文應有的詩意,讓學生享受語文特有的“意境美”
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而缺乏詩意,創(chuàng)設不出語文特有的“意境美”的語文課是失敗的語文課。意境美是景物與主觀思想感情相鑄的產物,情與景和諧統(tǒng)一。蒼蒼的“蒹葭”、為霜的“白露”、晃動的“水”,構成了一幅如幻如真的朦朧圖景,與主人公苦苦追求“伊人”不著的焦急而又泛起絲絲希望之情渾然一體,達至藝術的完美境界。
1.借用圖畫創(chuàng)設“意境”
即充分利用照片、教學掛圖、CD等為學生提供鮮明生動的畫面,并抓住圖文相似之處,以圖導文,圖文合一使用啟發(fā)點撥、設疑、對比等手法,啟迪學生思維,引發(fā)學生想像,引導學生琢磨畫面的“境中之情,境外之音”,細細品味文字,讓學生在圖文并茂、情景交融的氛圍中接受美的熏陶。如我教學《天凈沙·秋思》時,就專門請我校的“美術王”根據曲詞繪了三幅惟妙惟肖的畫,創(chuàng)設了一個氛圍讓學生體味一個游子離鄉(xiāng)別井的孤獨、凄清,領會“斷腸人”無盡的愁哀,把握曲詞的意境和情愫,領略文學獨有的魅力。
2.借助音樂創(chuàng)設“意境”
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很容易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借助音樂語言,再現教材提供的情景,可緊緊抓住他們感情的動情點,以情入手,以情導情,情理兼顧。如教《蒹葭》時,我就配以鄧麗君的《在水一方》。纏綿排惻的旋律,打動了學生,再現了詩歌的朦朧的詩美。
3.導語設“美”
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一節(jié)課是否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學生是否認真聽課,關鍵是導語是否導得好,導得妙,將學生導入語文美的殿堂,如我教《觀潮》時,先用富激情和詩意的語言導開了此課:“錢塘江之潮,名滿大下。聲撼天,濤動地,勢如千軍萬馬。而江岸上的人潮也和海潮一樣的洶涌,真有點人賞潮來潮觀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周密筆下宋人的觀潮盛況吧!”受我導語的感染,學生很快就被課文表現的自然美、人性美所吸引、所陶醉。
4.誦讀出“美”
自韓愈開始,古代文學家莫不倡導吟誦,郭沫若也曾說過文學作品要“多讀、熟讀、爛讀”。在不停的誦讀中,反復揣摩、體昧,才能領會其表達的獨到之處。如在教學《關雎》《蒹葭》等詩歌時,老師就應讓學生反復誦讀,在瑯瑯書聲中感悟詩歌的意境,體味詩歌的回環(huán)往復反復詠唱之美,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5.抓住精彩文句、文段精講
語文教材里不乏文辭精妙,哲理深刻,意韻傳神的文句、文段,將之講深講透,對學生體悟語文的意境美作用也不小。如教學《使至塞上》,教師就抓住描寫邊塞風光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如教學《斑羚飛渡》,我就引領學生去朗讀斑羚一對對凌空飛渡山澗的壯觀場面的文段,感受老斑羚們心甘情愿用生命為下一代搭起一座生命的“橋”的悲壯,領略作者駕馭語言的能力的高超,描繪的形象和貼切。
又如教學《不朽的失眠》,我就專門抓住文章最突出的特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來精講,抓住如:“月亮西斜了,一副意興闌珊的樣子。有鳥啼,粗嘎嘶啞,是烏鴉,那月亮被它一聲聲叫得更暗淡了?!薄扮娐曎N著水面?zhèn)鱽?,在別人,那聲音只是睡夢中模糊的襯底音樂。在他,卻一記一記地撞擊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钡鹊任木?,將一個失意人所見、所聞和所彌漫著憂傷的感受向學生細細解讀,精心營造一個詩的境界,學生們都聽得如癡如醉。整節(jié)語文課沉浸在詩的“意境”中。
因此,只要我們老師提高自己的語文修養(yǎng),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樂學,并努力將語文的“詩意”還給學生,我們的語文課就必定是“美”滿的,我們的語文課就必定有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蘇).要相信孩子[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4).
[2]第斯多惠(德).德國教師培養(yǎng)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