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寬大墨綠的樹葉在黑板上烙下一片墨綠的陰影,夏蟬煩躁地“吱吱”叫著,人聲蟬聲,奏成最催人的“入眠曲”。數(shù)學老師正在講臺上精神百倍地分析一對三角形,而底下的學生大都昏昏欲睡。
同桌已經(jīng)扛不住困意趴在桌上了。我的頭也如千斤壓頂,黑板上的景象變得時而清晰,時而又像開了高斯模糊濾鏡。
我強迫自己抬著頭,不行,我不能睡,我是一個好學生,好學生怎么能在課堂上睡覺呢?我咬著牙告誡自己。是的,從小到大,我對自己的定位從來都是一個好學生。下課,我得刻苦努力地學習,快速又保質(zhì)地完成作業(yè),做同學們的榜樣;上課,我更得挺直腰板,精力充沛,一分一秒都要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前行。
正當我進行著睡與不睡的斗爭時,數(shù)學老師猛敲了一下講桌,提高音量說:“第三題錯了的同學站起來!”一句話讓我的困意立馬消散。
我的試卷上,第三題畫著一個鮮紅的紅叉!我抵在桌子上的手指微微顫抖起來。
雖然我只要稍稍用力,就能站起來,在同學面前承認錯誤,但是,我猶豫了。
我清楚地記得那次,我忘記完成一項作業(yè),眼尖的小A便湊過來調(diào)侃:“好學生都不做作業(yè),我還做什么呢!”我更加清楚地記得那次,我因為粗心錯了一道題,聽到小B小聲嘀咕:“這么簡單的題好學生都做錯了,我怎么就不能錯呢!”也許對他們而言,這只是些牢騷的話語,但人言可畏,這些話語傳入我耳中,就像一根根尖刺,扎進了我的心。
怕了,我真的怕了。那么多次的前車之鑒讓我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
這時,坐在我前面的小嫻站了起來,大步走到講臺上領了數(shù)學老師的“大獎”——罰站一堂課。小嫻可是班里一頂一的學霸,很多同學都在看著她,她難道不擔心自己遭受同學們的嘲笑嗎?
一下課,我便走到小嫻面前,道出了我心中的疑惑。小嫻淺笑著回答:“其實,在我還不是同學們眼中所謂的學霸時,我就很喜歡提問,學習也好,老師對我自然刮目相看?!彼D了頓,眼神飄忽地望向窗外墨綠的樹葉,似是回憶,又似傾訴,“但慢慢地,我迷戀上那種自豪的感覺,便再也舍不得‘學霸的尊嚴了。但是母親告訴我,爭取是種勇氣,舍得也是種勇氣。錯了就是錯了,不承認只會讓自己承受心靈上的煎熬,還不如坦蕩一些,學會舍得?!?/p>
風兒輕輕地溜進來,和著低低的蟬鳴,匯入我的心河。我想,下一節(jié)也是數(shù)學課,那么,就勇敢地承認錯誤吧。勇敢承認錯誤,才能贏得老師同學們的信任,要勇于舍棄,才能有所得。
(山東桓臺縣世紀中學)
作文會診
老師:同學們,金凱歌同學的這篇《舍得》,說的是自己對待學習上的失誤要有勇氣去面對,只有“舍”了作為一名好學生的尊嚴,才能“得”到更大的進步與心靈上的坦然。主題立意很好。但是作文中也有不足之處,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給這篇作文挑挑毛病,希望大家能夠暢所欲言。
孫博宇:凱歌同學的作文,在畫面構(gòu)想上存在問題。作文第一段和第二段,教室里和教室外的場景交替出現(xiàn),顯得很凌亂,使畫面構(gòu)圖缺乏層次感。
孫思杰:凱歌同學對景物的描寫比較形象,但對人物的描寫卻不太好,“同桌趴在桌上睡得人仰馬翻”這一句,怎么能“睡得人仰馬翻”?搭配很不恰當。而且,即使再調(diào)皮的同學也不會在課堂上這么“放肆”地睡覺,明顯不真實。
高夢瀅:凱歌同學在描寫自己時還是比較真實可信的,連“抵在桌子上的手指微微顫抖起來”這么細微的表現(xiàn)都捕捉到了,但是似乎還不夠,要是再加入一些心理描寫就好了。作文主要是要表達對“舍”與“得”的認識變化,怎么能少了心理活動呢?
老師:高夢瀅同學分析得很有道理,作文中,金凱歌同學先是表現(xiàn)自己的“不舍”,而后因同學的“舍”才學會了“舍”,進而認識到“舍得”的真正內(nèi)涵。這個思路沒有問題,只是表現(xiàn)力不夠,沒有交代出自己“不舍”的理由,“不舍”時的糾結(jié),“舍”后的內(nèi)心感受等。
升格點評
升格后,作文具有了三個亮點:
其一,作文層次結(jié)構(gòu)更明晰了。作文開篇直接入題,直接寫上數(shù)學課的情景,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畫面感更強,層次清晰了,先創(chuàng)設背景,再寫人物,描寫人物時還注意到了對比。
其二,進一步加強了“我”的心理活動描寫,尤其是內(nèi)心獨白式心理描寫,使上下文內(nèi)容更加流暢自然。如“我”昏昏欲睡時的自我告誡,表現(xiàn)出“我”強烈的自尊心和好勝心,為下文“我”的“不舍”作鋪墊;“我”在要不要站出來承認錯誤時猶豫了,而猶豫時的心理描寫直接促使“我”作出“不舍”的決定;學霸小嫻解釋自己為什么“舍”后,用柔和的景物描寫反襯出“我”深受教育的心理;終于,“我”作出了“舍”的決定。這些心理描寫更加符合生活的真實感。
其三,進一步加強了主題的解讀與提升?!坝赂页姓J錯誤,才能贏得老師同學們的信任,要勇于舍棄,才能有所得”,作文對小嫻的話進行了延伸解讀,讓作文的主題更鮮明。