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茹
(江南大學附屬醫(yī)院無錫市第四人民醫(yī)院,無錫 214062)
靜脈導管固定器在股靜脈穿刺導管固定中的應用
周 茹
(江南大學附屬醫(yī)院無錫市第四人民醫(yī)院,無錫 214062)
股靜脈穿刺導管;靜脈導管固定器;并發(fā)癥;護理
1.1 對象 選擇2014年1—10月收治于無錫市第四人民醫(yī)院ICU并使用股靜脈導管的患者140例,均采用ARROW雙腔中心靜脈導管進行股靜脈穿刺。其中,男92例,女48例,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59歲。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穿刺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B超引導下行股靜脈穿刺術,常規(guī)備皮,股靜脈導管內置20 cm。觀察組先予3M 9546貼膜覆蓋穿刺點,然后使用上海全安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中號靜脈導管固定器——醫(yī)用異形貼,粘貼部位涂康樂保皮膚保護膜,局部干燥后,從背面揭去醫(yī)用異形貼上的離型紙,將其固定在大腿的理想部位;提起上部粘扣帶,揭去離型紙,露出底部的有膠層,將中心靜脈導管外留的主管及副管置于底部膠面上,將粘扣帶蓋過主管及副管,使其固定于底部膠面上,且固定好粘扣帶。對照組穿刺成功后,直接將導管兩端用角針4號絲線固定于患者皮膚上,然后再用3M 9546貼膜覆蓋穿刺點。兩組方法均置管后24 h換藥,以后每隔1周常規(guī)換藥,出現卷邊、松動、滲液及時更換。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置管后穿刺部位針眼處有無紅腫及局部滲液情況,以及兩組貼膜卷邊、松動、非計劃性更換貼膜的次數,每隔3小時觀察卷邊松動情況,連續(xù)觀察4 d,并進行記錄(如同一患者導管貼膜出現卷邊和松動,按1次計算)。
1.4 判斷標準 松動是以3M貼膜的中央無法貼合穿刺點處的皮膚,中心靜脈導管出現活動甚至發(fā)生移位為標準;局部滲液以穿刺點處出現水樣或膿性分泌物,敷料潮濕為標準;卷邊是以3M貼膜周圍翹起,翹起面積大于2 cm為標準。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比較應用χ2檢驗。
2.1 兩組患者局部滲液和感染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局部滲液和感染情況比較
2.2 兩組患者導管貼膜卷邊、松動、更換次數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導管貼膜卷邊、松動、更換次數比較
3.1 靜脈導管固定器有助于減少穿刺點感染的發(fā)生
皮膚是輸液相關細菌感染的主要來源和途徑,穿刺部位微生物定值是導致高感染發(fā)生率的原因[1]。傳統(tǒng)縫合固定技術由于存在微小移位,易出現感染、靜脈炎等并發(fā)癥[2]。此外,在縫合過程中還易出現醫(yī)務人員針刺傷。根據此研究顯示,觀察組發(fā)生導管穿刺點局部滲液4例次、紅腫2例次,而對照組分別發(fā)生12例次和10例次,觀察組針眼處紅腫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究其原因,可能由于觀察組貼膜固定較傳統(tǒng)縫合固定更加牢固而使針眼保持無菌狀態(tài),從而降低了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發(fā)生率。此外,在粘貼靜脈導管固定器之前,在粘貼部位涂以皮膚保護膜,可以避免靜脈導管固定器的粘膠層對患者大腿皮膚的刺激,保持局部皮膚的完整性,防止其發(fā)生皮膚敏感等不良反應。
3.2 使用靜脈導管固定器可有效減少護理工作量深靜脈導管具有創(chuàng)傷小、方便維護、可長期使用等特點,在臨床上廣泛應用[3]。股靜脈管腔粗、血流量大、位置表淺且固定,穿刺成功率較高,很多危重患者由于置管困難或病情特殊等情況,常選擇股靜脈穿刺術。但是,由于股靜脈位于腹股溝處,靠近會陰部,容易發(fā)生污染,再加上患者腿部的活動可導致外留的中心靜脈導管的主管及副管活動,很容易造成3M貼膜的卷邊、松動,從而導致護士需要額外增加更換貼膜的次數,增加了護理工作量。此次研究將中心靜脈導管的主管及副管固定在醫(yī)用異形貼上,減少了外留導管的活動,降低了貼膜的卷邊、松動的發(fā)生率。結果顯示,觀察組非計劃性更換貼膜的次數為10次,而對照組則為32次。由此說明,在貼膜原有固定的基礎上,再使用醫(yī)用異形貼進行導管的再固定,可以提高股靜脈導管的穩(wěn)定性,大大縮短了護士在單位時間內的有效護理時間。
中心靜脈導管畢竟是有創(chuàng)操作,不可避免的存在風險和并發(fā)癥[4-5],靜脈導管固定器——醫(yī)用異形貼是一種新型的導管固定裝置,根據其型號的不同,可以應用于導尿管、腹腔引流管、胸管、血液透析管等的固定,且與思樂扣相比,更經濟、更方便。目前,由于其能降低護士工作量、降低導管并發(fā)癥,已逐步應用于臨床,并在中心靜脈導管固定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王建榮.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指南與實施細則[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10-11.
[2]郭蕓,淺談由深靜脈置管引起的并發(fā)癥及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2,22(3):208-209.
[3]穆小梅,張彥安.深靜脈置管后的護理體會[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2,16(6):798-799.
[4]龔光明,周紅芳,倪杰,等.腫瘤化療患者中心靜脈置管感染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3):1668-1670.
[5]鐘曉祝,楊艷,李春梅,等.中心靜脈置管相關感染前瞻性調查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20):2715-2717.
(本文編輯:張夢佳)
R47
B
1009-8399(2017)04-0051-02重癥醫(yī)學科患者因病情危重,70%的患者需要開放多條靜脈通路才能滿足監(jiān)測、輸血輸液、胃腸外營養(yǎng)等需要。股靜脈穿刺在重癥護理工作中較常見,但由于股靜脈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加之患者肢體的活動,貼膜不易固定,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高于頸內靜脈和鎖骨下靜脈,增加了護士在導管維護中的難度。股靜脈導管的合理固定和護理,對避免及降低股靜脈穿刺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著重要意義。我科應用靜脈導管固定器——醫(yī)用異形貼輔助股靜脈穿刺導管再固定,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2015-06-03
周 茹(1983—)女,主管護師,本科,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