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喜
(項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兒科 河南 周口 466200)
?
普羅帕酮聯合美托洛爾治療小兒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分析
郭玉喜
(項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兒科 河南 周口 466200)
目的 探討普羅帕酮聯合美托洛爾治療小兒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對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在項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就診的心律失?;純?0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50例、對照組50例,其中對照組僅用普羅帕酮治療,觀察組采用普羅帕酮聯合美托洛爾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臨床療效、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短陣房速發(fā)作次數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心律失?;純翰捎闷樟_帕酮聯合美托洛爾治療,能夠盡快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小兒;心律失常;普羅帕酮;美托洛爾
心律失常是臨床常見疾病,為器質性心臟病或者非器質性心臟病的合并癥,其中小兒心律失常是兒科急癥,需要盡快進行診治,便于患兒盡快恢復健康。普羅帕酮、美托洛爾是臨床常用的心律失常治療藥物[1],為了探討兩種藥物聯合治療小兒心律失常的效果,本文選擇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在項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就診的100例心律失常患兒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以為臨床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在項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就診的心律失?;純?00例,所有患兒均被確診為心律失常,無藥物禁忌證,嚴格排除嚴重肝腎疾病、心臟疾病、精神疾病患兒。將所選病例根據治療方法分為兩組。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為2~12歲,平均(7.12±2.04)歲,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房性早搏、短陣室速、室性早搏及短陣房速等。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為3~14歲,平均(7.54±1.55)歲,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房性早搏、短陣室速、室性早搏及短陣房速等。兩組性別、年齡、臨床癥狀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僅用普羅帕酮(批準文號H23101607,生產企業(yè):石藥集團歐意藥業(yè)有限公司)治療,初始劑量為2 mg/d,酌情增加劑量,最大劑量不超過6 mg/d,2次/d,2個月為1個療程。觀察組采用普羅帕酮聯合美托洛爾(批準文號H32005391,生產企業(yè)為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治療,普羅帕酮用法用量和對照組一樣,美托洛爾初始劑量為0.5 mg,之后酌情增加劑量,最大劑量不超過2 mg,2次/d,2個月為1個療程。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即頭暈、胸悶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心電圖檢查結果顯示期前收縮次數減少率大于90%;有效,即臨床癥狀顯著緩解,期前收縮次數減少率大于50%;無效,即胸悶、頭暈等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期前發(fā)作次數減少率低于50%。
2.1 臨床效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發(fā)作次數 觀察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短陣房速發(fā)作次數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組別n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短陣房速短陣室速對照組50587.62±302.14704.41±242.133.43±2.762.94±1.03觀察組50304.55±111.47488.27±307.622.13±1.471.76±0.31P<0.05<0.05<0.05<0.05
心律失常是臨床常見疾病,對小兒心律失常進行臨床治療時經常采用普羅帕酮、美托洛爾等藥物。普羅帕酮作為Ⅰc類藥物,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主要是通過競爭性β阻斷、膜穩(wěn)定等實現的,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鈣拮抗作用,因此也是廣譜抗心律失常的藥物[2],在臨床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是普羅帕酮可能會引起心臟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一般表現為心輸出量降低、舒張末壓增加等,因此在大劑量應用時需要慎重考慮。美托洛爾是一種心臟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具有很好的抑制心收縮力的作用,同時降低心率,無部分激動活性的效果,對心臟異位起搏點中的腎上腺素能受體興奮機制起到阻滯作用,進而發(fā)揮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改善心肌缺血的癥狀,并降低心肌梗死發(fā)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短陣房速發(fā)作次數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對心律失?;純翰捎闷樟_帕酮聯合美托洛爾治療,可以更快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1] 蔣人貴.小兒心律失常臨床診斷與治療研究[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4,6(16):524-255.
[2] 林元濤,徐艷.普羅帕酮與美托洛爾聯用治療小兒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2,7(14):25-26.
R 725.4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4.092
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