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生蘭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數學課堂要改變學生過去那種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合作學習可以促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使小組合作學習與班級集體授課有機結合、優(yōu)勝互補,下面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是分小組
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學習,在分組時,要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基礎知識、語言表達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然后按4人小組分成若干個“異質小組”,組與組之間要水平接近,無明顯差異。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分組,可以促使組內每個成員互相幫助、民主平等,提高同伴間的合作效率,也可以促使組間的公平競爭。
我把小組內每4個同學編為1~4號,輪流擔任小組長,使他們都有機會組織組員進行討論和學習,一方面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組織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自尊心也得到了增強,對于缺乏自信心的學生,一旦能主動承擔任務,并能完成,一定會得到全組同學的鼓勵和贊許,這將會激勵他更加積極向上。同時,小組長又是組員,總處于組織與被組織的過程中,人人參與的機會是平等的。由于組內不同學生在各個方面都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的存在,就會出現小組內口頭表達、組織能力強的學生獨占合作空間的局面,其余的學生就成為旁聽者。因此,安排組內每個成員輪流當組長,使他們每個人都有組織機會,小組長安排組員輪流發(fā)言,使每個同學都有發(fā)言的機會。
二、認真?zhèn)湔n,為學生合作交流準備材料
弗賴登塔爾認為:“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有指導的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睌祵W知識盡管是前人已經發(fā)現的,但對于學生來說仍是全新的、未知的,因此需要再現類似過程來形成,教師不能把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直接灌輸給學生。
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是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老師一定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并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及所思所感。
比如,教學“筆算乘法”時,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筆算乘法應注意什么?”組員都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充分允許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計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
又如,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形水桶所需鐵皮多少。要求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在小組討論“應該算幾個面?為什么?等等”,通過討論,使學生理解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有些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而靈活地求出圓柱的表面積,學生會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三、明確具體要求,為學生設定探討的路徑
每次合作活動之前,教師必須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之后,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小組代表發(fā)言時要有順序,并且盡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個人發(fā)言時,大家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后,才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經過訓練,合作學習基本上就能夠順利進行了。比如,在“三角形的面積”教學時,(課前要求每位學生準備好形狀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在操作之前可以提出:“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3組三角形圖形,動手拼拼,能否找到每一組的三角形與拼成的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教師要以“指導者”代替“權威者”,把學生推向合作交流的前臺。在尊重學生主體的前提下,指導學生進行交流。
教師“搭臺”,學生“唱戲”,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實現信息在群體間的交流。如,在組織“小小運動會”教學時,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根據運動會的場面讓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其中一個小組提出了三個問題,列式為18+34=52(只),34+9=43(只),34-9=25(只),教師接著問其他小組:“你們還能提出其他問題嗎?”其他小組躍躍欲試,提出了很多問題。教師扶得少,學生創(chuàng)造得多,學生敘述,教師板書,并且有目的地分成兩類,一類是10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另一類是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然后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這樣,從發(fā)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始終是一個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這為學生提供了主動探索的空間,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使學生體會到了合作學習的樂趣,學生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學得快樂。
四、及時指導,及時糾偏
在實踐中可以發(fā)現,有的學生參與不積極,有的學生合作不友好,有的學生不發(fā)言,還有的學生容易和別人爭吵。這時候,就要予以具體指導:“和同學說話要友好,遇到和自己觀點不同的同學,你可以這樣說,我是這樣想的或者說我?guī)湍阊a充一下?!痹诨顒又校€可以安排一些有針對性的訓練,如“口算加法計算”時,小棒先合在一起,每組一份,注意觀察學生表現,表現得好,給予表揚。各別學生如果爭搶,秩序差,任務完成得也慢,可以直接問學生:“為什么呢?”讓學生討論,讓好的小組說說他們是怎么做的,通過教育,完全可以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質。
五、認真總結成敗得失
小組合作交流應該包括兩個方面:表述自己的思想;傾聽別人的訴說,在傾聽中做到理解與辨析,從而給予正確評價。因此,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后,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
1.對表現好的小組與個人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如,頒發(fā)“小紅花、金蘋果、智慧星”等,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2.對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學生把結果進行匯報,觀點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組的,允許學生互相質疑,在思考探討中,使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fā)揮,互幫互學,共同提高。
總之,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